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充享蜀道三国非遗之旅!梦回三国,赏汉唐遗风

来南充享蜀道三国非遗之旅!梦回三国,赏汉唐遗风

首页战争策略蜀道三国更新时间:2024-06-20

品古蜀遗韵 赏汉唐遗风

走进蜀道三国非遗之旅

置身蜀汉城

感受四川非遗魅力

基本特点

依托蜀道沿线非遗资源

深度体验三国蜀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游路线

广汉—罗江—涪城—江油—梓潼—剑门关—昭化区—朝天区—阆中—南部—西充—南充

自驾参考路线

成都——广汉

成都绕城高速-京昆高速-中山大道南四段-中山大道南二段-汉口路三段

广汉——罗江

京昆高速-万安北路-升平东路-景乐北路

罗江——涪城

京昆高速-飞云大道中段-滨河南路中段-滨河南路东段-南河路

涪城——江油

长虹大道北段-省道205-李白大道南段-诗仙路中段

江油——梓潼

老君路-中雁路-省道302-万阿路

梓潼——剑门关

国道108(旧)-绵梓公路-下普快速通道

剑门关——昭化区

京昆高速-兰海高速-恩广高速

昭化区——朝天区

恩广高速-广元绕城高速-京昆高速

朝天区——阆中

京昆高速-恩广高速-兰海高速-康美大道

阆中——南部

七里大道-双龙大桥-兰渝线

南部——西充

兰渝线-兰渝高速-西古路

西充——南充

晋城大道五段-兰渝线-兰海高速-成都绕城高速

非遗聚集区域

三星堆博物馆、白马关、富乐阁、李白纪念馆、七曲山风景区、剑门关风景区、昭化古城、明月峡景区、阆中古城、禹迹山大佛、升钟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鹤鸣山旅游景区

1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白马关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成都66km,距德阳市区18km,是三国蜀汉文化旅游线和“大九环”旅游线的重要节点。

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有以国家级文保单位庞统祠为中心的三国蜀汉文化旅游、以高尔夫小球练习场为中心的体育休闲、以万佛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养生三大版块。

主要景点有:庞统祠墓、张飞点将台、倒湾八卦谷、落凤坡、金牛古道、倒湾古镇、五丁谷。

李白纪念馆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馆,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十三万余平方米。筹备于1962年,1982年正式开馆。

融收藏陈列、学术研究、观光旅游、接待服务为一体,分为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区和李白文化主题休闲公园区。馆园宏伟壮丽、古朴典雅、花木掩映、清流绕郭,风光清幽秀美,使人流连忘返。

馆内收藏有历代李白诗集版本、历代名家书画精品等文物资料4000余件,其中*、江泽民、胡耀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的手迹以及仇英、祝枝山、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称国之瑰宝。

艺术的园林建筑、丰富的收藏陈列、完善的接待服务,使得李白纪念馆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人们探源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拜谒伟大诗仙李白的胜地。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七曲山风景区

绵阳七曲山位于剑门蜀道南端,东傍巴渝三峡、西邻神奇九寨、南眺峨眉、北倚剑门,距“西部硅谷”绵阳45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内有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的七曲山大庙;有被赞为“森林活化石”的全国纯古柏林。

绵阳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有殿堂楼阁23处,建筑面积5611平方米,占地1.3万平方米。

景区内有古柏2万余株,为世界纯古柏林。1994年,七曲山古柏林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列为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七曲山风景区也因此被誉为蜀道奇观,古柏大观园。

林业科学家称之为“森林化石”,诗人誉为“蜀道翡翠”,医学家誉为“天然氧吧”。

禹迹山大佛

禹迹山大佛,位于四川省南部县碑院镇。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县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1985年,南部县政府对大佛进行了培修并兴建禹迹山大佛风景区。

佛高17.5米,腰宽6.13米,下摆宽5. 2米,肢掌长、宽均为1.3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视,鼻尖粗壮,鼻尾直贯额心,嘴角微微上翘,容态肃穆安详。头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举,掌心向左,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扣,作施"说法印"状。

