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版:https://www.ixigua.com/i6766174245513855499/
开门见山的说,我们这期来聊聊蒸汽朋克。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蒸汽机或者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可以说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起源。
英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有着直接关系。
所以说蒸汽时代的影响与意义绝非是单纯的科学解放生产力。
而蒸汽朋克简单点来理解,就是一种对蒸汽时代的架空想象。
不过就像之前我在赛博朋克那期视频中所说,如果想真正的认清一件事物,必须去了解它的发展脉络。因为事物的外在形式与内核精神,总是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先聊一下,蒸汽朋克的起源。
蒸汽朋克本身是一个合成词,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两个词组成,这点与赛博朋克相同。
人们对合成词大多喜欢拆字理解,蒸汽代表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力量,朋克则是源于摇滚乐的一种音乐流派,代表着叛逆与先锋,拒绝向权威与传统妥协。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那蒸汽朋克大概也就是以蒸汽时代的架空世界表现一种先锋审美与反叛精神。
不过,这种拆字的理解看似合理,但多少还是有些偏差。就像英雄联盟圣枪游侠,他终归也不是游侠。
一个事物的名称是什么,最主要关联的也许不是事物的真实本质,而是起名字的人是怎么想的。
蒸汽朋克这个概念的诞生与赛博朋克有着直接关系。两者最初都是存在于文学创作当中。
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浪潮科幻运动中,涌现了大量的新类科幻题材文学作品。而赛博朋克与蒸汽朋克的早期重要作品,便是同时诞生于这段时间。
1984年《神经漫游者》问世,赛博朋克被公认确立为一种新兴的科幻流派。而到了1987年,科幻小说作家杰特尔也想为自己创作的小说,以及同类风格的作品寻找一个通用术语。
于是他写信给科幻杂志,信中提到“我个人认为维多利亚式奇幻将大有所为,一些建立在那个时代相适应的技术基础上的事物,或许可以把它称作‘蒸汽朋克风格’。”
而这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蒸汽朋克这个词。所以说蒸汽朋克的这个朋克,跟音乐流派那种叛逆精神,其实根本没什么关联。
蒸汽朋克的这个朋克,更多就是在向同时期新兴艺术风格赛博朋克看齐。所以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蒸汽朋克本质上就是赛博朋克的一种变种。
在蒸汽朋克这个概念被提出后,直到1990年科幻小说《差分机》问世,这一艺术风格才受到了广泛关注。差分机既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事物。
1819年差分机的设计概念被首次提出,三年后世界上首部差分机可动模型诞生。
差分机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用的电脑叫做电子计算机,而差分机就是机械计算机。
也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电力还未被实现运用的蒸汽时代,人们对计算机这一事物的探索与创造。
也许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来的太快,差分机的构架也实在过于庞大。乃至到今天,差分机的设想依然没能够彻底完成。相关团队最终也只是完成了差分机的部分构架。
如果那时差分机的设想真的能够实现,那人类文明将从蒸汽时代跨过电气时代直接步入信息时代。
而差分机所体现的这种蒸汽科技机械力量的极端设想,正是蒸汽朋克的一大特征。所以差分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蒸汽朋克的代表之物。
就像前面所说,蒸汽朋克与赛博朋克最初都是起源于文学创作当中。但随着时间推移,两者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吸纳。
从而跳脱出文字的想象,拥有了更为具象的艺术风格。在绘画、雕塑、时尚、影视等诸多领域,都有被运用于艺术作品设计当中。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蒸汽朋克与赛博朋克都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定义。
就以蒸汽朋克为例,它最初特指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蒸汽科技达到巅峰的乌托邦架空世界。但这个定义放在今天去看,就显得有些狭隘。
关于这点,我想多聊两句题外话。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争论一些作品,它是什么风格,或者不是什么风格。
但实际上,这种争论可能太过绝对,所以找不到一个正确答案。
一种艺术风格,它并非是不可分割的,它既有外在的表象特征,也有内在的精神价值。那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很多创作者们选取的只是某种艺术风格的部分内容,而并非是全部。
就像冯德伦执导的《太极》系列,他将传统武侠和蒸汽朋克做结合。在世界观设定、剧情内容还有精神内核上都跟蒸汽朋克没什么关联。
但在一些道具服装的设定上,它又确实表现出了蒸汽朋克的美学特征。
那么像这样一部作品,它算不算蒸汽朋克?
