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获胜的机率超过90%,不利因素不到10%。”
——拿破仑 1815年6月18日
时间回溯到1814年夏季,距滑铁卢战役爆发前大约一年,拿破仑被放逐了,各国的外交官们正在维也纳缔结和约。威灵顿公爵作为外交官路过荷兰王国,此时的他以为自己的戎马生涯已经结束,但经过地处滑铁卢一个名为“佳姻庄”的客栈时,仍职业习惯式的观察着附近的地形,此地山谷宽广,坡势缓慢,坡后可以埋伏大量线列步兵。坡面的半山腰处,东西分别有一座石质建筑群,即拉艾圣和乌古蒙农场,如同两座堡垒在东西两翼拱卫着这座名为圣约翰山的坡顶。更绝妙的是,这座山坡恰好扼守在法国通往布鲁塞尔的公路旁。
1415年,法国阿金库尔,一支以长弓兵为主不足六千兵力的英军击败了追击而来的三万六千多名法军重装贵族骑士。这些优势骑兵面对脆弱的弓箭手方阵本可毫无悬念的取得完胜,但进攻前一夜的瓢泼大雨使地面成了齐膝的泥沼,法军重甲骑兵陷在冲锋的路上被无情的箭雨射落马下,屠戮殆尽。而1815年6月17日下午到晚间,滑铁卢同样下着那样的大雨。
第三阶段:滑铁卢天平倾斜,拿破仑好运不再
1815年6月17日下午,英军在近卫骑兵以及泥泞道路的掩护下向后方撤退,他们陆续与后来的英军部队集结在圣约翰山附近。威灵顿将主力部署在山顶,将骑兵部队的主力位于高地背面,使法军无法看到,避免法军炮火的直接攻击。并抽调精干力量布置在乌古蒙与拉艾圣农场,将两座农庄作为东西两侧拱卫主阵地的堡垒。这样,法军如果正面进攻就只能在两个农场之间的狭小空间里展开阵型,而侧翼包抄也会受到两个堡垒的阻碍。此时,威灵顿在滑铁卢战场上的兵力约有68000人,大炮156门。
受伤的布吕歇尔元帅拒绝了参谋长格奈森瑙向东撤离,回到普鲁士的建议。他带领普军向北方瓦夫尔地区行军,那里有一条崎岖小路通往布鲁塞尔,通过这条小道可以向西与英军会师。普军经此恶战损失较大,又遇上恶略的天气,一时士气低落。绰号“前进将军”的布吕歇尔用白兰地清洗了一下伤口,大口喝上几杯烈酒后情绪高昂,精神焕发。这位老而弥坚,又不失幽默的元帅坚持走在士兵中间,士兵们的情绪也被带动了起来,他们又焕发出了战斗的热情。一位普军骑兵上尉这样记叙道:“他的幽默像野火一样传播到整个纵队。我只是远远瞥见了这位老英雄,但我非常希望告诉他,看到他成功逃脱,我是多么开心。”
利尼战役结束后,拿破仑率主力前往四臂村,同时派出格鲁希将军的3.3万人追击普军,阻止布吕歇尔与威灵顿会师。6月18日凌晨3点左右,拿破仑接到前方探报,威灵顿并没走远,英军就在前方驻扎下来了。他激动地说道:“啊!我抓住他们了,那些英国人!”
