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强将。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我们从《前线》中看到了历史,也遥望着未来,今天的大思大虑、大智大勇、大策大略,是未来的希望之所在。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让《前线》触发思想的引信
■孙广远
在*发布新年开训动员令,全军将士跃然腾起的时刻,《解放军报》推出的《前线》引发广泛共鸣,为虎虎生威的训练场增加了一个助阵的鼓点。
连日来,数十万的阅读量、点击量以及大量的热帖热评,强烈的反响,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关于只有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赢得明天的战争,我们千万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故步自封的戈尔洛夫的告诫,是多么及时,多么切中要害,多么引人深思,多么令人警醒!
一部在鏖战正酣的二战前线演出的话剧,70年后蓦然回首,依然感受到它的冲击,它的震撼,它的意义,是因为它与我们只有视觉的距离,却毫无思想的距离。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前线》是完全可以作为现实题材的作品来读的。“日耳曼民族优秀”的刺耳聒噪的现实版销声匿迹了吗?领先世界的高科技武器频频投掷到瞬间爆发的战场上的战例还远吗?在衔命军事斗争准备中戈尔洛夫的故步自封与客里空的套路远去了吗?“笔杆子”里的“客里空”在其他工作部门就不存在吗?如此等等,都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而应该从《前线》中吸取智慧,因应以对。《前线》让我们遥望二战硝烟,又让我们翘望未来军事高地,更让我们立足现实准备打赢明天的战争,这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神奇之处,也是我们与它遥相呼应的思想密码。
任何战争都是首先乃至事先在头脑中即思想上打响的,只有首先经历思想风暴并让正确思想观念占了上风,在军事思想、战争谋略、战斗意志、战斗准备等方面胜敌一筹,战争真的到来时候,部队真的拉到前线的时候,不管战场态势如何变化,仗就不难打。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最关键的准备是思想上的准备,最紧要的把握是思想上的把握。
《前线》告诉我们,打仗,打胜仗,固然战场上要拼技能,拼装备,拼勇气,拼保障,拼这拼那,但最终决定胜负的是拼大脑,首先是拼指挥员的大脑。所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即使有一万个因素,其中大脑制胜是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具有战略思维的人才准备至为重要。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战争一旦打起来,必然是比历史上任何战争都复杂百倍,“戈尔洛夫”打不了、打不赢这样的仗,“欧格涅夫”需要脱颖而出。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强将。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我们从《前线》中看到了历史,也遥望着未来,今天的大思大虑、大智大勇、大策大略,是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但愿《前线》能持续地长久地触发我们思想的引信。
前线
——未列入故事的人物
■曹慧民
根据苏联话剧《前线》(柯涅楚克作、萧三译)改编
插图 朱 凡
把这头老牛刺出血来
米朗——戈尔洛夫之弟
米朗飞抵前线,这个飞机制造厂的总经理,此次空降总指挥部,并非为了密会他12年未见的胞兄。
“哎呀,你一点也没变,连头发也没有白,你看起来很好。”
戈尔洛夫打量着米朗,笑着说:“当兵的人,只有刺刀、子弹、炸弹片才能改变样子。你比我小7岁,可头发怎么都白了?”
“一切都是由于战争啊。在苏芬战争里,我头发变成灰色的,而这次——完全白了。”
两人的话题,像飞驰的过山车,在以往的岁月里跌宕,一下子落在了飞机上。
“应该骂你。飞机把我们害得好苦呀,你们造得太少,太少。”
“我们正在努力,你们很快就会得到新的装备。”
“你们少搞些什么速度吧,还是给我们多造一些飞机。瞧,人家德国人有多少飞机!”
“你不要唱这个老调了,我们某些军事战略家已经嚷了好几年,不断地喊道:‘给我们更多的飞机啊!速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数量。’”
“哎呀,这话对呀。”
米朗“哼”了一声,反驳道:“假如我们继续听这些话, 那我们现在已经完了,德国人会把我们打得像鹌鹑一样。”
“可是,现在不管天空,地上,数量能战胜一切。它就是军事的本质、精神。这是当今最主要的东西。”
“苏沃洛夫说,不是以数量,而是以技能作战。质量——这才是大事情。”米朗还想说下去,一转念,不得不切入正题,低声说:“昨天德国人一架战斗机迷失了方向,落在你这了,一架新型的飞机。斯大林同志指示我赶到这儿来。”
“这事怎么没有人报告过我啊。”戈尔洛夫一脸茫然地拿起电话。
……
人们纷纷为戈尔洛夫敬酒。米朗端着酒杯,似乎觉得没有一个他想干杯的人,就悻悻走了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戈尔洛夫出现在他的面前,“怎么让我弟弟一个喝闷酒啊!”