身着僧衣,外为镶花袈裟罩体,刻工精细,造像严谨。面南而稍向西,负岩而立,除背上部与山崖相连外,全身不与岩石相属。下肢离崖2米,可环腿游览。臀后石隙有水流出,脚后洼地常年积有清泉。

大佛刻造年代,已无证可考,但就其身形其衣着其风格等,应为南宋以前所为,明嘉靖八年重修。大佛两侧有石如龙虎,右侧有石刻观音像一尊。清嘉靖初年,地方政府为抵御白莲教起义而开凿了一巨型石洞,主洞口距大佛右三十米。石洞长100多米,遗存有石床、石灶、粮仓、厕所等。

升钟湖风景名胜区

升钟湖位于四川省南部县国家AAAA级旅游区升钟湖风景区内,库容13.39亿立方米,8万余亩水面烟波浩淼,湖区风光秀丽,绿岛棋布,水清鱼肥,有红尾、翘嘴、银鱼等40余种珍惜鱼类,是享誉全国的休闲天堂、体验胜地、垂钓乐园。

升钟湖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钓鱼竞赛训练基地” ,南部县被国家体育总局首个正式命名为“全国钓鱼城市”

升钟湖钓鱼文化节与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青海环湖自行车赛并称为“全国三大休闲体育文化节”。

重点非遗项目

德阳潮扇传统工艺、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抬阁(青林口高抬戏)、铁索飞渡、雾山石刻、文昌出巡、文昌洞经古乐、金钱板、嘉陵江中游船工号子、婚嫁歌、西充祥龙嫁歌、南部傩戏、四川评书(南部评书)、阆中老观灯戏,大新花灯、马鸣阳戏、白龙花灯、何家班皮影戏、高观皮影戏,广汉保保节、柄林毛笔制作技艺、麻柳刺绣、涪城剪纸、西充剪纸、阆中皮影戏、阆中春节习俗等。

今天再给大家介绍

一些重点非遗项目

雾山石刻

“雾山石刻”是指发源并传承于四川西北部江油市的一种民间美术雕刻工艺,起源于唐代,明、清时相传,主要分布在绵阳市江油市武都镇和中坝镇。

“雾山石刻”所用石材原产于江油市国家地质公园、著名风景名胜区观雾山,其石色黑如墨,质细如玉,经过采石、开型、出坯、绘样、雕刻、镶嵌、题款、收细、打磨、装盒等工艺流程,采用平、浮、圆、镂、线等雕刻手法,展示出纯真与厚重之美,在传统雕刻工艺中独树一帜。

“雾山石刻”工艺复杂、雕刻精美,巧妙地将色泽、质感与传统的精湛工艺相结合。通过表现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传统主题,形成以砚台、镇纸、屏风、大型壁画等为主体的系列作品。

其代表作品有大型浮雕"李白故里胜迹图" "饮中八仙图" "李白行吟图",表现李白诗意和故里山水的"学士砚" "龙须砚" "李白诗意镇纸" "屏风"等。

文昌出巡

"文昌出巡"是一项产生并流传于文昌故里梓潼及其周边地区的民俗活动,是文昌信仰最集中的表现。

为了表示对文昌的崇奉,每年春节正月十二在城北七曲山大庙恭请文昌及圣父、圣母巡游入城,与民同乐,共度新春。"文昌出巡"主要分扫荡、迎文昌、祭文昌、送文昌等。"

文昌出巡"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出漫长农耕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其中的音乐、舞蹈和文昌大轿、锡制仪仗鸾架、木雕神像的制作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金钱板

金钱板流传于巴蜀汉族地区,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最初只是以简单的唱腔唱诵“劝世文”,艺人沿街叫唱以求生活。后经不断发展改进,逐渐成为独立曲种。

