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未出,局已定:屯田制,三国争雄背后的胜负手

卧龙未出,局已定:屯田制,三国争雄背后的胜负手

首页战争策略三国争雄更新时间:2024-06-20

《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这是一段《三国志▪魏书》中关于袁绍,袁术军队的记载。自天下大乱以来,粮草缺乏,就连袁绍,袁术这等中原强势的军阀,都要陷入无军粮可用的地步,其辖境内竟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这是一段中华历史上少有的吃人乱世。东汉末群雄并起,各方军阀互相混战,但这些军阀大多都是些扩军,争地之辈,他们获取军粮的方式,也都是依靠劫掠民间为主。

在这种局面下,曹操却做出一项惊人之举,在诸强环伺的情况下,在公元196年,接受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施行屯田制。史称:是岁(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从这一刻起,三国的结局或许就已注定。

屯田制的兴起

简单的解释一下屯田制,就是利用军民开垦无主的荒地,屯田所得的粮草便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因此屯田制的好处,一个是恢复民间生产,迅速平稳国内局面;另一个则是减轻民间的税收负担,滋养人口增长。

听从屯田制这项建议后的曹操,立马以枣祗为屯田都尉。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榖百万斛,

曹操于是下令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得到广泛推行,也使得曹操在北方诸侯中迅速崛起,最终一统北方。

其实,屯田制的出现完全是时代的偶然。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发展,整个中国的耕地已经基本被士族门阀所垄断。东汉王朝之所以在经历一场黄巾之乱后便迅速衰亡,原因便是垄断土地资源的士族门阀,已经严重破坏了东汉的征税体制。

到了桓灵二帝时,朝廷已无法征缴地方土地税收,只好向地方世家大族出售官位,以勉强维持朝廷的统治。灵帝时期,朝廷为减轻中央在地方的财政负担,甚至将地方的财政军权打包出售给地方世族。这使得原先在社会上只有地位和财富的世家大族们,连权力和军队都掌握了。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突然获得巨大权力的世家大族们,却驾驭不了这股力量。因此,东汉末年的军阀乱世,反倒成为消耗世家大族根基的一场乱世。

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整个北方的土地,几乎都是荒凉而无主的。这也便是曹操之所以能推行屯田的社会基础。

吴蜀两国的困境

北方施行大面积的屯田制度,使得曹魏政权在粮草方面积累了巨大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财政累积,曹魏政权,以及之后的西晋王朝终于形成起绝对的优势统一了全国。

既然,屯田制优势这么明显,为何吴蜀两国没有效仿其经济政策呢?

在东吴,东吴政权的统治者并非来自江东本地。在占据江东之后,由于其根基不深,所以,东吴政权更多地是利用世家大族势力来统治整个国家。

同时,由于在东汉时期江东并不是诸侯主要争夺的地方,因此受战争的破坏最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东汉时期的世家大族的势力。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小,意味着东吴政权并不迫切需要屯田;而门阀势力更强大,意味着皇帝的命令无法贯彻得那么彻底,行政效率更低下。

不过东吴政权依然在国内推进了一定程度的屯田。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由于曹氏统一了北方,江淮一带成了争霸的主战场,东吴的财政需求也在增加,故而陆逊上表请求屯田。孙权亲自劳动,鼓励农耕,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三国中的蜀汉政权国力最弱。除表面上的地盘和人口数量的劣势之外,蜀汉的本土势力更加错综复杂。东吴政权所要面临的仅仅是江东地区的本土世族,但蜀汉政权既要面临益州的本土世族,也要接受前益州牧刘焉、刘璋所留下的势力。

以仁德著称的刘备,除保留益州世族门阀的势力,还要平衡多方的利益,而土地便是各方势力利益的枢纽所在。因此,整个益州核心地带都不可能成为蜀汉政权屯田的大后方。

当然蜀汉时期,也有过短暂的屯田。丞相诸葛亮平定南蛮之后,就组织过蜀汉军队进行小面积的屯田;除此之外,丞相诸葛亮也在蜀魏的交战处—汉中进行过屯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