“你等着吧,等你的客人离开,我好好给你洗个冷水澡。”米朗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没有笑容。
“小声点。你不是在家,你在这儿,前线。我只需发出命令,你就可以转眼间在禁闭室里。”戈尔洛夫打趣道。
“噢,你这个老家伙被宠坏了。”
这时,大家举着酒杯走出来。戈尔洛夫继续侃侃而谈:“一个军事领袖的核心是他的精神。如果他是勇敢的,大胆的,坚决的,那就没什么可吓倒他了,这种精神我们是绰绰有余的。对吗?”
“对!对!”众人应和,欢呼、鼓掌。
“不幸的是,我部下有些将领还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事实。有纸上谈兵的书本战略家,空谈什么军事文化,我必须花很多时间纠正他们的脑筋。”
米朗像是回应他的话,又像另起一行:“我们确实还有许多无知的指挥官,他们对现代战争一无所知,这正是我们的不幸。只有勇敢,是不会为你赢得战争的,还要善于打仗,学习现代作战方法。”
“你们瞧,我弟弟也在谈论文化。在战争中什么是文化?假如战争就是雇主——我们这一行手艺是最好的,带文化的白手套是什么也干不了的。”
一场宴会,终于在欢声笑语中挨到了最后。人们向外走,走廊传来不绝于耳的赞叹:“真正的军事领袖!”
……
“总算走了。”米朗猛地关上门,戈尔洛夫不解地问:“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什么时候才会把所有的糊涂虫、拍马屁的、会钻营的、卑鄙的家伙统统从我们的土地上消灭。”
“呶,如果你愿意,就继续想吧!就像他们说的,那只印度火鸡就是因为低着头想了又想,瘟死的。”戈尔洛夫闷闷不乐地说。
“现在想已经太晚了。我们必须打破那些自以为是的无知者,然后马上用新的人才换掉他们,才能使我们的伟大事业不置于危险之中。”
米朗不得不向自己的兄弟宣战,虽然在这只呆两天,但他想,他会把这头老牛刺出血来。
他能折断任何人的骨头
阿尔力克——军政治部主任
前线,欧格涅夫作战指挥总部。大敌当前,决斗与搏击在自己一方的心里同时展开了。
“总指挥官要么不明白,要么他不想明白。固守在这里等待,等什么?”骑兵集团司令忧心忡忡地发问。
“让德国人尽可能地增援上来,然后他会说,你们是怎么搞的?我多少次纠正你们的脑筋?现在叫我怎么办?*你们的头吗?”欧格涅夫盯着地图说。
“那是一定的,真见了鬼,这条老公牛,他这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套。”
“所有没有远见卓识的人都是这样的。一旦获得了权力,就会自满自得,喜欢教训别人,而且一定都喜欢用棍子纠正别人的脑筋。”
“丁零零”,欧格涅夫拿起话筒,脸上流露出舒缓的神情,放下电话对骑兵集团司令说:“我的政治部主任,一个怪人。昨天他几乎被打死了,炸弹片伤了胳膊。他老是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我以为他是你这里的哲学家。”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政治指导员,会说两种外国语,我称呼他大学教授。”他顿了一下,瞪大眼睛强调:“可不要因为他瘦,戴个眼镜而上当受骗——他能折断任何人的骨头!”
正说着,政治部主任手缠着绷带走进来,黧黑的脸上,目光炯炯有神。
“你为什么要跟第三营去作战?这不适合政治部主任的身份,不应该那么冒失!”欧格涅夫劈头一句。
“我从师部得到消息,敌方奸细在三营伸出头来了,散布谣言。指导员非常警觉,发现后立即把情况报告了我。”
“他们散布了什么谣言?”
