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地理学中,向来有着“金角银边”的说法,意思是说,地理位置处于四角、并且资产丰富、拥有险峻地势的地方是最佳的,其次是连接这些角落的通道地带。具体到三国时代,关中、冀州、江东、蜀中是干大事的黄金位置,易于发展,通常只用守备来自两个方向的进攻;而司隶、青州、徐州、荆州、汉中的位置会差一点,需要防备三个方向的进攻;中原腹地的位置是最差的,需要防备四个方向的进攻,也就是所谓的“四战之地”,易于攻取而难以固守。
三国时的“金角银边”
在官渡之战时,袁绍势力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好,其核心区域位于冀州的邺城一带,属于黄金位置;而曹操的核心区域位于豫州的许都一带,属于中原地带。从地理优势上来看,曹操所处的位置不如袁绍所处的位置,其东有刘备、南有张绣、刘表,西有马腾、韩遂、北有袁绍,更远一点还有孙策、刘璋,曹操可以说是位于四战之地。如果官渡之战时,其他方向的势力来攻打曹操,将会对曹操形成致命打击。可是我们知道,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几乎没有后顾之忧,而是能够全力对抗袁绍,这是为何?为了解除这个疑惑 ,我们需要看曹操在官渡之战,战前的一系列布局。
身处“四战之地”的曹操
南面——纳降张绣张绣驻扎在宛城,替刘表镇守荆州北部的区域。公元198年,曹操率军攻打张绣,后来有消息称袁绍要偷袭许都,于是曹操决定撤军。这一次南征没有消灭张绣,但是在第二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在曹操即将面对袁绍大举进攻时投降了曹操,获得了曹操的优待,曹操解除了部分来自南面的忧患。
这里需要提一下,在曹操势力的东南方向原本还有袁术势力,但是在公元199年时,袁术穷途末路,准备借道徐州投奔袁绍,曹操派刘备和朱灵去徐州堵截袁术。袁术在此期间病故,树倒猢狲散,袁术势力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而刘备却趁机*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了小沛和下邳,成了曹操在东面新的威胁。
曹操
而更南面一点的刘表,在张绣投降后,领土直接与曹操势力接壤。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都曾拉拢刘表,刘表选择保持中立,一方面因为刘表是不想介入斗争,想的是两面都不得罪;另一方是张羡受恒阶劝说,决定以荆南四郡对抗刘表来响应曹操。刘表因此被张羡牵制在荆州,客观上没有余力北上进攻曹操。虽然张羡病故后,刘表平定了荆南四郡,但是帮曹操着实牵制了刘表,这可以算作是曹操的运气。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为了防止刘表等势力从南面来犯,让曹仁驻扎在南面。后来刘表没来,刘备受袁绍指使来到汝南,联合黄巾军余党刘辟等人,侵扰曹操的南面后方,结果被曹仁击退。
刘备
东面——征讨刘备在刘备*车胄占据徐州后,曹操为了消除来自刘备威胁,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前,曹操率军东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攻破了刘备驻守的小沛和关羽所在的下邳。刘备向北逃亡,投靠了袁绍,而关羽归降了曹操。在曹操东征的时候,田丰曾经劝袁绍趁机攻打许都,但是袁绍以幼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进而失去了一次进攻的时机。
曹操在平定徐州后,臧霸与陈登防守青州、徐州这一区域,目的是防止袁绍派兵从青州南下,守备东部防线。另外也是防备孙策趁机北上来犯,后来孙策确实有趁官渡之战时攻打曹操的计划,但是孙策因为被刺客重伤而亡,导致东吴并没有介入官渡之战。
袁绍
即便孙策没有被刺*,他如果想要北上攻打曹魏,有2个选择。
- 通过濡须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汝南郡偷袭许都。
- 通过广陵郡进入徐州,趁乱攻占徐州的城池。
《三国志》中提及,孙策想要偷袭许都、迎回献帝。这是上述孙策的第一个选择,但是这一想法并不现实,东吴距离许都远,如何穿越曹操的南部防区进入许都?即便顺利来到许都城下,许都身为都城,定有守备军,如何能够快速破城,面对荀彧的固守,深入曹魏腹地的孙策就不担心被切断后路,而有去无回嘛?所以,孙策在官渡之战时,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是北上徐州,趁机攻城略地,但是也将会遇到东部防线守将、臧霸和陈登的阻击。
孙策的选择
西面——联合马腾官渡之战前后,关中有主要有2股势力,一股是钟繇统领的诸军,隶属于曹操;另一股是以马腾、韩遂为首的西凉军。钟繇向马腾、韩遂说明利弊,马腾等人愿意归顺朝廷,送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于是马腾等西凉军与曹操势力成为盟友状态,还在袁绍死后,帮助钟繇攻打袁尚来犯的部队。得利于曹操事先正确的安排,钟繇帮曹操稳定了西部防线,并且在官渡之战时向曹操输送战马等战略资源。
至于西南方向的刘璋,虽然实力不弱,但是深处蜀中,主观上没有攻打曹操的意愿,客观上他的北方有汉中张鲁,东面是荆州刘表,根本没有办法攻打曹操。
曹操
至此,我们再回顾下曹操的战前布局。
- 南面,先是纳降张绣,而后让曹仁构成南部防线,防备刘表以及孙策等势力来犯。
- 东面,解除来自刘备的威胁,而后让臧霸、陈登构成东部防线,防备袁绍及孙策等势力来犯。
- 西面,钟繇联合马腾、韩遂,构成西部防线,防备袁绍等势力来犯。
3个方向的主要威胁已经被曹操消灭或者安定,而且还安排守军来以防万一,这使得曹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对抗来自北方的袁绍主力。
曹操的战前布局
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许攸的反水,有着一定运气成分,但是从曹操的战前布局可以看出,为了应对决定生死的官渡之战,曹操做了很多安排,使得自己免于后顾之忧。官渡之战对于曹操,本就是一场以弱敌强的决定性战役,任何一个防御纰漏或者失误,都会让曹操付出惨痛的代价,而曹操最终能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和曹操的能力和布局也大有关系。
(本文参考文献,《三国志》、《魏书》、《魏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