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人,司马懿的曾孙,晋武帝的侄子,东晋开国皇帝,死后谥号晋元帝。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祖父是司马懿的庶子,得封琅琊王。琅琊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是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大本营。
司马睿生于洛阳,十五岁时承袭琅琊王爵位,与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结为好友。
晋惠帝即位后,无法驾驭朝局,政治环境十分险恶,国家陷入动荡。司马睿虽然聪敏有器量,又贵为王爷,但无权无兵,只好谨慎小心,恭俭退让,以避免灾祸。
由于司马睿从不轻易显露才华,世人都认为他没有本事,只有侍中嵇绍认为他与众不同,说:“琅琊王的外貌异于常人,不会长期做人臣。”
几年后,“八王之乱”进入高潮。成都王司马颖独揽大权,逼迫惠帝立自己为继承人,引起其他诸侯王不满。尚书令司马越裹挟惠帝,亲征司马颖,时任左将军的司马睿不得不参与其中。
两军激战,司马颖取胜,惠帝和司马睿都成了俘虏,被软禁在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不久,司马睿的叔父因为得罪司马颖而被*害,司马睿害怕自己遭殃,急切地想要逃走。当天夜里,黑云压城,雷雨大作,巡逻兵都松懈了,司马睿趁机逃出邺城。各处关卡早已接到司马颖的命令,不允许身份尊贵的人通过,司马睿在黄河渡口被吏员拦住。
危急时刻,司马睿的侍从机智地用鞭子打了一下他的马,笑着说:“舍长,官府禁止贵人通过,你怎么也被拘留了?”渡口吏员才放行。司马睿逃到洛阳接上家眷,马不停蹄地赶往封地琅琊国。
当时,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是各诸侯王争夺的重点地区,战乱不止,看不到缓和的迹象。王导审时度势,劝说司马睿尽快到建业建立功业。
王导认为江东富庶,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足以谋取大事。而江东原属吴国,吴国被灭后,当地士族长期受到朝廷的打压,正是收买人心的好时机。
司马睿表示赞同,设法获准镇守建业,重用当地士族,人心迅速归附。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到江东避难的人越来越多,司马睿趁机收揽人才,攻城略地,力量逐步强大。
西晋王朝经过“八王之乱”,加上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大规模入侵,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
318年,西晋末代皇帝晋愍(mǐn)帝被胡人*害。消息传来,司马睿身穿孝服在草屋中守丧。不久,群臣上书劝说他即位称帝,担负起拯救天下的责任。
司马睿没有过分推辞,下令说:“寡人没有很好的德行,国家危难之时,没有守节而死,也不能予以匡救,深感不安。如今民众无所依托,百官都劝我担负责任,寡人不敢推辞。”当天就登基称帝,是为晋元帝。由于元帝的统治范围在江东一带,故史称东晋。
元帝称帝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因为名望不够,南方、北方的大士族都心存疑虑。元帝重用王导和他的哥哥王敦,王导担任丞相,主持朝政;王敦担任大将军,负责征讨。两人凭借琅琊王氏的招牌,运用策略,取得了南方、北方士族的支持,东晋王朝逐渐稳定下来。
在此过程中,王氏一族的势力急速壮大,四分之三的朝廷官员都是王家人或与王家有关的人,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元帝十分忧心,决心改变这一局面,开始重用其他大臣。大将军王敦非常不满,以诛*奸臣的名义起兵作乱,向建业进军。
王敦实力强大,元帝组织部队抵抗,以失败告终。元帝只得派使者告诉王敦:“如果你还心系朝廷,请就此退兵,我们还能共同安定天下。如果不是,我就回到封地,为你让路。”
在王导的调解下,元帝和王敦总算握手言和,但元帝从此大权旁落,其号令出不了宫门,元帝几乎成了摆设,心情日渐消沉。
323年,忧愤不已的元帝病逝,终年四十八岁。
贾南风(257—300年),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
阴险狠毒的丑陋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开国重臣贾充的女儿,长得又矮又黑,性情十分暴烈。贾南风十六岁时,晋武帝开始为太子司马衷物色太子妃人选。
贾南风的母亲用重金贿赂皇后杨艳,希望自己的女儿入选。武帝中意他人,但在杨皇后的坚持下,贾南风如愿成为太子妃。
武帝认为司马衷的智力有问题,想更换太子。有一天,武帝设下宴席,邀请太子属官全部到场,又写了一些问题,让人送到太子宫,由司马衷作答。
贾南风知道这是武帝的考验,这些题目司马衷一定答不出来,而太子属官均不在场,便马上从外面找人代答。
这时,有人提醒说,太子平时不读书,现在的答案却引经据典,一定会被识破。贾南风觉得有道理,赶紧将答案改为平铺直叙的方式,让司马衷抄写。武帝看到答案非常高兴,认定太子的智力没有问题,断绝了换太子的想法。
武帝去世后,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被册立为皇后。武帝晚年耽于享乐,不理朝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惠帝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闹出不少笑话。
有一年发生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很多人饿死,大臣们将情况汇报给惠帝。惠帝思索了很久,挠着头问道:“既然老百姓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羹呢?”大臣们都哭笑不得。
惠帝糊涂无能,非常惧怕贾皇后,贾皇后逐渐独揽大权。贾皇后还是太子妃时,为了专宠,曾经让已经*的嫔妃流产,武帝知道后很生气,打算废掉她,幸亏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杨芷求情,才保住了地位。
武帝死后,杨芷成为皇太后,贾皇后觉得自己的权力被她限制,全然不顾当初杨太后救助的恩情,联络两个诸侯王,诬陷杨太后的父亲谋反,趁机诛*杨氏一族。又伪造诏书,将杨太后废为庶人,囚禁起来活活饿死。
事后,贾皇后又反过来除掉帮助她的两个诸侯王,朝臣们人人自危,贾皇后更加肆无忌惮地结党专权。
贾皇后虽然大权在握,但始终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她和惠帝没有生育一个皇子。眼见太子司马遹(yù)越长越大,贾皇后害怕失去权力,心中焦虑万分,最后想出来一条毒计。
她首先对外宣称,自己在武帝大丧期间曾经有孕,生了儿子,只因当时情况特殊,没有对外公开,然后将自己妹妹的儿子带入宫中,掩人耳目。
接着,贾皇后在宴会中强行灌醉司马遹,趁他神志不清时写下谋反言论,并将这张纸交给惠帝和其他宗室大臣,言之凿凿地状告司马遹谋反。不久,司马遹被废,连同他的三个儿子被囚禁。
司马遹向来很有名望,朝臣对他被废非常不满,都知道是贾皇后在捣鬼,于是谋划废掉她,并拉拢赵王司马伦一起行事。
司马伦是个野心家,渴望获得权力,于是将计就计,把大臣计划废掉皇后、让太子复位的消息故意透露出来。
贾皇后听到之后,大为紧张,司马伦趁机劝她*掉司马遹。贾皇后派太医毒*司马遹,司马遹不肯服毒,最后被宦官用药杵*害。
这样一来,贾皇后彻底失去人心,司马伦知道时机成熟,伪造诏书,以谋害太子的罪名废掉贾皇后,将她囚禁起来。
300年,身为阶下囚的贾皇后被毒*,终年四十四岁。
贾皇后死得罪有应得,她专权干政,极度自私,直接激发了司马氏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引发“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朝土崩瓦解,我国历史从此迈入近三百年的混战时期。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五册《三国志》《晋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