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玉碗,大家一定会想起唐代李白的《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恰好在故宫博物院里就收藏有一只唐代的白玉莲瓣纹碗: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这只玉碗与后来在清代宫廷中常见的玉碗有一些差别,它的碗壁比较直,整体造型显得古朴。碗壁略厚,装饰较简单,仅仅在表面浅浮雕三叠莲瓣纹。唐代玉容器存世不多,这是难得的珍宝——让我们一看到它,就想起李白的珍宝。
今天在国内各大博物馆陈列的玉碗大多制作于清代,不过上自汉武帝,下至清代,两千年里玉碗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这些故事有的神秘,有的有趣,它使原本只是豪富之家生活用器的玉碗,也变成了一部有滋有味的书。
(一)玉碗:因珍贵而神秘玉碗向来是珍稀难得的食具。能用得起玉碗的非富即贵,在民众对玉碗的幻想中,自然就缠绕上了一些神秘的气息。
在文学作品里,玉碗常常和帝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汉武帝。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说,“李少君识桓公玉碗”,或指的是《史记•孝武本纪》中所载的汉武帝古铜器事。司马迁是这样写的:
“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李少君是汉武帝时的方士,时人以他能够一眼齐桓公时的古铜器而以为他是活了数百年的神人,这与汉朝时浓厚的神巫氛围有关。司马迁并没有说这是什么类型的铜器,但到了嵇康时,就讹传为“玉碗”了。
汉武帝葬于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新唐书·虞世南传》说:“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意即珍宝多得连墓中都放不下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展出的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就是出土于茂陵附近,很可能是汉武帝的随葬品。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拍摄于中国国家博物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拍摄于中国国家博物
关于茂陵,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太平御览》引《汉武故事》:
“始元二年,吏告民盗用乘舆御物者,案其题,乃茂陵中明器也,民别买得,光疑葬日监官不谨,容致盗窃,乃收将作以下系长安狱考讯。居岁馀,邺县又有一人於市货玉杯。吏疑其御物,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又茂陵中物也。光自呼吏问之,说市人形貌如先帝。光於是默然,乃赦前所系者。”
始元二年为公元前85年,离汉武帝去世的公元前87年不过两年时间,汉武帝竟然又出现在市上,而且还在售卖自己墓中的玉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根据江苏巡抚采进本《汉武故事》一卷说:“然如《艺文类聚》、《三辅黄图》、《太平御览》诸书所引甲帐珠帘、王母青雀、茂陵玉碗诸事称出《汉武故事》者,乃皆无之”,这或许是因为此《汉武故事》已非彼《汉武故事》了。
这故事真假难辨,也许是有人行掘墓之事,也许其目的是为了渲染汉武帝已成神灵,是民间对一代雄武大帝的怀念和神化。但到了后来的文人们那里,“茂陵玉碗”却用来抒发“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沧桑之叹。《陈书》记载,沈炯曾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其中有“甲帐珠帘,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间”之句,为人称颂。之后“茂陵玉碗”就成为一个比较常见的典故,“那知身作降王长,茂陵玉碗难终藏” (清代刘敦元《登粤秀山》),“茂陵玉碗出人间,青鸟西飞竟未还”(元代王沂《读长安志书事》),乃至于清代吴茝《明锦衣卫牙牌》“史家捉尘说兴亡,风雨孝陵耕玉碗”,均受到了《汉武故事》和沈炯的影响。
从汉武帝“茂陵事件”之后,玉碗的“神秘性”大大加强了。中国民间流传的《周公解梦》说,“得玉碗器物皆吉”,在古代,还真有人曾梦见玉碗。《太平广记》载晋少主梦玉盘、玉碗、玉带事。当时的重臣以为“玉者帝王之宝也”,“盘盂者乃守器之象,为吉梦,不敢有他占。”这可真是一群会说话、会察言观色的好大臣啊。
袁枚的《续子不语》里说乾隆五十五年,农民以锄击开一块山崩而滚下的璞石,得到一个温润洁白的素面玉碗,“惜石破而碗已伤”。他解释说,“此必千年前富贵人家玉碗堕入泥中,泥久气燥,变而为石,故将碗裹在石内。”是实有其事还是“假语村言”,已经不得而知。
青玉碗,山西博物院,清
(二)宫中宝器:在乾隆那个时代以玉碗为宫廷用具,史传中多有记录。《金史》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宣宗明惠皇后在宫中就食时,发现三套玉碗楪分别由自己、皇帝和中宫使用,而荆王母真妃庞氏以玛瑙器进食,她大怒而训斥主事者,“谁令汝妄生分别,荆王母岂卑我儿妇耶。非饮食细故,已令有司杖*汝矣。”虽然这并不能说明金代宫廷中玉食具稀少,但也只能供顶层人物使用。