“非常危险的,他们说,营长——地道的老爷,指导员也是。他们请了一个大师傅,吃五个人吃的饭菜,而战士的伙食一塌糊涂。战士们打了伙夫,因为他经常煮一些吃不下口的东西。我好好地教训了他们,指导员和营长都会记住这件事的。”
“你说说你是怎么受伤的吧!”骑兵集团司令关切地说。
“我正在讲话,德国人开始攻击了。我不能告诉战士们,你们在这里打一会儿,等打完了,我将继续我的讲话。”
三人都笑了,他绘声绘色道:“我加入了迫击炮手,很感激他们允许我放了几炮,我的炮弹命中得还不赖。不过,炮兵连长忍耐不住了,他骂娘了,嫌我放得慢。我马上把位子让给了炮手。”
“这才是识时务的。”
“我真的不介意,连长是对的。”政治部主任脸上漾开生气勃勃的笑颜。
官僚主义者们
——始终没有出场的那些人
战壕里,等待是枯燥的。几个士兵趁着这功夫,让紧绷的弦松弛下来,大家一致让下士再念一念那封信。
“再念一遍,谁也不会给我写信了,听一听你的,我心里轻松一点。”上士有点感伤,鼻子一阵发酸。
下士只好重新拿出那封信来念:“我的宝贝,心爱的阿卡基。用力地亲你,吻你……”
“不要太急了,从头来,一个一个字慢慢念。”有人又是认真又是逗乐地起哄。
“为什么一封信也没有写回来,我每天夜里都低声哭泣……”
“每天夜里……”上士复述着。
“‘也许你受了重伤?我要告诉你,我们队长是一个坏人。你们都上前线去了,他和会计一起酗酒,两个人都是骗子。我们写了信给报馆,现在会计已经被捕了,但队长溜掉了。’溜不掉的,等战争完了……”
“念吧。”几人急不可待地等待下文。
“我给你织了两双毛袜,9月25号就寄过去了。”下士停下对上士说:“过5天应该就到了,到时,我送一双给你!”
“为什么过5天?”
“她去年9月1号写的,我1月1号收到,9月25号她寄出包裹,今天是1月20号,因此,再过5天我就能收到了。”
“我要是接一封这样的信,那该多好啊!”上士憧憬着。
下士念完,把信小心翼翼地揣进上衣口袋,皱起眉说:“我写了多少封信,她都没有收到。信很小,分量不重,可就是送不到。”
“因为在邮政局有很多官僚主义者。”上士抢着说。
“那么,我们写信给斯大林同志,问问他,为什么我没有收到我老婆一封信?”
“为这样的事情给斯大林写信,他操心的事情多着呢!”
“那么,我们到底给谁写信?”
下士想了想,说出自认为最好的主意,“我们联名写信给邮政局长,这样写:喂,你管什么的?你那里坐着一些官僚主义者,我们请你……”
上士使劲地摆摆手说:“不,不要这样的,要让信发生效力,应该好好骂他一顿,然后据理力争,又痛骂一番。信的末尾这样写:请转告你那里的官僚主义者,我们在战壕里的日子,也和你们那里过得一样。敬礼,官僚主义者们,舔一舔我们的……这样,又文雅又明白。”
一言既出,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斗志满满地投入即将到来的战斗。
《前线》,思想的有力武器
■王冠彪 邱彬洵
“枪炮鸣响,缪斯不语。”然而,1941年6月22日,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全面爆发,伴随着苏联红军将士和人民奋勇抗敌的身影,一部名为《前线》的话剧诞生了。
此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日。《前线》经由诗人萧三带到延安,在*等领导同志的倡导和推荐下,这部与前线战场高度叠合的话剧,在战火纷飞的战斗间隙上演。它激励着将士的战斗意志,推动着战力提升,改变了战场局面,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拉开这部剧作在中国的传播之路。
《前线》在前线问世后,如同一把利剑,直切时弊。此时,苏联正面临德军大举进攻,敌人的力量开始削弱,而红军力量日趋壮大。但在最高统帅斯大林看来,决定战争胜败的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缺乏一样东西,即充分使用我们祖国供给红军的头等装备来对付敌人的能力。”柯涅楚克的《前线》应运而生,抨击的正是缺乏这种能力的高级指挥官。
1942年8月24日,《真理报》开始全文连载,此时,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拉开战幕。
在战况如此激烈的关头,为何推出《前线》?苏联最高统帅部在《真理报》发表长篇专论,指出话剧“提出了每一个苏维埃爱国者所关心的问题——就是关于红军的成功和失败的问题。剧中的老布尔什维克、有才*工程师米朗说:‘人民喜欢和需要内行和聪明的领导者’,这就是剧本要告诉我们的。”“剧本的刊行是我们红军伟大力量的表征,是一个认真而有力量的政党的标志。”
《前线》随即成为一本红军教材,印发上百万份,军民纷纷传阅,剧院争相上演。这年10月9日,《消息报》登载了一则来自斯大林格勒前线的战地通讯:“参战的将士挤出时间阅读这个剧本,并且讨论它的内容,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在手持剧本的人周围,总是围着一批刚刚完成战斗任务的军官和政治工作人员……在一明一灭的蜡烛光下,有人一场一场地诵读《前线》。”
1944年春,在遥远的延安,*读了《前线》,立即推荐给《解放日报》作了连载。随后,他又让人写了一篇社论《我们从柯涅楚克的〈前线〉里可以学到些什么》,指出:苏联在紧张局势中发表《前线》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红军中大大小小的戈尔洛夫们。我们所处的环境,容易产生戈尔洛夫这样的人。有价值的批评,像《前线》这样的批评,乃是很有益于工作,有益于团结的。
