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公认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搂梦》。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它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部小说著名程度不相上下,二者各有所长。《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并且开了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又是唯一的一部具体描述兵法韬略的古典长篇小说,为历代人们尤其是喜欢军事者所喜爱。
有趣的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二人还是师生关系。二人都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施是罗的老师。
水浒更有名一些。
余秋雨说,《三国演义》气势恢宏故事密集。但是,它按照陈旧的正统观念来划分人物正邪,有脸谱化倾向。
罗贯中的失败在于,他把人物定了型,从而让人物失去了真实性,好人就是好人,好的不得了,坏人就是坏人,坏得让人切齿痛恨。而历史上的人真是那样的吗?从这上面看,《三国演义》是失败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犯了创造人物形象的标签化和脸谱化的大忌,也是对于历史的不负责任。
再看《水浒》。余秋雨说,《水浒传》好得多,有正义、有性格,白话文生动漂亮,叙事能力强……
相对于《三国》,《水浒》的人物形象塑造要高明得多。施耐庵打破了人物的脸谱化。所以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完胜《三国》。
还有一点,水浒的语言比较接近白话,不像《三国》中那么多“之乎者也”。这也奇怪,本来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但老师用“白话”写作,学生却用文言写作,这似乎也是一种“倒退”。
但事实上,这也反映出了罗贯中的传统思想的严重是超过了其师施耐庵的。他有很严重的忠君思想,有根深蒂固的传统等级观念。而《水浒》本质上就是写造反的,就是要破坏等级秩序的,所以在语言上也有一定的“革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