到了清代,王公贵族们喜爱美玉,平息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使大量新疆和阗玉进入中原,再加上玉器加工技艺极为高超,可以称之为玉器“大爆发”的年代。在《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中,有“玉如意一百三十柄,镶玉如意一千一百零六柄,玉鼻烟壶四十八个,玉带头一百三十件”,至于玉碗,则有“一十三桌”,真令人瞠目结舌。
北京恭王府曾经为和珅宅邸
故宫中的寿康宫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十月,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而建造。“寿康”一词出自《尚书·洪范·五福》,崇庆皇太后居住在寿康宫中长达42年。乾隆皇帝尊崇庆皇太后为天下圣母,为其九上徽号。
寿康宫
崇庆皇太后七旬朝服像,清乾隆二十六年,图片拍摄于故宫博物院
皇太后的诞辰日称为圣寿节。崇庆皇太后的诞辰为十一月二十五日,每届诞日,必行庆贺之礼,逢旬的大庆更是无与伦比。乾隆十六年辛未十一月二十五日,这是崇庆皇太后的六十大寿,加徽号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在《国朝宫史》中记录这次大庆于年例恭进外每日恭进寿礼九九(即八十一件寿礼),自二十一日起凡五日。在二十五日恭进了九件玉碗,分别是:
佛鉢香云白玉碗一件,
春岚霁色青玉碗一件,
银汉秋澄白玉碗一件
双龙腾霭青玉碗一件,
琪花吐艳青玉碗一件,
圆池晕碧碧玉碗一件,
璧沼盘花碧玉碗一件,
寿域同春碧玉碗一件,
瑞卉联芳青玉碗一件。
如今在寿康宫中正在举行“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还陈列着当年宫中的一只白玉碗,可以激起我们对当年寿康宫中奢华生活的一点想象。
白玉甲字撇口碗,口径15厘米,底径6.5厘米,清乾隆年间,拍摄于故宫博物院
从这份明细上的白玉碗、碧玉碗、青玉碗命名来看,大约上面会有各类细致复杂的吉祥图案。在玉器上精细雕镂,这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不独清代为之。比如我们在山西博物院可以看到一件标为明代的青玉描金花瓣碗:
青玉描金花瓣碗,山西博物院,明
但是说起在玉器上大肆装扮,还是得联系到乾隆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里,痕都斯坦玉器风格兴起了。
痕都斯坦位于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大部,即建立于1526—1858年的莫卧儿帝国。乾隆皇帝按照藏语及回语发音,亲自确定译作“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多采用青玉、白玉或碧玉等纯色玉材,一般极薄,显得晶莹剔透、精巧细致,其繁复层叠的花叶纹充满异域文化情调,惯于镶金嵌宝,显得格外灿烂华丽。
痕都斯坦风格嵌宝八角盒,上海博物馆,清乾隆
白玉嵌宝石描金碗,山西博物院,清乾隆
清乾隆时,痕都斯坦玉器传入中国并受到喜爱,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乾隆时期制作的痕都斯坦风格玉器极其细腻富丽,比如下图中的清宫旧藏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碗玉质莹白,器壁薄,腹外壁饰花叶纹,其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白玉错金嵌宝石碗,乾隆
这个碗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御制诗中“酪浆煮牛乳”句下注“即奶茶。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所以示惠朕情也”,可知乾隆曾在大典上以此碗赐茶。不过,故宫博物院也指出御制诗中“子雍曾有誉”系乾隆帝用典错误。历史上曾有二王肃,诗中的王子雍即三国魏人王肃,而与酪浆有关的是北朝人王肃,字恭懿,初为齐官,后归北魏。
喜欢在书画上题诗、盖章,这是乾隆帝的一大特点,甚至可以称为帝王界中“独一无二”。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快雪时晴帖》上。这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信,只有28个字,但乾隆前后题字70多次,字数多达上万,所盖印章之多更是令人咋舌。其实他不但喜欢在书画上题诗盖章,玉器也是他发挥文采的一大阵地:
青玉御题大碗,清乾隆,高7.5厘米,口径18.3厘米,足径10.3厘米。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青玉题诗大碗,清乾隆,口径18.3厘米,高7.2厘米。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一侧镌隶书填金御制诗一首。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乾隆在玉璜、玉璧上题诗已经司空见惯,但有时他所题之诗令人啼笑皆非。清宫收藏有一件商代凸领玉璧,这在商代为敬神之器。由于内缘凸起,乾隆竟然认为这是一个碗托,还非常热心地为它找了一只碗来配上。也许同样古色古香的玉碗颇难得,也许是乾隆对定窑钟爱有加,他找了一只定窑的白瓷碗来配上——太好了,“承碗实所谐”嘛!