*观看后深有感触地说,批判现实,追求理想,是*肯定的两种艺术精神。把《前线》提到全党认真研究的地位,是他的战略思想的体现,是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和思想素质,做好充分准备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之后,*又进一步提出,把《前线》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道作为全党整风学习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编印散发,在干部中展开讨论,并可将《前线》上演,以达干部们深刻了解与警觉之目的。通知指出,两部作品都是反对骄傲的。《前线》中戈尔洛夫的失败在于其“倚老卖老,压制批评,不虚心向新鲜事物学习”。告诫我们全党,尤其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忘其所以,重踏李自成与戈尔洛夫的覆辙。
*非常重视《前线》人物的借鉴意义。1945年2月1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时再次提到:“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他们还出了戈尔洛夫式的人物……”这年4月24日,在七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不要和“打胭脂水粉”的“《前线》里的客里空”这类爱吹爱拍的人交朋友。
党报党刊反“客里空”运动,立起新闻真实原则的旗帜。在不短的时间里,《前线》成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教材,在促进发扬奋发进取、实事求是的时代风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甲子之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提话剧《前线》。他说,只有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赢得明天的战争。并告诫全军,千万不要做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故步自封的戈尔洛夫。
《前线》化为思想的有力武器,昭示这样一个真理:“战争的精华,却不是在于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
眺望战场
——《前线》引发的思考
《前线》中的制胜机理
■75180部队排长 秦 泉
跨越时空,党的领袖以同一话剧人物作比,意蕴何在?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战争空间不断拓展、战争制胜机理深度变化、新型作战样式不断涌现,世界大国军事竞争激烈。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曾说:“我们不得不停止去想明天,而去想后天。”这反映了美军建设目标的未来性。无事则深思,有事则不惧,正是国际军事斗争准备的通用规律。没有前瞻性思维,不远眺变幻的风云,不思考前方的沟坎,只看见近前花团锦簇,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从战争学习战争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潘麦铭成
话剧《前线》对于奋进强军路的我们来说,有着镜鉴的意义。“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时代在变,面对下一场战争,我们要从哪里学习,又如何学习?各级指战员不妨倾听基层一线的声音,大胆向官兵学习,打通理清上下级的反馈渠道,在强军实践中学习强军实践。最终促成“脖子以上”与“脖子以下”改革的相互联动,实现生成战斗力的改革目标。
我们来不及骄傲
■武警平顶山支队排长 张 翔
当一纸撤职令摆在戈尔洛夫的眼前,直至离开,他仍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读罢《前线》,对这个人物感到悲哀。“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戈翁的骄傲源自曾经的赫赫战功,这也恰恰成了他前进的枷锁,致使其终被时代所抛弃。对处于新时代关键节点的官兵,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容不得我们骄傲,而应常怀忧患,枕戈待旦!
军人不能离开“前线”
■75768部队干事 郝蔚宇
《前线》里有个有趣的细节——戈尔洛夫让记者“多到火线上走走”,可到了考虑战争的时候,他却离开了“前线”。拿“以往的前线”经验,判断“现在的前线”战势,最终为战争所淘汰。指挥员可以不在战场前线,但绝不能离开战争“前线”。战争无范式,千古无同局。军事领域是变化和意外发生最频繁的王国。如果看不清趋势,不主动学习、变革,就只能等着有人来革你的命,沦为现实中可怜又可悲的“戈尔洛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