1360年五月,陈友谅挥师东下,攻下了沿途各地,把朱元璋作为应天府屏障的有重兵把守的太平给夺下。镇守太平的大将有黑将军之称的花云和朱元璋义子朱文逊都在这次大战中战死。
陈友谅攻下太平后,军心大震,更是野心勃勃,看着自己兵强马壮,再看看近在眼前的应天府,想着应天也是随手可得。于是与部下商议僭号,不再沿用元朝的至正年号,更不想用韩林儿的年号宋,而是要自立年号。有此想法后,陈友谅暗中派出壮士去刺*自己的老上司徐寿辉,自己来做皇帝,改国号为汉,改年号为大义。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这样一个新政权就这样由陈友谅建立起来。
朱元璋西北是陈友谅,东南边是张士诚,夹在二者之间,所以陈友谅想要并掉这两股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虽然陈友谅也知道朱元璋不好打,但是朱元璋的发展势头却是最猛的。
为了能并下朱元璋,陈友谅还特别派出使者去拜见张士诚,希望张士诚能和他一起东西两面夹攻朱元璋。接到消息的张士诚也是考虑良多,一来如果出兵一起灭掉朱元璋,陈友谅就直接和张士诚相邻,被陈友谅吞掉更是迟早的事情。另一方面的考虑应该是张士诚想,在实力方面,自己是处在最弱的一方,要是两强打起来,最终张士诚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正是居于这些考虑,张士诚拒绝了陈友谅一起攻打应天,这自然让朱元璋一方得以全力以赴的对应陈友谅。
陈友谅收到张士诚拒绝消息后,还是一意孤行,派出全部兵力,坐上大大小小的战船直向应天而来。
此时,刚刚从浙东投诚朱元璋的刘伯温,正在应天府内听着朱元璋召开紧急会议,议论如何破陈友谅的来兵。
会议上,真是七嘴八舌,有一部分说,陈友谅的大军真在太强大,建议投诚;另一部分说,坚决和陈友谅打一场决战,有的更是摇摆不定。朱元璋看着这样的场面,一向很有定力的他,也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来。坐在一旁的刘伯温一语不发,静静地看着,朱元璋也看出了刘伯温的情况,于是拉着刘伯温走到里屋去商量。
在里面的刘伯温故意大声说,议投降的应该拉出去*了,然后又慢慢低声音,最后和朱元璋更是贴着耳朵又说了好一阵才一起走出来。众人也许被刚刚刘伯温的话给吓住,见他们出来,都不敢再出声,出声也都改变了刚才说议降的说辞。
最后由朱元璋作出了统一的安排,首先他派人给信给胡大海,让他去攻打信州。信州在陈友谅的大后方,让胡大海去攻打,是有牵制陈友谅,让他后方不得安宁,以扰乱其军心的作用。
康茂才接到了朱元璋的假投诚的使命,康茂才家的守门老人,之前与陈友谅是老相识,于是康茂才就写了一封假投降的书信叫守门的老人带去给陈友谅。陈友谅接到信后,很是高兴,居然没有一点怀疑,就和守门老人说,叫到时在东江木桥上以暗号来作内应。
得到确切回复后的康茂才马上上报朱元璋,朱元璋就连夜叫上大员把写着东江木桥字样的牌子换成了用大石头写的东江桥字样。这样以便让各路军队能准确认出。
陈友谅的大军从水路一直东下,派出小股军队去探进攻线路,在其中的一个入口处,正看到有大批军队把守,这是常遇春等将特意守住。而徐达这一路水军则在入口的外围。陈友谅看到别的路有大军把守,于是调大军从东江桥方向,此路却没有大军把守。到了这里陈友谅还不知有问题,还继续前行,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写着东江桥字样,就开始叫暗号,却没有人回应。
站在山头上的朱元璋,远远地看到了情况,于是以旗为号,发起了对陈友谅的攻击,埋伏在东江桥附近的军队就展开了对陈友谅军的打击。
就在附近的俞通海很快率领着战船向陈友谅军靠近,把烧船的燃料都往对方的大船上射发,朱元璋也领军从山上靠拢而来,外围的军队也都向这边集结,一场大战就这样展开。双方进入了相持战,而随着江水的退去,陈友谅军那巨大的战船全都搁浅在岸上动不了,看着朱元璋用火攻,再用箭射,大战船有动不了,陈友谅军很快就乱成一团。
看着自己形势越来越对自己不利,陈友谅又听说骁将张定边被箭射中,于是命令军队撤退。放弃大船坐着小船逃走的陈友谅,不时还被朱元璋的军队追击,最后朱元璋各路人马再次把应天附近的城池再夺回。
正是刘伯温第一次出奇计,让雄心勃勃的陈友谅大败而去。而在东江桥附近的陈友谅的无数的战船,一下就成了朱元璋的战船。本想着举全军来灭掉朱元璋的陈友谅,怎么也想不到就这样失败了,这也一定程度上为后面朱元璋在面对更强大的陈友谅大军更有信心。这次失败后,气急败坏的陈友谅,还想着再战一把,这就是更影响到双方后来生死的鄱阳湖大战埋下了战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