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如战国,变幻莫测,老板和人才的命运都跌宕起伏。透过一个个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跟当代职场类似的行为逻辑。笔者不才,抛砖引玉。
吕布在下邳战败后,腆着脸求胜利者曹操招安自己。曹总听了刘备的劝,送他归西。不怪大耳贼心黑,归根结底是因为吕经理先搞死老板后跳槽的桥段演得太多,已经进入人力资源黑名单。因此,没有老板敢用他,甚至不敢留他活口。在同一个行业生存,即使有一天要离开,也别对眼下的老板逼人太甚,以免没有一个新老板敢用你。
不能不提,刘备的义气确实是他重要的人格魅力之一。夷陵之败有手下投降了,他并没有*手下的家属,而是坦白讲:在同样的情形下,即使是自己也未必能支撑得住。不过夷陵战败本就是因为刘总不坚持更有利的联吴抗魏战略,而是意气用事,一心为关羽复仇,非讨伐东吴不可!最后他是一败涂地、虎头蛇尾——他因为义气而服众,也因为义气而失败。管理几个人靠情分,管理几千人靠规矩,因为规矩才是最大的情分。这就是刘备给我们上的职场课。
马超反抗曹操失败,先投张鲁、后投刘备。然而不管在张鲁还是刘备那里,马超均没有受到重用。是马超能力不行吗?不,恰恰是因为他个人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太强,老板生怕他独当一面后坐大,搞得尾大不掉。当初刘备在曹操手下做事的时候,曹操轻易也不敢给刘备兵权,任由他在许都过上退休生活。刘备是耐着性子等了许久才瞅准时机开溜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找的老板如果比你自己强不了许多,那么有机会一定要跳出已有的格局:要么找个更强的老板,要么不如自己单干。
诸葛亮和曹操关于重建社会秩序的理想其实相似度很高,但是方式方法差别比较大。诸葛亮控制欲强、事必躬亲,坚持五加二、白加黑的干,最后过劳死了。而曹操不择手段的搜罗人才,譬如颁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他善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于是一边把团队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边还有时间打猎游玩。我们不否认苦*价值,毕竟劳动最光荣,但是善于委托的巧干,性价比更高一点。
三国战事多数发生在今日的湖北地区,为什么?其实因为南北的势力长期在长江线上拉锯。因为在长江以北,地势较平坦,魏国有压倒性的骑兵优势;长江以南,沟壑纵横,吴国有压倒性的水军优势。当年整个周朝流行车战的时候,楚国就是以此日积月累,称霸了整个黄河以南。因此,为了个人和团队的长远发展,其一要适应环境、行销对路,其二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孙坚和曹操是反董时期仅有的两个跟董卓死磕到底的刺儿头,因为他们很早就判断董卓外强中干——后来曹操看待袁绍也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其一,作为团队领袖,对事物的发展要有自己的预判。其二,经历的好些事、打交道的好些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需要一双慧眼来判断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人可以合作。
鲁肃在东吴,是联合荆州抗击曹操这一战略的提出者,此战略堪称东吴版隆中对。这哥们才出道时,因为粗心大意,不被东吴集团赏识,他打算回江北。临行前跟孙权见了一面,鲁肃同学推销了自己那套战略构想。孙总可以说是瞌睡来遇见枕头,赶紧把他留用。很多好的战略家未必是好的战术家,譬如春秋管仲。起初他当兵和经商时期工作生活一团糟,他做了宰相,却能扶持齐国首先称霸。鲁肃也是这类人,不拘小节才能看清大局。诸葛亮没听刘备的劝,让战略家马谡上前线搞战术,可以说不能知人善任,是诸葛亮害死马谡的。小贴士: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岗位,拿错了剧本就是闹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前人的经验教训要吸取,而职场的路需要自己来走,在这个旅程中自己才是最好的导游、最好的导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