漫漫长夜,双方士兵都在暴雨中痛苦的露营。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将迎来一场命运的决战。
6月18日黎明,大雨终于停止了。由于地面湿滑,拿破仑决定等地面变干后再发动进攻。拿破仑曾说过:“我宁愿丢失一场战役,也决不浪费一分钟。”他作战时,指挥的军队在耐力和速度上常常胜过对方,在敌军集结前先集结自己的兵力。但是,在滑铁卢,他没有坚持这一原则,他永远也无法弥补他失去的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法军调动部队,进行部署。整个战线约有3英里长,比英军战线短些。雷耶的第二军位于公路西侧的前方阵地,,克勒曼的第三骑兵军为其后备,埃尔隆的第一军位于布鲁塞尔公路的东侧,米约的骑兵军为其后备军。在埃尔隆前方,即高地的前坡,是有80门大炮的炮兵阵地。拿破仑在阵线中部地区部署的后备军,包括处于前方的洛鲍军的两个师,处于后方的近卫军的三个师,以及四个骑兵师。拿破仑此时在战场上的兵力约有72000人,以及246门大炮。
上午11点,法军左翼热罗姆师在一群散兵的引导下,排成纵队开始进攻。其目标是乌古蒙农场前的树林。雷耶将军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命令,即威胁乌古蒙,牵制英军。他和拿破仑都不希望在乌古蒙陷入苦战,把太多力量拖进去。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威灵顿的左翼和中路,不是右翼。乌古蒙围墙高耸的谷仓、教堂和果园为英军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威灵顿还特意调集精兵镇守,英军士兵誓死守卫城堡。正东面是花园,四周有六英尺高的砖墙。花园东面是果园,花园和建筑物的南面是树林。所有地方都有英军把守。经过激战,法军击退英军,占领树林。在法军继续推进到花园时,他们受到阻击。英军从250码长的围墙上通过洞眼向法军射击,法军后撤。在发觉花园南门守备森严后,法军的第一步兵团又从西门走到北门。一个法军上尉从倒下的士兵手里接过一把斧头,劈开城门,使得一支30到40人的法军部队冲进了北门,但守军迅速关闭了城门,入城士兵除一名年轻鼓手,其余全部战死。乌古蒙城堡的战斗愈演愈烈,双方都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威灵顿前后共投入3500名士兵,但并没有从中路调集兵力进行支援。进攻的法军前后共投入13000人兵力,力图攻克城堡,但损失很大。攻打乌古蒙的战斗不仅没有像拿破仑预想那样牵制、消耗威灵顿的预备队,反而牵制了大量的法军步兵。整个战斗期间,英军坚守住了有围墙保护的花园和建筑物。同时,英军的炮兵在城堡北面的高地上对法军实施了有效打击。而法军方面,到下午才动用了大炮。他们使用了燃烧弹。干草堆和建筑物迅速着火。随后,双方短兵相接,伤亡惨重。战斗持续了8小时,直到其它方面的战事已经决定了整场战役的胜负。
正午,奈伊元帅决定炮击英军中路阵地,以配合埃尔隆军的进攻。法军的炮击造成了英军重大伤亡。所幸英军大部分兵力被部署在高地背面,士兵们卧倒,伤亡减低到最低程度。13:45左右,埃尔隆军发起总攻。每个师分成数个纵队队形,前面是些散兵。每营的士兵成三排,一个师八个营,形成170列、24排的庞大队形。但是,这样一来,只有前三排士兵可以射击,而且一旦受到骑兵部队的冲击,中间的部队将无法形成方队。此外,横向纵队过多,使英军炮击造成更大的伤亡。但是此时法军的庞大队形确实发挥了威力。纵深仅2到4排的英军部队,在法军强大压力下,防线随时有崩溃的可能。而且,法军的两个胸甲骑兵旅配合步兵冲击英军阵线,雷耶军的一个师随时准备增援。
