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习练武术让计春华形成了不怒自威、不怒自邪的气质。不单单是皱皱眉头,做做凶相就是反派了。
新京报漫画/高俊夫
【人物志】
著名武术影视演员计春华于昨日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57岁。计春华的逝去,对整个华语电影界来说算得上一个重大损失。这并不是说他生前的作品影响力有多大,而是他代表了早期一批特定的反派动作演员,那个凭借真功夫、硬实力去弥补自身不足的光辉岁月。
多年积淀,开启“职业反派”类型
长相俊朗、风度翩翩是我们对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主角的普遍要求,而像计春华这样的“凶相”来说,实在难以接受他们担任正派的主演。换做更早之前,这类形象的演员只能演一些小角色、小配角,基本不能承载剧情转接。当时的反派演员很多时候都是正反都能演的,尚未出现“职业反派”这一类型。但从1982年《少林寺》上映,计春华扮演的“秃鹰”这个角色开始,华语电影的职业反派演员才算正式有了个代表人物。
计春华不光是形象上给人直观的反派感觉,他更能驾驭的是古代的反派。这种独特的气质不光是他的眼神和长相造就的,而是他长年习练武术形成的——不怒自威、不怒自邪,单纯靠一个人长得恶是根本驾驭不了秃鹰、马宁儿这类心狠手辣的角色的。
从动作戏的角度看,计春华的动作刚劲有力、大开大合,少有那种短小的拆招短打动作,从这点上看,都符合那种反派坏得彻底、坏得大大方方的特点。就如他在电视剧《连城诀》里扮演的血刀老祖一样,坏得光明磊落。而长期扮演这种角色后,演员会懂得拿捏分寸,不单单是皱皱眉头,做做凶相就是反派了,那是很低级的反派。而是几个动作、几个眼神就能让人看得出这个人是反派,而且是大反派,或者重要反派,计春华就做到了这种分寸。《三国志之见龙卸甲》里面,作为魏军大将,提枪、拉缰绳,冷眼看一下闯入军营的赵云,淡定驱马向前,这几个动作下来,观众自然知道这个是魏军营帐中武力和军衔最高的武将,这就是多年积淀的功力,无需多说,立在那里就是反派。
技术“升级”,反派只有帅气没了邪气
早年香港的戏班都是很多南下的老师傅经营起来的,本来戏曲里面文武人才就多,丑角、武丑生一类角色自古就有,但真正放到电影里面,不涂上大花脸了,所以对演员本身有了一定要求。所以会不会功夫,能不能吃苦,舍不舍得摔打就成了一个硬指标。早期成龙也是因为长相不出众,靠着摸爬滚打的玩命精神成名的。不过这类演员在逐渐有名气后,就会转型演配角乃至主角,不再专门演反派和小喽啰。
随着影视行业发展,相关人才需要越来越多,于是香港剧组到内地拍片的时候就在各种武校选人,吴京当年就是这样被袁和平选上的。而香港电影的辉煌也吸引了很多内地武术人才前往香港发展,比如李连杰、熊欣欣等。有了这批人的加入,武侠电影、功夫电影的人才储备在那个年代达到顶峰。但并非人人都能出位,人人都能演大侠。一出戏总有唱黑脸的人,计春华的出现给了这些有身手有功夫的人一个最好的例子,反派也能成角儿。
由于1982年的《少林寺》,1984年的《少林小子》再到1986年的《南北少林》,三部作品里反派的成功使得计春华的路线影响了很多华语电影人。在那之后,香港电影界一批职业动作反派诞生,他们一样有良好的武术功底,有一张看上去就很坏的面庞,凭借过人的身手在电影里以反派的形象崭露头角。比如泰拳手出身的卢惠光,在《醉拳2》里以一字马震惊影坛;同样,反派专业户邹兆龙也是搏击好手,《九品芝麻官》、《中南海保镖》里的反派角色是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不管怎么说,这批反派演员都是货真价实的功夫,都有长期钻研打拼的经历。
但到如今,威亚技术和各种3D技术的普及,反派也越来越水,靠动作这条路走的人几乎已经绝迹。反派开始帅气,没有了邪气,那种长时间修炼武术,锻炼精气神,拿捏剧本,掌握分寸,坏到好处的表演越来越少。计春华的逝去,或多或少代表着这一种类型的衰落,不管怎么说,感谢他一路走来带给我们那些精彩的回忆。
□杨添(影评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