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跟错主公的5位能人,本该有一番作为,但下场无比凄惨

三国跟错主公的5位能人,本该有一番作为,但下场无比凄惨

首页战争策略名动三国更新时间:2024-06-3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分享,为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丨闲娱fashion

编辑丨闲娱fashion

《三国演义》中,英勇善战的猛将和能士们本是一方文武之才,本该扬名立万,走向人生巅峰。

然而有些人因站错队伍,跟错主公,白白葬送了应有的荣光与地位,最终落得凄凉收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本该大放异彩却因命运弄人黯然退场的五大能人......

【▶>高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四面楚歌。

在这混战中的一代枭雄吕布麾下,聚集了众多猛将,其中就有一位不甚出名却实力超群的武将,他就是高顺。

高顺在吕布麾下任职中郎将,他统帅的“陷阵营”是吕布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这支仅有800人的小部队,全员装备精良,作风极为严明,训练有素,每一次出战,他们都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高顺曾亲自带领陷阵营大破曹军夏侯惇和关羽等猛将,可见高顺的用兵之巧,实力之强,绝非等闲之辈。

当时吕布麾下共有8名猛将,其中排名第二的就是高顺,第一位则是后来名动三国的张辽,但也足以见得高顺的强悍。

不过高顺为人刚正不阿,品性端方,严于律己,从不沾染烟花之地,他只知忠心职守,从不谄媚讨好吕布。

也正因如此,吕布虽然看重他的才能,却并不喜他的为人。

建安三年,吕布再次背叛曹操,终被生擒,曹操原本愿意留用张辽等人才,唯独对高顺不屑一顾,直接将其处死。

其实曹操也明白高顺的忠诚和才能,但他更担心高顺刚硬难驾,将来难以控制。

加之高顺曾多次打败曹军,曹操怕留用他会引起麾下的不满,于是果断决定处死,不给他任何活路。

可以说,高顺之所以被处决,实因为其过于刚正不阿,鲠性难移,不善讨好权势。

若是他能够多变通些,遇事圆滑,定能博得曹操的欢心,只可惜,他一生正直,最终落得被*的下场。

高顺也因为跟错了主公吕布而无法施展抱负,吕布轻视忌惮他的才能,导致高顺一生难以飞黄腾达。

假如早些投靠曹操,高顺定能一展抱负,名声和地位比张辽更甚,但是命运的安排注定他最终只能黯然死去。

可见,人生最难捉摸的,就是缘分,才华再高,若无运气,也难免凋零,高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却由于性格和主公的选择,最终沦为曹刀下亡魂。

其命运之悲剧性,令后人不胜唏嘘。

不过啊,即便是跟了曹操可能也没什么好下场,毕竟在三国乱世下,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接下来这位就是跟了曹操,却死的令人满头问号的一位大将……

【▶>典韦<◀】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猛将典韦,早年便以武艺闻名于世,曹操也十分赏识他的忠勇。

典韦是陈留人,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早年他的老乡被睢阳人欺负,典韦便单枪匹马*入睢阳,除掉为害一方的恶豪。

此举让典韦声名远扬,被张邈赏识,典韦便跟随张邈起兵讨伐董卓。

一次牙旗举仪式上,军中的大旗无人能举,典韦轻而易举地单手就将其高高扛起,震惊四座。

后张邈与曹操决裂,典韦看准曹操有大志向,便转投曹操门下。

公元194年,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吕布,双方隔河对峙,胶着多日,吕布亲自*入曹军,曹军见吕布勇猛,无不胆寒。

此时典韦挺身而出,手持十余支短戟,仗着自己惊人的臂力,将短戟掷向吕布军,所向披靡,吕布见状也不敢恋战,只得撤退。

曹操十分嘉奖典韦的勇武,任命他为贴身护卫。

后来曹操攻占宛城,得胜沾沾自喜,要犒劳三军,他听说张绣的婶婶风韵犹存,便强行占为己有。

张绣忿忿受辱,在谋士谏言下发动夜袭,典韦警觉,立即组织防御,身先士卒冲锋,为曹操争取时间脱险。

后敌众我寡,典韦负伤,仍奋勇厮*,最终壮烈成仁。

曹操得知典韦死讯,悲痛欲绝,将典韦视为心腹,痛恨自己一时贪欲导致老将赔命。

典韦忠勇无畏,却因曹操失德与战乱丧命他乡,实属三国最憾且最为惋惜的猛将。

他舍生忘死,坚守本分,以至死报效曹操,可谓忠义双全,可惜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张任<◀】

