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僵尸了!?你冲进厨房拿出_____

遇见僵尸了!?你冲进厨房拿出_____

首页战争策略茅山夜行录更新时间:2024-05-09

提起僵尸主题的文艺作品,想必每个人都能说出几部吧。在国外的各类游戏中,僵尸称得上不可或缺的反派。而在中国,林正英主演的恐怖又有点搞笑的僵尸电影则陪伴了我们的童年。

有丧尸?无所谓林正英会解决

在东西方的僵尸故事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常常出现,怕大蒜。植物大战僵尸里,吃了大蒜的僵尸会厌恶地跑到另一条路上。电影《驱魔道长》中,吃了太多大蒜的镇长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口气作为武器,抵挡前来谋害的僵尸。在民间,大蒜也经常被挂在门前,用以驱魔辟邪。

虐待僵尸的大蒜陷阱 图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僵尸都怕大蒜?平平无奇的大蒜怎么就成了辟邪神器,镇守一方家宅了呢?

僵尸闻到大蒜的反应其实和不吃蒜的人也差不多

图源:电影《驱魔道长》

僵尸为什么怕大蒜?

有种说法是僵尸体内富含致命菌群,而大蒜具有*菌功能,可以*灭病毒,达到遏制僵尸的作用。这当然只是一种民间传说,实际上,虽然大蒜素能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起到一定的灭*抑制作用,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大蒜可以代替抗生素。更何况,僵尸作为一种幻想的形象,又怎么能单纯地用*菌原理来解释呢?

僵尸怕大蒜这回事,其实与古代的巫术文化有关。

虽然中文都叫“僵尸”,但严格意义上,中国民间传统中的僵尸和西方的“Zombies”并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熟悉的穿着清朝官服,平伸双手,一蹦一跳的僵尸,来源于湘西的赶尸传说。茅山道士们会使用法术让尸体直立起来,一蹦一跳地赶路,将他们送回故乡,这些一蹦一跳的尸体就被称作“僵尸”。

僵尸也有长得帅的

图源:剧集《僵》

中国僵尸形象的诞生其实非常晚近,清朝袁枚的《子不语》才开始让它成为民间诸多恐怖故事的主角。之所以将湘西视作僵尸文化的发源地,则是因为湘楚之地生活着大量少数民族,比中原汉族文化保留了更浓厚的巫蛊传统。

湘西赶尸这集还入选了《走近科学》最恐怖排行榜

图源:《走近科学——行走的尸体》

而西方的“Zombies”,严格意义上更接近《釜山行》里的丧尸,他们并不是由尸体所变,而是类似传染病一样在活着的人中间传播。虽然在流行文化中常常出现,但丧尸的历史其实和僵尸一样短暂,它是殖民时期西非的巫毒教和欧洲的巫师传统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的电影和小说才逐渐使其定型。

丧尸题材作品就太多了,你肯定看过点儿

图源:剧集《瑞克和莫蒂》

所以,无论是中国的僵尸还是西方的丧尸,其实都是民间大众文化对传统巫师文化的衍生。僵尸怕大蒜这个设定,也延续自大蒜能够战胜巫师的传统迷信,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先最久远的农业记忆中。

辣的东西还挺神奇?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大多数文明都诞生自农业经济。在那个天灾随时会毁掉一整年收成的时代,人类只能寄希望于一系列仪式化的活动保佑自己取得丰收。

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巫术是人类控制自然的最初尝试,我们的祖先试图通过模拟自然来掌控自然。为了让漫长的冬季尽早结束,让适合耕作的春天早日到来,欧洲的原始部族会在冬春之交举行仪式来祈求丰产,他们一方扮演冬神,另一方则扮演春夏之神。两方进行战斗,最后以春夏之神的胜利而告终。

