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或看到,关于手机辐射如何如何的议论和说法,那么何为手机辐射呢?其实所谓手机辐射,指的是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然而,目前对手机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仍处在争论中,对比比较在意的小伙伴不放注意日常使用的细节和防治办法。而由于手机发热,导致的化学元素的汽化,却是是在存在的。
手机的辐射大小,并不是看你使用的地方信号强弱,而是看手机的功率决定,理论上说功率越高辐射越大,所以标准一般定在33DB,现在CTA送检也检查了萨值的检测,就是所谓的辐射测试;至于说手机有的地方信号强,有些地方弱,跟手机本身的射频功率、灵敏度,以及手机使用的环境(如周边是否有基站)等等都有关系。
iPhone手机
想临时查看表示信号强度的数字,可在拨号键盘上输入*3001#12345#*,然后按下【呼叫】按钮。
iOS内置应用Field Test就被启动了,同时左上角出现了信号强度的精确值。
想让信号强度一直以数字形式显示,只需要继续再进行以下3步:
①按住iPhone的开关键(即顶部电源键),直到出现”滑动来关机”滑块。
②最后按住Home键,直到关机滑块消失,机子将回到主屏幕界面。
③此时iPhone屏幕左上角将会一直都显示此信号强度数值,你还可以点击它,在数字和信号格之间进行切换。
安卓手机
安卓手机可以临时查看这个数字,但无法一直显示。不过,查看的方式有两种:
①进入【设置】,然后在最下面的菜单项中找到【关于手机】,点击进入。接着找到并进入【状态消息】,进入后再点击【SIM卡状态】,这时就可以看到“信号强度”,如图示,里面显示为:-103dBm 37asu。
②也可以像iPhone那样,在拨打电话的页面输入*#*#4636#*#*进入到手机测试模式(输入后自动跳转,不需按拨号键),然后再点击【手机信息】,在里面你也可以看到这两个数值。
数字代表着什么?
手机通用的信号强度的单位是dBm(毫瓦分贝),dBm是通过对数计算出来的,所以dBm一般都是负数。但总的来说,这个数值越大(考虑正负号),表明信号越好——也就是说-90dBm比-100dBm信号好,-55dBm比-62dBm信号好,以此类推。
一般认为,如果dBm数值在-80至-50之间,那么信号还算良好,基本能正常通话与上网。-90dbm以下就比较低了,很可能出现通话时掉话的现象——
-40至-50之间为在基站附近;
-50至-60之间信号属于非常好;
-60至-70之间信号属于良好;
-70至-80之间属于信号稍弱;
-80至-90之间属于信号弱;
-90以下为基本能通讯状态。
-100的话,建议晚上睡觉还是开飞行模式吧,不然耗电又辐射大!
网间传闻手机辐射主要会有以下七大危害:
1、头部——增加患脑瘤风险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迪帕博士说:“我们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无独有偶,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医学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一个小时,长期下来,足以增加患脑瘤风险。 2、眼睛——频繁接听手机易患白内障 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教授经过八年的实验证实:即使手机在国际辐射安全使用标准内,长时间使用仍然对眼睛等人体部位有损伤。手机接听中产生的电磁微波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破坏细胞通讯连接功能。”连续手机通话两小时肯定对眼球晶状体有损伤。
3、骨头——手机辐射或致骨质疏松 土耳其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的托尔加·阿塔伊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手机电磁场可能会降低骨骼密度导致骨质疏松。研究人员邀请了150名习惯将手机戴在腰带上,平均每天使用手机15个小时,并连续使用了6年的男性手机用户,并利用双重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他们骨盆的骨质密度。结果显示,靠近手机一端的髂骨翼的骨质密度略有下降。
4、皮肤——或致“手机皮肤炎” 很多患者出现在耳朵或脸颊处不明原因的皮疹,甚至某些患者手指也出现类似的皮疹,医生猜测可能是因为使用手机过度导致的皮肤过敏。对此,英国皮肤医学会引述已发表的研究资料指出,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对手机表面镍材质接触过久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产生一种叫做“手机皮肤炎”的红色或发痒的疹子。
5、精子——手机可*死三成精子 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射频电磁波(RF—EMW)对人类精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对两份分别受RF—EMW手机辐射影响的精液样本和不受影响的精液样本的分析,发现,暴露于RF—EMW的精液样本精子活动力和生存力明显降低。
6、影响睡眠——降低睡眠能力 来自瑞典和美国的专家们通过对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的35名男性和36名女性进行调查,发现被手机辐射干扰的被调查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不被手机辐射干扰的被调查者。原因在于手机辐射能刺激大脑紧张神经,让人们保持清醒,从而降低睡眠能力。
7、影响工作——降低创造力,影响效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专心工作、学习时如果被电话打断,需要最多15分钟才能重新投入。更严重的是,如果因电话铃声大作,人们不得不放下工作接听,则会对人的工作效率和心情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工作中手机铃声对人的干扰可能会降低人的创造力和记忆力。
不过网间也有相关媒体曾辟谣,给手机辐射做了证明:
手机辐射会导致头疼耳热?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电话时间长了之后会觉得非常难受,耳朵和手机都发烫,脑袋也晕乎乎的,有些人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手机的辐射真是太强了!”