法军的目标是占领拉艾圣农庄,他们将农庄南面的英王德意志步枪营赶出了果园,但没能拿下建筑。威灵顿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前往增援,但法军骑兵发动突然袭击,援军被歼。军队中路的两个师在推进到英军所在的高地顶部时,遇到了麻烦。在他们前面的树丛里,埋伏的英军突然出现。这支英军部队是皮克顿将军的人马,奉命对法军进攻部队予以还击。不幸的是,皮克顿将军刚发出还击命令,便头部中弹身亡。但英军没有因此撤退,而是继续还击。当先的法军部队在近处突然遭受英军伏击,损失较大。后面的法军士兵向左右散开,分散阵型。
在法军纵队出现混乱之际,英军两个重型骑兵旅越过高地顶端对拉艾圣农庄实行双面夹击,击退了法军的步兵队伍,并与法军骑兵旅陷入恶战。公路东侧,英军骑兵旅重创了法军队伍。该旅被称为“联合旅”,由英格兰骑兵团、苏格兰骑兵团和爱尔兰骑兵团组成。骑兵旅横向排开,英格兰团在右,爱尔兰团居中,苏格兰团位于队伍左后方。最后,英格兰团的克拉克上尉夺取了法军第105团的鹰旗,苏格兰团的埃华德上士夺取了马格里特师45团的鹰旗。这种旗帜由法军士兵誓死保卫,夺取一面非常不易。英军曾悬赏鼓励士兵夺取旗帜。而该旅夺取的这两面,就是英军在整个战役中仅获得了两面旗帜。
由于法军在近距离内同时受到英军步兵和炮兵的伏击及英军重型骑兵的冲击,而自己又没有及时转成合适的队形,进攻到此时被彻底瓦解。士兵纷纷弃枪投降,有的则卧在地上躲避英军骑兵的马刀。兴奋的英军骑兵汹涌向前,对任何命令都置之不理,军官们失去了对队伍的控制。他们追赶着法军,冲进了法军的炮兵阵地,对法国炮兵一阵斩*。米约的胸甲骑兵部队和枪骑兵部队奉命反击,猝不及防的2500名英军重型骑兵损失1000人,付出了巨大代价。然而,法军方面的损失更为惨重,共损失5000人,其中3000人被俘。法军在山顶距离胜利原本已经只有咫尺之遥。
15:00左右,战场暂时恢复平静。威灵顿调集兵力增援了拉艾圣农庄的英王德意志部队。此外,威灵顿还从调集了一个旅的后备军以加强左翼的防守。在整个战役期间,威灵顿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他和他的参谋部以及通讯兵,在前沿阵地上上下下,不断调整部署,对战事作出迅速反应。相反,拿破仑则始终待在后方,更像一名观望者,而不是指挥官。他把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了奈伊。但奈伊更适合在局部范围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并不适合担任控制全线作战指挥者的角色。
在看到埃尔隆军进攻失败后,拿破仑命令奈伊攻克拉艾圣农庄。16:00左右,埃尔隆军的两个旅在进行整编后,再次越过低地,向英军阵线推进。但由于法军缺乏炮火的支援,攻击力大打折扣。双方在围墙四周短兵相接。不久后谷仓着火,但英军从农庄里面的池塘取水扑灭大火,坚守住了农庄。随后,英军的炮兵部队在高地上向法军开火,法军后撤。
下午三四点钟,不断有人潮水般从战场向北撤退,那是英军在转移伤员和俘虏。奈伊骑着马在法军一侧山岭上用望远镜看到了这一景象,他误以为英军开始全线撤退。怎么能让敌人在没有*扰的情况下逃跑呢,这位两天前刚刚因为四臂村没有追歼逃敌而备受拿破仑指责的将军立即做出了滑铁卢最宏大、最戏剧的一次决定。
他命令骑兵冲锋。先是5000名法国骑兵向乌古蒙农庄和拉艾圣农庄之间的英军防线冲击。战马的马蹄不时地相互践踏,因为即使是在低地地势最高处的地面也是湿漉漉的。米约的胸甲骑兵昂首在前,他们的头盔、胸铠和马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近卫军枪骑兵师紧随其后。过多的骑兵部队使战场空间变得极为拥挤。此外,这些骑兵没有任何步兵和炮兵的协同。英军方面已作好准备迎战法军。法军远程炮火的轰击对他们并未造成多少影响。在高地顶部,英军炮兵对来犯的法军骑兵予以了痛击。在高地背面,至少20个步兵方队分成前后两排,以加强火力的控制范围。
