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攻打建文帝,是因为他觊觎侄子手中的皇权,其实这只是靖难之役发生的一个次要原因。历史学家对比了朱棣和建文帝在位期间的各项政策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朱棣反叛的主要原因是建文帝的革新措施,触犯了朱棣在内许多人的利益,那建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哪些革新措施?他的措施又是如何招致皇叔反叛的呢?
太祖立藩二代削藩是封建王朝普遍的历史现象。朱允炆作为明朝的第二代统治者,自然也要担起削藩大任。但历史上的削藩往往不容易成功,汉文帝就曾经因为削藩而引发“七国之乱”。建文帝朱允炆也犯了汉文帝一样的过错,他操之过急了,想要一口气废掉藩王。
朱允炆削藩措施中最狠的一条是:下放翰林学士到各藩王王子身边,灌输他们四书五经的思想,禁止他们讨论政事。这个举措振动了各藩王的根基,因为对于藩王来说,参议政事是他们最大的依仗,朱允炆派翰林学士监视并教育藩王的子女,实际上是想根除藩王后代的从政可能。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修订过一本半家规半法律的书,名叫《祖训录》。《祖训录》清清楚楚地写明:藩王及其后代可以享受参政的权利,可以对国家决策提出自己的意见。朱允炆此举很明显和《祖训录》背道而驰,藩王们于情于理都可以反他,即便不反他,朱棣起兵时藩王们也有充分理由不进京勤王。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拉拢宗教势力,公布了一项寺庙田地免税政策。有了税收政策的激励,各地的寺庙掀起了一股圈地潮。大批农民的私田被僧人以各种名义巧取豪夺,一些寺庙还强迫当地农民为它服务。僧人地主化导致一时间民怨四起,建文帝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
建文帝上台后公布了一项新政策:寺庙所拥有田地不得超过五亩,超过五亩的部分必须分发给当地农民。建文帝此举的确缓和了农民的逆反情绪,但僧人们却不高兴了。朱棣起兵的时候,各地僧人在旁煽风点火,给建文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部分高僧还和朱棣勾结在一块,一起用《祖训录》的规定来攻击建文帝。
明朝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土地兼并,明朝时期阻碍土地兼并的政策和政客最终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推广一条鞭法强征地主赋税的张居正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建文帝此举和张居正并未多大区别,包括藩王僧人在内的地主势力利益受到损害,即便建文帝是皇帝,他们也绝不会轻饶他。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对苏州等地区征取非常重的税收。苏州的耕地只有全国的八十八分之一,但它要交的税负却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平均下来苏州一亩田地收取的赋税是其他地区的八倍多。如此繁重的赋税让许多苏州人弃田流亡,这些流民对明朝的治安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朱允炆上位后,对苏州和松江两个地方的田地实施减税。对纳税大户减税意味着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减少,官员的俸禄福利也会随之削减。那些建国老臣和朝廷大员们,为了明朝尽心尽力,目的就是享受荣华富贵。
朱允炆却没有考虑某些“养老”官员的想法,擅自做主降低他们的待遇官俸,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意见。朱棣打着恢复旧制的旗号起兵后,这些大员为了自保,即便不站朱棣,也绝不会站朱允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