这第三人便是以忠勇著称的蜀中名将张任。

张任少年时期已经展露出过人的才华,文采杰出,对《春秋》及史学研究颇深。

同时他又勤于习武,尤其擅长骑射,这让他在刘璋手下迅速晋升,成为重要将领。

公元212年,刘璋手下大臣张松意图谋反的阴谋被发现,此后刘璋与刘备之间开始产生间隙。

213年,双方终于爆发公开冲突,刘备带兵攻向益州,此时张任已经是刘璋麾下重要的防卫力量。

张任率军屡次击败来犯的刘备军队,让刘备付出沉重代价,在一次激战中,张任设计引诱,刘备险些被生擒。

在张飞赶到支援之前,刘备只能仓皇撤退,这场胜利使张任声名鹊起,士气大振。

然而与张任对战最多的还是刘备手下名将张飞,两人不分上下,长时间未能分出胜负,可见张任的实力。

在一次遭遇战中,张任设计反败为胜,险些擒住张飞,如果不是赵云及时出现,张飞极可能丧生。

面对强大的张任,刘备决定由谋臣诸葛亮出马,诸葛亮通过设下天罗地网的埋伏,终于擒获张任。

之后刘备多次劝降,希望张任为自己效力,但都被张任拒绝,张任表示忠贞不二,决不背叛主公刘璋,最终他选择了死而不屈。

张任原本可以投靠才德兼备的刘备,在三国鼎立的历史浪潮中有更大作为,但是他选择了坚守,追随自己内心的正义,不为权势所动。

张任的一生是功败垂成的悲剧,他忠于自己的初心,却不幸追随的主公刘璋才疏力弱。

在最后的选择上,他踏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哪怕前方是绝路。

【▶>沮授<◀】

最后这位虽然不是带兵打仗的猛将,但也是个奇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并起,群雄争霸。

在北方,袁绍依靠手下谋士沮授的出谋划策,迅速占领冀州、并州等地,一跃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

沮授是一个远见卓识的人才,他早就看出来天下大势,建议袁绍迎汉献帝到河北,以皇帝的名义统一北方。

这一策略和曹操的想法非常相似,可见沮授的眼光和头脑是何等卓绝。

然而,袁绍是一个狂妄自大、暴虐无道的君主,他根本不听从沮授的建议,只想自己称帝独霸天下。

在官渡之战前后,沮授继续提供许多正确的军事策略,比如采取积极防御,消耗敌军的方式应战,加强乌巢粮仓的防卫,确保军粮持续供给等。

但是袁绍完全不听从建议,执意要在官渡一战分出胜负,结果大败而回,一蹶不振。

曹操见识到沮授的才能后,多次劝降,但是沮授志在报效国家,绝不投降敌人,被曹操囚禁期间,沮授设法逃跑,后被追兵*害。

沮授为人忠诚正直,遗憾的是投靠了昏庸无道、不懂用人的袁绍,导致他一生的抱负和才华都被埋没。

沮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谋士,也是一位极富军事才能的统帅,如果遇到一个明君,定能发挥他的才华,在军事和政治上建立巨大功勋,甚至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进程。

但是他的命运注定要被袁绍这类昏君浪费和摧毁,这无疑是三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在军事上,沮授善于运用兵法,指挥如流,他深谙兵马性情,能准确判断形势,这在官渡之战前的种种建议中已可见一斑。

如果袁绍听从他的建议采取消耗战术,就不会落得败北的下场。

在政治上,沮授也颇有远见,他主张迎汉帝以统一天下,这一着棋看似简单,实则妙计无穷。

曹操日后就是采用此计,使自己名正言顺地掌控朝政,称雄北方。

沮授集谋士、军师与政治家之大成,可惜投靠了白目昏庸的袁绍,导致他的才华遭到浪费和摧残。

【▶>魏延<◀】

魏延,本是刘璋属下的一个将领,公元214年,刘备进攻益州,魏延见刘璋束手无策,为保全自己而投降了刘备。

刘备任命他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这一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刘备时期,魏延与谋士诸葛亮关系并不融洽,诸葛亮曾怀疑魏延的忠心,但刘备信任魏延,允许他统领汉中之地。

魏延并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与蜀国大军配合,使诸葛亮能够南征夷族,巩固西南边境。

223年,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为武乡侯,主持蜀汉军政大权,虽然诸葛亮早有排除魏延之意,但魏延在军事上颇有才干,诸葛亮还是让魏延参与了北伐战争。

魏延的军事才能在北伐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又在卤城击败司马懿,立下赫赫战功。

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根据其遗命,北伐军队应该南返成都,由杨仪和姜维断后。

但这时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早已如火如荼,杨仪是一个文官,魏延看不起他,而杨仪也早就想除去魏延这个心腹大患。

魏延主张继续北伐,不同意撤军,他采取极端手段,烧毁了大军南撤的栈道,与杨仪的主力对峙。

杨仪随即向在成都的主公刘禅告发魏延谋反,魏延也出兵攻打杨仪,反被杨仪手下的马岱斩*。

对魏延谋反的指控似乎过于主观和武断,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的本意并不是真的反叛蜀汉,他只是想夺取兵权,继续北伐事业。

可见这主要还是由于诸葛亮去世后,各方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所导致的结果。

在刘备时期,魏延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器重,是重要部属,即使在诸葛亮掌权时期,魏延也一直是北伐军中的猛将。

诸葛亮死后,魏延想要取代杨仪,争取指挥北伐大军的权力,与杨仪产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最后魏延败北,被*害,可谓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失败。

尽管魏延有其缺点和过错,但他终究是忠心刘备的一员猛将,他的死对蜀汉军事力量造成了重大的削弱。

简单以“谋反”来概括魏延的行为,似乎过于片面和主观。

如果我们客观来看,魏延更像是权力斗争中的失败者,被既定的权力格局所淘汰,其结局令人唏嘘。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