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逆境中化腐朽为神奇?

如何在逆境中化腐朽为神奇?

首页战争策略命运之锤更新时间:2024-07-08

尽管我们总是在相互表达各种美好的人生祝愿,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极少有真正一帆风顺的人生。命运之神总是背着手漫不经心地围着自己的沙盘转悠,看着其中忙碌的我们,然后随机选中一个人,砸下命运的磨砺之锤,以期去毁灭或是成就他。

不论想拥有怎样的生活、实现什么愿望,面对随时可能会被命运之锤意外“眷顾”的现实,个体的适应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好的适应能力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理反应模式上,它能够将痛苦变成某种自己所渴望的东西。

-1-

挫折并不会因为谁收到的祝愿多,就让其逃脱或幸免,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逸的必然。我们像是塞伦盖蒂草原上的角马,而挫折则是随时会向我们发起冲击的狮群,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个体会被清除掉,而有些则会变得愈发强壮。至于谁会被剪除,谁会被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一旦遭到命运之锤的暴击,大部分人的本能反应几乎都是消沉,然后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同之处在于,有些人会沉溺于此,在失败的泥潭中潦倒一生,或者是选择一个时间点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彻底的解脱。

还有另外一部分人,他们不会被情绪禁锢,能够及时走出低落和抱怨,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开始寻求应对之道。最终,他们往往都会经受住命运的考验,同时也会使得自己的精神“肌肉”更为强健。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心流》一书中列举了许多经过逆境磨炼后浴火重生的案例,这些人往往能够将命运的击打变成一种额外的眷顾,并借此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书中写到过一位名叫鲁吉奥的年轻人,他因为一次车祸事故而导致下身瘫痪。在此之前,他是一个普通的加油站工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没有什么人生方向。

而事故发生后,尽管他的肢体无法自如行动,但他的人生却因这次意外而发生了飞跃。一改之前的面貌,他从往日的漫无目的中走了出来,报考大学并获得了学位。毕业后,他以税务顾问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谈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时,鲁吉奥说到,正是因为瘫痪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去学习那些过去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哪怕是穿衣服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要他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和思考。

他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目标,之前他或许没有去叩问自己,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但事故发生后,打破残障的限制便成为了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标。可见,只要应对得当,那些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苦难的意外事故,也可以成为构筑我们内在秩序的开端。

还有一位名叫保罗的人,也拥有类似的经历和心态。在其24岁时,保罗便完全丧失了视力。在被询问到如何看待自己的失明时,他说到,失明这一不幸事件至少带给他四个积极的结果。

首先,他学会了接受现实,且在此基础上尝试去改变现实;

其次,他有了改善自己状况的决心;

再次,他也意识到应该学着如何避免重复犯错;

最后,失明让他意识到包容的重要性,既要包容自己,也要包容他人。

失明后的保罗依旧忙碌,他既是西洋棋协会的会员,同时也是一名盲人运动员,而他的本职工作则是教吉他,而且正在筹划写一本吉他弹奏的指导书籍。

在综合分析了诸多类似的案例后,米哈里意识到,对于那些真正称得上勇士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旦经受住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打击,且没有因此而被完全毁灭,他们就会近乎本能地调动自己的全副精神力量,“在硕果仅存的目标周围建筑一道藩篱,防御命运再度发动攻势。”

即使没有建立起这道藩篱,灾难也会给予他们一个更为清晰和迫切的人生目标,即想要克服挫败所带来的新挑战。

-2-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Julian Bernard Rotter)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这一概念主要被应用于人格研究领域。按照罗特的理论,绝大多人都可以基于此概念而分为两类,内控点人格和外控点人格。

内控点人格倾向于将所有的事情和结果都归因于自己,遇事喜欢向内求。他们坚信自己的行动会导致自己想要的结果、辛勤的工作可以获得良好的业绩……与此同时,他们也相信,每一个后果都与其之前所付诸的行为有关,所以,当事情发生后,不论是好是坏,他们都能做到坦然接受。

