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国之重要的事,要用可靠的人
曹操征剿青州黄巾军取得完胜后,又招纳了一班谋臣与武将。一时间,曹操可谓是气象一新而威震山东。
站稳了脚跟的曹操,便想起隐居在琅琊郡的父亲曹嵩。于是他便派泰山太守应劭,前去迎取父亲和弟弟曹德一家。
接到书信后的曹家老小四十多人,便带着从人与行李迤逦向兖州进发。可没想到途经徐州的时候,却出了大乱子。
关于这一段,罗贯中是这样描写的:那徐州太守陶谦,为人敦厚纯笃。由于他一向有意要结交曹操,但却又苦于没有机会。所以当他得知曹操的父亲一家路过徐州时,便盛情的款待。
临走的时候,他还特意派遣手下一位名叫张闿的都尉,带兵五百一路护送。(《三国演义》第十回)
然而没想到乱子,却正出在这个张闿的身上。
因为那张闿,原是黄巾余孽所以他见曹嵩一家行李很多,于是便见财起意而与手下密谋,来了个劫财*人。
而陶谦,却因为没有选择可靠的人而致弄巧成拙。结果让曹操产生了误会,也让自己受到了不小的连累。
这件惨案的发生,足见重要的事,一定要选择可靠的人去完成。
后来曹、袁之间的官渡之战,袁绍是派了一个酒徒淳于琼去守乌巢。结果乌巢的粮草,让曹操的一把火就给烧得个一干二净。
这件事也说明,重要的事,一定要用可靠的人去做。
不过事实是,曹操父亲与弟弟及其一家老小之被*,倒不是陶谦用人不可靠,而是曹操用人不可靠所导致。
因为罗贯中在编这段故事时,又加进了曹操为了报仇,故所到之处尽皆屠城的情节。主要目的,无外是为了抹黑曹操。
曹父之被*,《三国志·魏武帝曹操纪(3)》里,就有记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而在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中,也引用了《世语新说》里的相关记载:“《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
从这里显然可以看出,曹嵩一门被*的原因,是应劭并没及时派兵去接曹嵩一家人。反而是徐州太守陶谦,派兵把他们一家全部*害了。这无疑是应劭的失职所致,因为畏罪所以他才选择了逃跑。
但不管真相如何,这件事都能说明一个道理:重要的事,一定要用可靠的人。
20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