欧洲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四旬斋仪式

图源:Wikipedia

为了能战胜寒冬,辛辣刺激的食物成了春季一方的法宝,辣舌头的大蒜便高调亮相了,它以辛辣代表着热量,使万物凋零的冬天能快些结束,温暖的春天将带来丰收。

到了中世纪,虽然原始巫术已经被基督教取代,但毕竟仍然是农业文明,对于丰产的期待还印在欧洲人心里。历史学家卡洛·金斯堡曾研究过一个特殊的群体“本南丹蒂”,他们是一群介于平民和巫师之间的人,能够识别出隐藏的坏巫师,帮助平民解除巫术和诅咒。

本南丹蒂也承担着对抗亡灵军团“狂猎”(Wild Hunt)的任务,他们会手持大蒜和茴香,与象征着死亡的夜行军团战斗,保护庄稼和来年的收成。显然,这一传说同样是远古丰产仪式的遗留。而本南丹蒂也成了中世纪猎魔人传说的原型,诞生了大名鼎鼎的《猎魔人》系列小说和游戏。所以我们会发现,在《猎魔人》里,每当狂猎军团出现,总会伴随着狂风与暴雪,因为他们脱胎于冬季的象征。

杰洛特的武器不只有剑,说不定还有大蒜

图源:游戏【巫师3:狂猎】

大蒜不止能对付僵尸?

大蒜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最早是张骞将大蒜(葫)带入中国的。虽然历史悠久,上层社会的文人却并不欣赏大蒜,佛教更是将大蒜和小蒜归在“五辛”中,视其为禁忌。

佛家以葱、蒜、韭、薤(xiè)、兴渠为五荤。薤指的大概是藠头(jiào tóu)、小蒜;兴渠现在被扩充解释为任何一种含有大蒜素的葱科植物。

但民间可不在乎上层社会的讲究,正因为辛辣的口感,大蒜在中国民间不光被用来提神,辟邪的含义也一点不比欧洲少。究其原因,是同为农业文明的中国,对丰收的期盼也和欧洲差不多,民间重要的节庆往往设在换季前后,与巫术有关的仪式也在这一时段举行。

中国民间有上元、中元、下元三个知名的“鬼节”,分别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加上处在春夏之交的清明节,刚好构成了中国版的换季丰产仪式。人们会在这些日子里祭祀去世的先祖,并且安抚孤魂野鬼,以祈求风调雨顺。

在民间传说中,季节的交替往往意味着阴阳之门的打开,所以,驱邪也成了必要工作。人们会使用明亮和红火的意象将邪恶挡在门外,除了放鞭炮、点花灯、插艾草,也会将大蒜磨碎混进水中,洒在屋前屋后,用辛辣的味道驱赶蛇鼠,或者在门前挂一串大蒜,以驱散湿气和阴气。

能熏走熊孩子是真的

图源:Facebook SG Food Delivery

谐音梗也没有放过大蒜,新加坡华人会取“算”的谐音,寓意在家挂蒜会使全家有许多钱可算。有时葱也被拉来和蒜组CP,寓意“聪明又会算”。中国北方也将这个谐音梗充分利用,全家一起制作“腊八蒜”,来宣告过去一年的结束,期待新的一年重新出发。

大蒜也是婚礼上的常客。在古代,生育充满危险,新生命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母亲和孩子的生死考验。在这种生与死的关口,人们会像季节交替时那样使用使用大蒜辟邪。同时,大蒜由许多瓣组成,也象征着多子多福,讨一个拟形拟态的彩头。

孩子生下来就抱着大蒜啃(bushi

图源:thespruce.com

如今,虽然红红火火的辣椒在味觉和寓意上都取代了大蒜的地位,但在辣椒还没有传入欧亚大陆的时代,大蒜是少有的能够提供辛辣感的食物,这种辛辣为人们寡淡而辛苦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希望。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农业丰收、生活平安的愿望都是相同的,大蒜所包含的寓意,也变得一致了。

当然,下次因为吃蒜被嫌弃的时候,我们可以这么回答:“你不懂,吃蒜辟邪,还能防僵尸,老祖宗说的!”

这儿有可爱没味儿的大蒜????????

撰文 | Palomar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