外控点人格则刚好相反,他们习惯于将任何事情的结果归咎于外部环境和他人,遇事喜欢向外求。他们认为自己的绝大多数经历和遭遇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个体不仅对事件结果无能为力,甚至于个体的行为也都是外界操纵的结果。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随机和不受控的。

当人生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面时,我们很难看出两类人格的差异。

内控点人格认为是自己的努力造就了眼下的一切,且坦然接受着自己用双手打造的美好世界。外控点人格尽管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的馈赠,但是,他们也会舒舒服服的躺在意外得来的温床之上,坦然接受这份自以为是的礼物。

看上去,他们都在甲板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享受着和煦的海风,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别。

但是,海啸和飓风总会出现,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美好,将我们打翻在冰冷的海水中。这时,两类人格的差异点便显现出来。

外控点人格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或是责怪某个人给了他一个糟糕的建议才陷自己于此,除了咒骂以外,他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徜徉”在冰冷的海水中,随波逐流,企图再次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让自己重新回到风和日丽的甲板上。

内控点人格也会有情绪反应,但是他们能够很快从中走出来。然后环顾四周的零碎,看看哪些有助于自己摆脱当前的恶劣环境,从攀附一块浮力较大的木板开始,他们会一点点地寻求改变,利用已有的外界资源,努力让自己的状况变得好起来。

好的人格特征,首先在于能够理性地看待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并不是外界主宰个体,抑或是个体主宰外界,而是个体与外界的互动决定了一切。

这种认识,是一个人拥有强大适应力的基础,面对任何现实时,想着如何去适应和改变,而不是被动接受一切。

-3-

正如瑞·达利欧所言:“生活中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因此,知道如何对待挫折和知道如何前进一样重要。”

我们总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被命运之神的磨砺之锤击倒,也许是工作上的失利,也可能是家庭的破裂,抑或是失去亲人或者遭遇严重的事故和疾病。

不论我们如何躲避,厄运总会找上门来,让我们一败涂地。我们难免因此而深陷痛苦之中,在某段时间里感觉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但是,总有一些人能够在认识到现实后,重新获得新的力量。意外事故导致的瘫痪,疾病造成的失明,这些都是客观事件。

但是把这些当做挫折还是转折,看做失败还是契机,则会塑造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定义和解读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内控点人格,学会将人生道路上的危机转化为自己前进的转机和动力。

在对比分析了诸多相关人士的经历后,米哈里发现,大部分经受住挫折与失败的考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一般都通过三个方法让自己挺过低潮,让人生重新焕发了光彩:

1、不自觉的自我肯定;

2、注意力集中于外界;

3、寻找新的出路。

所谓自我肯定,并不是盲目的自负和自我欺骗,而是在深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又不会以自我为中心。针对那些有过成功经受住严酷考验经历的人的研究发现,他们从来不会企图去控制环境,而是始终致力于寻求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途径。

将注意力集中于外界,则是指不要被过度的自我关注和*占据自己的内心,过于自我关注或者内心充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世界该如何围绕自己旋转,并且常常因为无法实现这一点而烦恼。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以个人目标为注意焦点的同时保持开放,时刻警觉,注意外界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所有的问题,都无外乎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集中力量去消灭它;另一种则是,当其强大到我们尽一切努力也难以撼动时,便要学会着眼于全局,去寻求其他的道路和目标。

挫折与失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为了顺利度过命运之神布置的每一道考验关卡,我们需要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勇士,将困境变成一种乐趣盎然的挑战。

为什么那些经历过挫折的人,在成功适应后会变得跟之前一样快乐,甚至是较之前尤甚,关键在于他们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候的态度。

对于那些不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保持开放态度且充分投入了精力和努力的人,蜕变之路会自然而然铺展在他们面前。

以上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