商代凸领玉璧,大英博物馆藏
终于感到满足的乾隆帝写了一首《古玉碗托子配以定瓷碗适然成咏》,在定窑瓷碗和商代玉璧上各刻了一份,后署“乾隆庚戌春御题”,钤“会心不远”、“德充符”两方印章。诗是这样的:
“谓碗古所无,托子何从来。谓托后世器,古玉非今材。又谓碗即盂,大小异等侪。说文及方言,初无一定哉。然而内府中,四五见其佳。玉胥三代上,承碗实所谐。碗托两未离,只一留吟裁。其余瓷配之,亦足供清陪。兹托子古玉,玉碗别久乖。不可无碗置,定窑选一枚。碗足托子孔,圜枘合以皆。有如离而聚,是理难穷推。五字纪颠末,丰城别寄怀。”
这一年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已经接近八十岁。这真是一个非常自得其乐的老人。他一生留下了大约四万首诗,有句话说:“感谢乾隆皇帝,他写了这么多首诗歌,却没有一首需要我们背的。”《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在谈到这块玉璧时也说,乾隆皇帝并不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句半文半白,艺术性不佳”。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在南京博物院,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套嘉庆时期的玉食器,包含有白玉圆筷、白玉如意头汤匙、白玉盘、翠玉碗等。这一套器具玉质莹润,造型规整,这就是帝王之家的生活气派。
南京博物院,白玉圆筷、白玉如意头汤匙、白玉盘、翠玉碗,清嘉庆
(三)玉之难:碎碎更平安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北宋张礼撰《游城南记》说牛僧孺和李德裕交恶,门生故吏,各相为党。泓陟根据这两人的宅邸地形说,李德裕宅为玉碗,牛僧孺宅为金杯,“金毁可作他器,玉毁不复用矣,其言果验。”
俗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碗制作不易,成器后也容易碎裂,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在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中出现玉碗,很可能最后会碎裂。也许“只有碎了的玉碗才是好玉碗”吧。
青玉鱼纹碗,山西博物院,清
玉碗之碎,有时只是为了验证神迹。比如《太平广记》中引用了《稽神录》的袁弘御故事。后唐袁弘御为云中从事,尤精算术。有人命令他算桐树上长着的树叶数量,竟然所算不差。又摘去二十二片树叶让他重新算,他说“比刚才少了二十一片”。众人一看,所摘下的两片叶子极小,只能当做一叶,真可谓神人。节度使张敬达有两个玉碗,袁弘御测量了碗的大小,计算之后说:"此碗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当破。"张敬达说:"我好好收藏着,它怎么能破呢?"就命令人把玉碗放进大笼里,周围填以衣絮,锁进库房。恰逢到期那天,库房屋梁折断,正好压在笼上,二碗俱碎。
花卉纹玉盖碗,四川博物院,清
但是更多的时候,古代的“碎玉”故事是为了传达了传统伦理要求,“碎玉”成为参照物,以其在物质价值上的高昂反衬出另一可贵之物。《晋书》中提及,王敦曾对名将周访说,“杜曾真是令人头疼啊,如果你能擒获他,就封你做荆州刺史。”但周访*杜曾后,“勋业隆重”, 王敦担心他有尾大之患,只任命为梁州刺史。周访极为不满,王敦致信解释,并赠以玉环、玉碗,结果“访投碗于地曰:‘吾岂贾竖,可以宝悦乎!’”玉碗就这样被愤怒的周访摔碎了。相比守信重约,尤其是与整个荆州相比,看似珍贵的玉碗不过是无谓的小物罢了。
最有意思的是《靖江宝卷》中的《财神宝卷》。宝卷是直接讲给市井之人听的,因此语言很贴近生活,情节更加简单。财神者,赵公明也,这部宝卷的基本思路来自《封神演义》,但调整幅度颇大。比如《财神宝卷》中讲到赵公明助闻仲打姜子牙成功后,一人去面见燃灯佛祖。赵公明对燃灯佛祖说:“燃灯老祖,我你是身入空门,一不为财,二不为名,争战何事?”燃灯老祖说:“公明道弟,既然如此,我们便免动干戈,至于朝野之事,听从天意吧!”