金钱板由单人表演,说唱并举,段末一句往往略用拖腔。说唱的同时,演员一手执打板,一手执底板和面板,通过三块竹板击打出各种节奏的声响,为演唱伴奏。

其唱腔鲜明而独特,既采用【老调】、【狗撵羊】、【富贵花】、【红衲袄】、【满堂红】、【江头桂】等川剧曲牌,又吸收昆曲和四川民歌、山歌、小曲、号子等的音乐。唱词通俗易懂,富于节奏,每句字数不限,全篇多一韵到底,亦偶有转韵情况。

金钱板传统的演出曲目比较丰富,《打董家庙》《打洞庭》《打毗芦荡》和《胭脂配》《芙蓉配》《龙凤配》《金婵配》《节孝配》等作品是其中的经典,习称“三打五配”。除此以外,还有《闹雅安》《嫌贫传》《蓝大顺起义》《瓦岗寨》《包公案》《说岳传》等一大批代表性的作品。

金钱板艺术是巴蜀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其中涵容着巴蜀地域的风土民情、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阆中老观灯戏

灯戏【川北灯戏(阆中老观灯戏)】流传于阆中老观、二龙、千佛、水观等地,并辐射到川北地区,是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寿诞节庆时用以助兴而常表演的一种民间歌舞小戏。表演时间多在晚上,设一盏主灯,二十四盏排灯,故有"灯中有戏,戏中有灯"一说。

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百姓劳动、生活琐事,表演形式以喜剧居多,就是悲剧、正剧也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语言生活化,常以俗语、方言入词,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

音乐来源于民间小调、神歌、嫁歌、丧歌、圣喻调等,曲调模式多变,欢快诙谐;大胡琴(胖筒筒)、锣、鼓、钹、笛、唢呐是主要伴奏乐器;舞蹈动作广泛吸取并综合民间杂耍、猴戏、木偶戏、皮影戏、端公舞、巴渝舞精华,风格独特,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广汉保保节

"广汉保保节"是流传于四川省广汉地区的一种民俗活动,起源于川西传统民俗活动"游百病"和"拉保保"。

"游百病"又称"游毛病",当地人在正月十六这天踏青游玩,以消灾祛病。川西地区流传着"正月十六游毛病,游了毛病不生病"的古谚。

"拉保保",即拜干爹,以保护孩子长大成人。正月十六,大人领着十岁以下的孩子,带上酒菜、杯筷及香烛纸钱等物到古柏树下拉保保。孩子给保保行跪拜礼,家属给干爹带猪儿帽,干爹给孩子取名以示祝愿。游百病与拉保保两项活动相结合后,人们将正月十六称为"保保节",其活动流传至今。

如今,"广汉保保节"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寻求亲情,共同关心下一代茁壮成长的特殊节日。

婚嫁歌

"婚嫁歌"是民间婚嫁仪式中演唱的婚礼歌曲,分"陪郎歌"、"哭嫁歌"和"坐歌堂"三种歌唱形式,主要流传于川北、川东地区和川西北部分地区,尤以川北地区的"坐歌堂"最负盛名。

清光绪《广安州志·婚礼》载:"女家扶新娘先拜先祖尊亲,张筵曲,室延诸少女入席,新姐独上坐,诸少女伴坐四隅,一妇持盏主觞政,以次唱歌,新娘倚声和之,曰坐歌堂。"

"坐歌堂"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随各地的风俗、仪式不尽相同,有的地区歌堂上新娘要拜天地、祖宗、父母;有的唱歌时由"令官"推着插花碗依次歌唱,唱后给"歌堂钱"等等。

"坐歌堂"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和等;歌曲结构多为"单句腔",即一句式乐段;曲目短小隽永,斑斓多彩;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兴比赋手法巧妙。"坐歌堂"内涵丰富,它是封建婚姻制度下受压迫妇女婚姻的一面镜子。

从广汉到南充

一路感受蜀道三国的非遗魅力~

转自:南充文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