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京时,贾诩已在洛阳太尉府为掾吏,因其是凉州才俊,被董卓擢用纳入西凉系主力军团。
成为董卓西凉系核心人物之一。
智谋不拘一格贾诩是凉州武威郡治所姑臧人,小时候并不出名,只有凉州大名士阎忠看出他的不平凡,称其有张良、陈平之奇。
古人对比人物,讲求恰如其分。
与陈平相比,就表明贾诩操守上也有瑕疵,是不拘一格的智谋奇才。
这阎忠也正是不同寻常之人,在做县令被罢免后,曾劝过刚剿灭黄巾起义的皇甫嵩自立,没成功。(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九州春秋》)
后因名气大,被王国、韩遂、马腾等逼为凉州叛军共主,但骨子里的士族精神无法接受成为叛逆,悲愤而死。(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英雄记》)
贾诩年少就有机会,得到阎忠这等大名士的赏识,自然不是出自寻常家庭。
(青年贾诩被察孝廉入长安为郎)
年轻时就被“察”为孝廉,和曹操等孝廉出身者一样,入宫做了郎官。
不同的是曹操更爽,不用考核被直接“举”荐为的孝廉,贾诩还要走形成考“察”一下。
汉末的“察举制”早已名存实亡,成了士族门阀之间维护势力、拉帮结伙的工具。
以至于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说法。
由此可得知贾诩出生于士族家庭,但门庭比曹操、武威段氏这些公族低。
《新唐书》说他是贾谊末裔。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例来呈现贾诩的智谋手段:
在京做郎官时,贾诩称病返回家乡,刚进凉州边境就碰到了一群氐人叛军,同行几十人全被抓住。
太尉段颎,在西北曾一百八十战,威震西土。贾诩告诉氐人,自己是段颎的外孙。
(贾诩谎称是段颎逃过一死)
氐人听后果然不敢加害,反而和他攀关系送离,其余同行的人全都遇难。
其实贾诩根本不是段家甥亲,陈寿用这个事例,来表现贾诩每到生存受到威胁时,都会不按套路出牌,利用谎言等一切手段来解决问题。
这也是在凉州复杂生存环境下,适者生存的一种本能。
被董卓提拔重用后来,贾诩又被三公太尉府征辟为掾,再次回到了洛阳。
189年八月二十五,董卓入京先拜为司空。九月一日废汉少帝立献帝,九月十二日改任太尉,兼前将军,加节,传斧钺,掌控朝野军政大权。(《后汉书·董卓列传》)
在太尉府,董卓认识了凉州老乡贾诩,对其才干大为欣赏,出任为平津都尉(《三国志·贾诩传》),跨上二千石门槛。
(洛阳八关)
184年出兵讨伐黄巾军前,汉灵帝在洛阳周围八关各设置了都尉把守,平津都尉便是小平津关的守将。(《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有些朋友受三国游戏浮世绘的影响,总是把文官武将分得很清。
现实不是这样的,像麋竺这样的文官骑射本领也很高强,吕布这样的武将也会穿上儒袍做主簿。
是职务影响形象打扮,而不是打扮影响职务和发展方向。
贾诩做武将的时间还不短。
不多久,董卓又升贾诩为讨虏校尉。因其女婿牛辅率领的主力军团,在河东征讨白波军不是很顺利,便将足智多谋的贾诩调去了牛辅军团。(《三国志·贾诩传》)
成了著名的牛辅四校尉之一。
随李傕与孙坚交战190年关东诸侯兵起,牛辅四校尉奉命向洛阳集结。
南路联军孙坚率荆、豫州主力西进,碰巧与东出劫掠滋扰的徐荣军相遇。
已达洛阳的贾诩,随李傕驰援,与徐荣军合力大败孙坚军,孙坚只带了几十骑仓皇而逃。
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孙)坚移屯梁东,大为(李)傕等所破。--《后汉纪·卷二十七·孝献皇帝纪》
191年又随胡轸、李傕大军,在阳人被孙坚大败。
洛阳守不住,董卓西退长安,让李傕军团留守洛阳一带。(《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贾诩被调回到牛辅身边,后来屯驻在弘农郡陕县。
(贾诩返回牛辅处)
幸亏这个调动,使贾诩没随李傕等人东出屠掠陈留、颍川,犯下罪行。
因而后来能被许都朝廷接纳,并在颍川人环绕的许都生存。
反攻长安192年,董卓和牛辅先后被*,贾诩在陕县稳住牛辅余部。
东出返回的李傕等人,也来到陕县,与贾诩回合。
王允在赦免凉州余部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又因怠慢派到陕县劝降李傕军团的胡轸、杨定,致使二人从中作梗。(裴注《三国志·董卓传》引《九州春秋》)
“长安朝廷准备*尽凉州人”这颠倒前后因果的话,不出意外就是他俩此行传出来的。
李傕军本来上下都很恐惧,早就有“散归”之意。
见得不到赦免,李傕、郭汜、张济几个大佬就打算解散军队,大家各自分散逃回凉州老家,生死由命。
(李傕等依计*向长安)
事关生死存亡,贾诩的求生本能使他赶紧阻止,献出了那条改变汉王朝命运的毒计:
“既然传言朝廷要*尽凉州人,诸君却要弃众单行,路上一亭长就能把我们抓起来。不如率众西进,沿途收兵,攻取长安,为董公报仇。若能成功,就以朝廷平定天下;即使失败,再逃不迟。”
几人一听,有道理啊。
于是依计西进,沿途收拢樊稠、李蒙、王方等十万大军,攻陷长安,掌控朝廷。
入长安后的表现李傕入主长安后,提拔重用自己人。