我们不能说内核价值就一定比外在形式更重要,由此去否定一部作品的风格归属。或者说,没有道理因为一部作品70%的内容,而去否定它那30%的内容。
我们应该试着将被讨论的主体分割,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考与讨论,才能得到一个有价值的结果。
那么说回刚才的话题,蒸汽朋克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更为具象的艺术风格。而其中最为吸人眼球,被大众所熟知,被主流文化所吸纳的绝非是蒸汽朋克的世界观设定,而是它具象表现的美学特征。
在众多的蒸汽朋克作品当中最为普遍存在的美学特征有三种,机械之美、复古之美、拼接之美。
蒸汽朋克的根源在于蒸汽科技,所以机械元素是蒸汽朋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蒸汽朋克的作品设定当中,一般都是依靠纯机械装置,将蒸汽机产生的动能进行传递做功。
而这类机械装置,出于蒸汽机本身的特质,往往都十分巨大笨重。所以巨大化机械也是蒸汽朋克作品的重要元素。
他们以庞大而硬朗的造型,在观众视觉与心理上造成震撼与冲击,传递出机械的强大力量。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
除了这一点,蒸汽朋克作品还着重表现机械装置的精美细节之处,并与整体的粗犷巨大外型形成一种强烈对比。
蒸汽朋克作品当中的事物时常以裸露的状态出现,让人们直观的看到齿轮相互咬合精密有序的运转,复杂庞大的机械构架每一个细节之处的动能传递。
这种繁杂而有序的呈现,天然的符合人们的审美*。
而除了这些具象的画面内容之外,蒸汽朋克的机械之美还体现在声音上。
齿轮的运转、链条的拉扯、弹簧的形变、钢铁的碰撞、机器的轰鸣,这一切声音让冰冷的钢铁仿佛拥有了生命的律动,拉近了人们与科技的距离,并让人对画面之外的事物产生充分的想象与期待。
所谓的机械之美,无论是巨大化机械的震撼冲击,还是细节之处的精美有序,其实根源上都是一种科技带来的理性光辉。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将超脱人力之外的事物归为神力。而科技的到来,则让人们认识到这个世界可以通过计算量化的方式来控制与掌握。
所以说科技,或者说机械力量,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人们对于机械美感的认同,便是一种沉迷于理性光辉的表现。
蒸汽朋克有一个特殊之处,它是架空历史,而非纯粹的臆想之物。所以蒸汽朋克很多设定都是根据现实环境蜕变而来。
蒸汽朋克最初特指以为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创作的内容,虽然如今的蒸汽朋克并没有如此明确的界定。但大多数作品,依然还是选择与维多利亚时期相似的世界观设定进行创作。
维多利亚时期指的是维多利亚女王自1837年至1901年的统治时期,那段时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巅峰,同时也是英国的全盛阶段。
而所谓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创作,实际表现出来,就是以众多的复古元素堆砌而成的直观内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服装造型与城镇建筑。
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崇尚古典主义风格。女性服装多是以蕾丝、细纱、缎带等材质为主的宫廷款式,凸显女性华丽而含蓄的柔美魅力。
男性则是以绅士造型为主,服装多为燕尾服、夹克等款式。除此之外,各国军装造型也被时常采用,其中又以飞行员装束最为普遍存在。所以提到蒸汽朋克,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护目镜与怀表。
那在城镇建筑方面,蒸汽朋克多是以古典主义风格、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为基础进行构架表现。完美的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过度繁荣的时代风貌。
但对于一种独立的艺术风格而言,纯粹的时代再现并不足以成为自身的特质魅力。所以蒸汽朋克作品在实际表现上,大多是以维多利亚时期,怀旧复古之美为基础,加以现代创作者的审美观念,进行颠覆性的*创作。
在这一点上,蒸汽朋克确实与朋克精神有些许的相通之处,表现出了一种叛逆精神与先锋审美的追求。
而这种复古与现代的融合,古典与朋克的交织,就是蒸汽朋克所独具的,为观众呈现的奇异多元审美体验。
拼接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常将零散的,不同材质的,各具特色的元素组合连接在一起,使其具备一种独特而新奇的美感。而蒸汽朋克的拼接之美,则是在多个层面有所表现。
首先是具象的造型设计上,大到机甲堡垒,小到服装形象,都可以看到这种拼接的设计。其中又是以《哈尔的移动城堡》最为典型。
而在服装上则是常见布料绸缎与金属饰物的拼接组合。这种拼接造型设计,一方面带给人新奇的感受,另一方面则是区别于现代工艺流水线产物,带给人视觉与心理上的满足。
在具象的造型设计之外,蒸汽朋克的拼接之美也表现在作品内容设定上。
蒸汽朋克作为一种架空世界,本身就是历史与现代的拼接,是一种存在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虚幻世界。
在这个平行世界中,先进与落后共存。甚至在一些当代作品中,描绘出了魔法与科学共存的景象。
结合之前提到的一些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蒸汽朋克是将古典元素带入现代幻想之中。
最终将复古与现代、奇幻与科技、理性与幻想、精细与粗犷、古典与叛逆,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元素进行拼接交融。
呈现一种强烈的不协调感,带有巨大张力对观众造成震撼与冲击,以及丰富的审美体验。这就是蒸汽朋克所独具的拼接之美。
那么到这里,这期视频主要内容也就结束了。不过还是有一些东西没有去讲,例如蒸汽朋克的内核精神,价值所在之类。
这些内容不是我不想讲,而是说想要讨论这些,最好还是明确具体作品有针对性的去讨论。
十分感谢大家的观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