首先要肯定的的是,让你头疼耳热的绝对不会是手机通信所用的微波辐射,因为如此微量的辐射强度需要专用仪器才能检测出来,人体还没有进化出这个功能。
头疼的直接原因是话筒传出的声音有一些杂音,刺激耳朵中的的一些神经,有点类似玩3D游戏时的头晕。如果手机话筒的质量不好、或者信号不好、声音在线路中受到干扰等等,都会产生杂音。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用电脑语音聊天的时候。
有些人认为打手机耳朵发热是因为手机像微波炉一样给耳朵加热了,这真是想象力丰富。手机那么小的功率,就算能加热,但是周围流动空气的散热作用也会将其抵消。真实原因其实也简单,长时间使用时发热最厉害的是电池,和通信用的的微波完全没有关系。
劣质手机听筒用久了会让人头疼
知识点:
手机辐射的本质是微波波段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微观结构是以波动形式传播的光子,按波长递减(频率和光子能量则递增)的顺序被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几种,它们的产生原理和性质各不相同。其中X射线由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伽马射线则是原子核反应产生,两者都属于电离辐射,光子能量高,对生物细胞有很大的伤害。
X射线在医学上应用很广,由专门的X射线管产生
知识点:
手机辐射和核辐射有天壤之别
相信大众对“辐射”这两个字产生恐惧的原因都是因为核辐射,提到它就会联想到致癌、生物变异这些恐怖的东西。实际上对生物体有明显伤害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与手机通信所用的微波从产生原理到特性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磁波谱图中,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与微波相距甚远,中间还间隔着红外线和可见光。
手机辐射能做爆米花和煮蛋?
这两个流传甚广的谣言源自一些老外的恶搞视频,其实早就被人辟谣了,但是总还是有人深信不疑。以前有人拿整机功耗几百瓦的台式电脑来煎蛋,搞了挺长时间都是半生不熟。想一想,手机才多少功率,手机电池才多少电量?别说煎蛋了,很明显纯属扯淡。
显示器装个保护屏能防辐射?
不少人受了忽悠会买个保护屏来装在显示器屏幕上,说要防辐射。显示器只能发出可见光,既没有微波辐射也没有紫外线,你要防啥呢?哪些保护屏只会降低显示器的亮度而已。
手机辐射导致音箱出现杂音?
这种现象大家肯定也都碰到过,手机来电时,很多不那么高档的音箱就会跟着啪啪乱响,这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手机的辐射真大!
这时与其说怪手机,还不如怪音箱电路没做好太“过敏”。因为音箱中的功放电路对脉冲信号非常敏感,而GSM手机在网络接入时会使用较大的发射功率与基站通信。这些脉冲信号经过音箱功放电路的放大,再加上有些音箱的线材质量不好,就变成了噼噼啪啪的噪音,着实有些吓人。
但较负责的音箱厂商都会做好电路的屏蔽工作,高档一些的音箱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音箱被手机信号干扰,说明其做工有些偷工减料。
孕妇要穿防辐射服?
现在的人们为了孩子啥都愿意,买件防辐射服算啥,不就穿着沉点、难看点嘛。尽管很多媒体都报道过防辐射服的欺骗性,而且由于没有国家标准,根本就是鱼目混珠。这些所谓的防辐射服屏蔽辐射的原理都是在布料中加入金属,要知道重金属可是对人体是有害的……
实际上,防辐射服的初衷不是给孕妇安胎用的,而是给从事雷达、微波等射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再说了,现代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无线电波,就算穿件防辐射服也防不到那里去,因为它只能屏蔽固定波段的电磁波。只要不频繁接触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有害的辐射,就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打手机会导致脑癌等脏器疾病?
如此荒唐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多年前已经有权威医学机构否认过这种论点。现代社会发展迅速,频繁使用手机的人往往都是工作和人际关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情绪更加紧张,这些都是致病的诱因。即便把手机辐射也算作诱因之一,显然其致病作用也远远不如前面几项。
知识点:
医学机构对手机辐射致病课题的部分研究结果:
1.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在2002年1月4日公称,使用手机与患脑瘤的风险没有关系;
2. 英国伦敦癌症研究学会联合三所英国大学对966名脑瘤患者和1716名健康人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研究,于2006年1月发表研究报告,结论是使用手机与脑瘤的发病率无关;
3.瑞典的国家职业病研究学会通过对905名成年手机用户的研究,于2006年4月在职业与环境健康的国际文献上发表研究结果,称使用手机并不会增加脑瘤的发病率;
4.丹麦科学家对420000名手机用户进行了长达21年的跟踪研究,ABC新闻于2006年12月5日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称手机辐射与癌症发病率无关。
5. 2008年12月的日本消息称,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对比了 322名使用手机的脑癌患者和683名健康人,发现使用手机与脑癌发病率无关。
居民小区中抵制手机基站
很多朋友都对移动运营商在自己小区中建基站的做法非常愤怒,恨不得亲手给它大卸八块。可是呢,基站被拆了之后,手机信号不好打不出电话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埋怨移动运营商无能。
这种现象相信是非常普遍的了,但实际是相当不可取的。除了打电话不方便,没有附近基站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增加功率搜索信号,反而会使辐射强度增大。
手机防辐射贴膜
商店里有卖手机防辐射贴膜的,十元一个,据说贴上后可以有效减少对脑袋的辐射。手机的电波辐射是全方向的,控制其辐射并不容易,在科研中通常要使用造价十万元以上的电磁屏蔽室,十元一片的防辐射帖膜根本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退一步讲,假设真的把辐射有效衰减了,那还能打得通电话吗?