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
左冯翊是三辅冯翊的郡守,俸禄中二千石,高于普通郡守的二千石。
因入长安的功绩,李傕想给他封侯,贾诩说那是救命之计,算不上功劳,坚决不肯接受。
(贾诩成为左冯翊兼尚书)
李傕又要封他尚书仆射,贾诩说那是百官之师,天下楷模,自己的德行不配。
于是,被加以尚书,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
(《三国志·贾诩传》)
在任上,贾诩多选才德之士担任朝廷要职,在士族中刷了一波好感。(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魏书》)
郭汜、樊稠与李傕常因事不合,好几次都差点闹翻,贾诩期望他们当以大道礼数行事,几人稍微听得进去一点他的意见。(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献帝纪》)
但也因此,李傕等人对他亲近,但也逐渐对他忌惮。(《三国志·贾诩传》)
192年底,朱儁在中牟再次召集关东诸侯西讨,贾诩和太尉周忠献计,征朱儁入朝,化解一场大危机。(《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征朱儁入朝化解危机)
但贾诩并不因私结党,193年日食,他上奏请免太尉周忠,献帝不准。(《后汉纪》)
唐姬为少帝刘辩守节,坚决不肯屈服于李傕,尚书贾诩将此事报告给献帝。献帝将其以礼仪接入宫中,封为已故弘农王刘辩的正妃,成全一桩美事。(《后汉书·皇后纪下》)
不久,因母逝离职服丧,拜光禄大夫荣职。(《三国志·贾诩传》)
献帝对贾诩这个阶段的评价是:“奉职公忠”。(《后汉纪》)
而李傕等人落得清静,做事不再有顾忌。
李郭之乱中的表现195年,李傕、郭汜相斗于长安。
贾诩服母丧刚好是第三个年头,又满了一个月。
李傕重新请出贾诩,封其为宣义将军。(《三国志·贾诩传》)
(贾诩成为宣义将军)
在绑架献帝到自己兵营前,李傕曾与手下商议,贾诩认为胁天子不义,表示反对,李傕不听。
当时张绣也在李傕军中,就劝贾诩一起逃到张济那里去。
贾诩认为自己受国恩,还有要事要做,让张绣先走。
(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献帝纪》)
然后,贾诩与李傕侄子副车中郎将李暹一起进宫。
以三辆轻便马车接献帝到李傕营,献帝乘坐一车,伏贵人乘坐一车,贾诩与侍中左灵同乘一车,其余步行。
(裴注《三国志·董卓传》引《献帝起居注》)
张济入长安调停,三方先商议各以一子为质,但李傕妻不舍爱子。
(李傕得到几千羌胡人相助)
这时李傕招来了几千羌、胡相助,先给予了财物,又许以宫人妇女,准备让他们攻打郭汜。
因为此时是接着打还是和,还没定下来。
这些羌胡几次跑到李傕营,大呼小叫:
“天子是不是在这里?李将军许诺给我们的宫人美女,是不是也都在这里?”
献帝听说很是担心,让侍中刘艾请贾诩解决此事。
贾诩请来羌胡首领吃饭,以皇帝名义许诺官爵财宝,于是这些人马离去。
李傕军实力由此衰落,不得不继续认真谈判,不再以儿子为人质,改为各以一女为质。
(《后汉纪》)
献帝也因和谈成功,得以启程东归,贾诩上还宣义将军印绶。(《三国志·贾诩传》)
(贾诩劝说李傕救下公卿大臣)
但后来,李傕、郭汜、张济再次追击献帝车驾,于东涧、曹阳大败天子兵马。
周忠、司徒赵温等公卿大臣被俘,又一直都让李傕讨厌,就想*了他们。
贾诩劝说这些都是天子大臣,不能*啊!
李傕才放过他们。
(裴注《三国志·贾诩传》引《献帝纪》)
这一路,保护这些朝廷大臣,贾诩出了大力。(《三国志·贾诩传》)
贾诩在李郭之乱中的表现,做到了回报国恩。
被段煨猜忌守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是贾诩的武威同乡。
他与其他西凉诸侯不同,对献帝和朝廷忠诚,又在华阴兴修农事,不掳掠百姓,使华阴一片太平。
(贾诩首选的段煨对他猜忌)
这是符合贾诩的士族理想的,于是他离开了李傕,投奔了段煨。
然而贾诩的名声太大,在段煨军中很有声望。
这让自守于一方安宁的段煨警觉了,虽表面对他很礼遇,但暗地里防备,这让贾诩很不安心。
投奔张绣196年,张济入荆州南阳就食中箭而亡,张绣继承其军。
贾诩悄悄主动联系上张绣,张绣派人到华阴来接他。
有人就劝他,说段煨对他这么厚待,张绣立足未稳,怎么离去呢?
贾诩说自己已被段煨猜疑,久必相图,离开反倒会让段煨多个外援,会厚待自己留在华阴的家人;而张绣现在正缺个出主意的人,必被重用。这样可身家俱全。
(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
到张绣那里后,张绣以子孙礼相待。
而贾诩帮他先联合刘表,后投靠曹操,一起找到了个更好的归宿。
总结成长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形成。
作为士族,忠君奉公守职是他的理想。但被擢升、发迹于董卓混乱的西凉系,利益被绑在了一起,求生本能让他罔顾了国家命运。
士族理想和求生本能共舞,让他充满了矛盾,既不能沉沦,又无法振兴朝廷,只能默默做个补锅匠。
终于在大厦倾倒后,他用自己的才智开始寻求新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