在那个时代的战争中,步兵在列为横队或纵队时,面对骑兵冲击是十分脆弱的,但当他们结成一个紧密的四方形方阵时,每排最外层的士兵都将刺刀抵向外侧,如同一只“刺猬”,后排的士兵则不断瞄准外面射击。骑兵的坐骑在面对刺刀时将本能的停下脚步,而没有冲击力的骑兵就在这时会被方阵里面的步兵乱枪打死,因此任何骑兵冲锋都很难突破步兵结成的这种方阵,这是常识。威灵顿对拿破仑不在其侧翼采取灵活的包抄战术却一味采取正面进攻而深感震惊,他惊呼道:“见鬼,这家伙只是个蠢蛋。”
当法国骑兵冲上了山顶,迎头撞上了这些英军的步兵方阵。英军炮兵暂时丢下大炮,撤退到最近的步兵方队中。每一方队组成一道由刺刀和步枪子弹合成的坚固壁垒,方队中发出密集的子弹,法军的骑兵痛苦地摔下战马。后排的马蹄不断绊在前排摔落的士兵身上,只能束手待毙。曾经无坚不摧的骑兵在阻击下被撕裂开来,向着英军步兵方队的周围涌去,就像海浪冲向岩石浪花四溅。此时,奈伊应该认识到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并及时命令骑兵后撤。但他没有这么做,此时大约有9000名骑兵去冲击2万名步兵,他们一个方阵也没有突破。法国将军富瓦回忆说:“他们从我身边经过,我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见他们。”没有人知道这些英勇的法军骑兵冲锋了多少次,总之至少有七八次之多。一旦法军骑兵撤退到高地下开始重新集结,英军炮兵就赶回阵地对法军展开又一轮的炮击。方阵对付骑兵虽然有效,但也使步兵靠的非常密实,一旦中炮则会带来很大的伤亡。法军炮兵在己方骑兵两次冲锋间不停轰击阵型密集的英军方阵,给英军带来了很大的伤亡。但两个小时的冲锋毁了拿破仑的大部分骑兵,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如果奈伊一开始调集多兵种协同作战,威灵顿的步兵方队在密集的炮火和子弹的攻击下会变得非常脆弱。
18:00前,奈伊调集了步兵、骑兵、炮兵多个兵种,对拉艾圣农庄再一次发起进攻,以完成拿破仑数小时前交给他的攻克农庄的任务。在骑兵和炮兵的配合下,两个师向农庄推进。防守的第二英王德意志营一整天没有得到弹药补充,每人只剩四发子弹。另一方面,缺乏经验的荷兰亲王奥兰治在被法军识破意图的情况下,强令英王德意志旅反冲锋。结果,法军的骑兵部队歼灭了反击的先锋营,余下的士兵向高地顶端撤退。不久,守军弹药耗尽,法军占领农庄。376名士兵中仅有41人突围。法军随后将轻型火炮部署在离英军阵地仅几百码远的农庄北面的花园。随后,一群群法军散兵靠近英军的整条中部防线,在骑兵的支援下,从隐蔽的地方向不成队形的英军开枪。这些狙击手是埃尔隆军和雷耶军的精锐力量。在法军枪炮的近距离攻击下,准备迎战的英军方队和横队遭到了重创。拉艾圣农庄失守,威灵顿中部防线吃紧。随着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军官们不断要求撤换自己在前线的部队,但威灵顿实在是缺乏人手,军队只有誓死一搏。步兵不够了,炮兵奉命出击。
奈伊看到了机会,他向拿破仑索要更多的部队,拿破仑拒绝了。“他觉得我在哪能给他找到增援部队?他是不是觉得我能变出军队来?”但他确实有,他的近卫军作为预备队完整的留在后方。
然而,皇帝在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