于是“一时天下总太平”,闻仲和赵公明就回朝复旨了。纣王封闻仲为“一品当朝宰相身”,赵公明晋升三级,封定国公,“赵公明当殿谢皇恩,山呼万岁口内称”。
陕西周至县赵公明雕像
商周之战只是《财神宝卷》的次要内容,所以就被草草结尾。主要叙述的乃是赵公明归家后的寻妻之事。赵公明十八岁离家,之后母亲和妻子钱淑贞饱受管家的婶母虐待,婆媳二人只能沿门求乞。如今赵公明年过半百,以公侯身份还乡,婶母担心事发,竟说赵公明的母亲和妻子钱淑贞已死。赵公明上坟时即怀疑是假坟,但也拿不准,就决定做个法事,并为穷困施舍斋饭。每人除了吃饱一顿,还发大米一斗、纹银三两。钱淑贞婆媳二人前去讨饭时,恰在中饭已过、夜饭未成之时,中军官就进去把赵公明因难过而吃不下的半碗饭端给钱淑贞。
钱淑贞接到饭碗一看,玉碗金边,上面还彩画了花鸟,半碗饭上面还有两个大肉圆,连忙端到婆婆面前,说:“婆婆,这是元帅大人吃剩下来的饭,你端去吃罢!”婆婆说:“不要,你吃。”两个人推让,婆婆手抖,不曾端好,对下一忒,刚刚对那块黄石上一撞,“哐”倒打碎了。
中军官一看,大发雷霆:“你这个贫妇,不识好歹的东西!你晓得这是元帅大人吃的碗,是玉做格值多少钱,你赔得起了?”将两人领到赵公明面前,赵公明细细询问,钱淑贞答道:“丈夫不是别一个,他名叫做赵公明。”于是姻缘重续,坏人得报。
在这个宝卷中,玉碗是夫妻二人相认的因由。玉碗碎了,反倒借此重认了妻子和母亲,作为物质珍宝的玉碗相比作为人伦珍宝的夫妻之情,其价值就如萤火之虫之比皓月了。对财神赵公明来说,玉碗固可贵,人伦才是无价宝,在这种对比之下,宝卷宣扬了民间伦理,完成了宗教感化之功。
摄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供碗,盖上有藏文咒为饰,其余部分均嵌饰松石
(四)尾声玉碗,十分富贵,也十分有情趣。
李白说,如果此时有乐舞相陪,那酒就显得更加美味,“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李白《雉朝飞》)。王昌龄说,临行一杯酒,萋萋满别情说,“玉碗金罍倾送君,江西日入起黄云”(《送李五》),李贺说,“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过华清宫》)金银珠玉抵挡不住繁华成灰,陆游说,壮士,干了这杯酒!所谓“金羁叱拨驹,玉碗蒲萄酒。”(《闻蝉思南郑》)晏殊说,玉碗可度夏,“玉碗冰寒消暑气”(《蝶恋花》),僧人说,珠玉难抵人生空幻,“白云深处有仙家,玉碗盛来琥珀茶。啜到口时香极好,犹言却是水飞花。”(《频吉祥禅师语录》)
如果你手中拿着一只玉碗,你又会想起什么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