各种“专家”建议
在各种渠道中流传着一些看上去煞有介事的专家们提供的建议,照着做就可以减少手机对身体的伤害。这些说法的出发点就是“手机辐射对人体有伤害”这一错误的认识,给出的建议还能靠谱吗?
例如有些“专家”建议用免提耳机或者蓝牙耳机,以免脑部受损。脑部是保护到了,可是手机如果别在腰上,是不是会伤到肾脏呢?况且蓝牙耳机和手机相连也是用的2.4GHz微波呢。
还有一些建议如电话刚接通时不要让手机离头太近、经常打手机的人要多吃某几种水果、患某些疾病的的人群不要使用手机等等,都没有给出量化的原因,只是感性的推测。
各种厂家的误导性宣传
前几年有厂商宣传CDMA手机辐射小,“绿色、环保、不头痛、用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这就属于典型的误导性宣传。因为CDMA手机实际的的SAR值和GSM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且手机辐射大也好小也好,对人体都没有能确定的影响,厂商这么宣传岂不是直接定性为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了吗?
还有很多厂商在广告上说自己的产品做了特别的防辐射处理,对人体健康云云,而实际上这些产品根本就不是通信工具,内部也不会发出微波辐射。实际上绝大多数电子产品都会设计屏蔽措施,因为电路是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如果不屏蔽外来干扰就不能正常工作。也就是说,这些屏蔽措施是为了让产品正常工作,而非为人体健康。运营商如今也不再把绿色环保当成CDMA手机的卖点了。
那么再来说说什么是SAR?
SAR是计量多少无线电频率辐射能量被身体所实际吸收的表示单位,以瓦特/每千克 (W/kg)来表示。通俗的说,SAR不关心电子设备的发射功率是多少,只关心被单位重量的人体吸收的功率有多少,因此能够更加科学、准备的表征无线设备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程度。
目前世界上对手机辐射SAR的衡量的标准也尚未统一,美国标准是1.6瓦/千克,欧盟和日本等国的标准是2.0瓦/千克。我国相关标准还处于草案阶段,工信部所属泰尔实验室对SAR值高于2.0瓦/千克的手机终端将不予发放入网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SAR标准的来源是上世纪初为保护无线发射设备工人的身体健康而制定的一种工业标准,当时对非电离辐射的安全性认识不够,制定的标准比较严苛,并非专为手机通信所制定。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现代的手机是非常安全的。
真正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其实和所谓的“辐射有害”相比,在电子产品中存在着一些真正对人体有害但却被忽视的东西。例如各类电子产品的主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以气体等形式散发出来对人体造成伤害。虽然正规大厂的产品都执行了RoHS,但数量繁多的山寨厂商就难说了,这些才是真正的安全隐患。
知识点:RoHS是《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英文缩写,其内容是禁止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 ,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联苯PBB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总结:
本次话题并未太多强调医学方面的话题,而是以“辟谣”为主线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对手机和WiFi等产品的一些常见误解。虽然通信所用的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人体没有确实的伤害,但我们在选购时也应该注意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因为在辐射之外真正会影响到使用体验因素还有很多。
其实对于手机辐射,到底有什么隐患和危害,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如果小伙伴们真的不放心,可以借鉴一下做法:
减少手机辐射,做好以下10点:
1.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别将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2.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信号差自然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把耳朵贴近手机去听好像也无可厚非。但是,信号差时,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这就增大了手机辐射。此时听电话,头部所受的辐射可不止一点点啊。所以大家在信号强度很弱是,应暂时挂断电话,到信号较强的地方再回拨给对方。
3.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男性少25%。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睾丸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4.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5.别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6.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7.别用手机煲“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2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
8.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9.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男性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大量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大。
10.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还有几个非常实用的技巧,大家一定要牢记:
①-50dBm乃至-40dBm以上的信号强度很少见,一般在基站的数米范围之类才有。如果你确定没有附近没有基站,而手机信号确达到这个强度,那说明跟前肯定有人在用伪基站或信号放大器之类的仪器,这时接到的电话和短信就要多留一份心;
②众所周知,手机接收到的信号越弱,它在通话时发出的辐射也就越强。因此,当信号强度低于-80时(比如乘地铁时),用户最好手动选择运营商的2G、3G、4G网络(一般2G比3G强,3G比4G强),让信号强度稳定在-80以上,这种情况下使用手机发出的辐射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