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元朝是被蒙古人自己玩没的可能不太恰当,但是朱元璋能够恢复华夏正统,可离不开蒙古人自己作。
元朝被大明推翻,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元朝的运营成本太高国家跟公司,它的运营是需要成本的。当一个国家的运营跟维持成本超出这个国家的承受上限时,这个国家就会崩溃。
历史上大多数国家跟朝代的灭亡原因都是与此相关,明朝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天灾加上各地农民起义的人祸,导致了赈灾跟剿匪的成本很高,而当这部分成本超出了国家的承受底线时,帝国就会崩溃。
蒙古铁骑虽然在帝国初期打下了辽阔的疆域,但是这些在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帝国的维持成本。而元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人政权相比,它的政权体系是很粗暴,换句话说它的体制并不能最优化资源配比,这无形当中就提高了其运营成本。
元朝疆域约1600万平方公里
而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改变国家的分配体系,另一种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但这两种模式都不是容易办到的。
别看蒙古人是元朝等级制度中的上等人,但是每年经蒙汉大地主卖给色目人做奴隶的蒙古平民数量之大,就连朝廷都要数次下诏制止,可以说,蒙古贵族的利益跟蒙古人跟蒙古帝国其实是并不相同,要进行利益重分配的难度之大不亚于再打下一个大元。
而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呢,在秦朝到清朝230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提高多少,更何况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相比于生产建设,更擅长的是掠夺破坏。
蒙古铁骑长于劫掠,但是不事生产
并且我们看到,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它的政治中心跟统治重心是放在北方的,但当时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朱元璋可以以南伐北,背后依靠的是雄厚的经济体量跟基础。
二、元朝内部政治混乱,内部不稳汉人政权与元朝这种少数民族政权的区别就是它的汉人政权的集权程度很高,而少数民族的政权无论是从中央与地方,还是皇权与相权上,都是出于一个极度“放任”的状态,一旦丧失掉强大的外部敌人,它的内部就会开始激烈的竞争。
元朝内部派系林立,外部将军权下放到行省一级,一旦当中央政权丧失镇压能力,行省的实际统治者没有什么忠君爱国思想的限制,马上就会成为独立军阀。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
上将命诸将北伐。谓信国公徐达等曰:自元失其政,君昏臣悖,兵戈四起,民坠涂炭......山东则有王宣父子狗偷鼠窃反侧不常,河南则有王保保虽尊元实则跋扈擅爵专赋上疑下叛,关陇则有李思齐张思道彼此猜忌,势不两立且与王保保互相嫌隙......
政治上治理水平低下,法律上宽赦纵容贵族,权力中心在起义军烽烟四起之时仍是争斗不休,可以说它实际上已经烂透了,就像一栋四处漏风的破屋子,经不起人用力的一脚。
三、兵员战斗力丧失太快在我们传统观念里我们认为汉人士卒比游牧民族的士卒战斗力弱,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在汉朝就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就算历史上公认的软弱的宋朝,在宋初赵匡胤时期对西夏跟大辽多次战斗即便是以少打多,也往往是势均力敌的结局甚至赢多输少。
一汉抵五胡
我们看中原政权的军队打不过游牧民族,并不是汉人军队的战斗力先天就弱,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它的军队战斗力是有保质期的。
它由于诸多原因并不可能一直保持着立国之初的战力巅峰,在这方面汉人政权的军队战斗力最少可以保证五十到一百年,这这段时间都是保持对周边政权的压制状态,而以元朝为例,它的军队战斗力只维持了十数年的时间。
诸如军户制、徭役制、调防制度跟诸卫儒学制等已经抽干了元军身上每一滴骁勇的血液,这个以武立国的政权在帝国建立十几年后军队就已经失去了其征战的能力,徒有军队之名,实则不过是一群熟悉锄头远胜于刀剑的战争奴隶。
据说蒙古有军名“怯薛”,战力极强
元朝后期它在军事上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软弱性,它压制各地的起义军所依靠的已经不是当年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了,而是蒙汉大地主大贵族自发招募的“义军”这里面多以南人汉人为主,不得不说是讽刺。
四、朱元璋创造性的进攻方向朱元璋以南伐北的创造性进攻路线是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的一个点。
中国历史上,以南伐北成功的仅有朱元璋这一例,除了政治、经济跟人口等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北伐路线的选择。
之前以南伐北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由汉中越秦岭而取关中,另一条则是经襄樊北上而功宛洛。
之前三国时诸葛丞相走的就是第一条路,但是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军队的后勤极难保证,而就算能将军队拉出来,北方军只要在这条线上坚守不出,北伐军就没有丝毫办法。
诸葛亮行军路线
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这方面占了很大的原因。
至于第二条襄樊一线,虽然没了大山阻隔,但是这条路的问题在于,它的地势太过平坦,往前都是一往无前的大平原。
而北方一般多马,南方军队度过这条线以后,北方军队只要从两翼不断派出小股骑兵*扰南方军的后军跟粮道,时间长了南军便会不攻自破。
岳飞北伐当初就是走的这条线,但金军并没有给岳家军压力
所以最合适的北伐路线是由淮河运河线攻入北方。
而在这条线上又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要过黄河以后取关中,但是这样一个很关键的点是取到关中它也不能跟南方的实际控制区连接起来,它很容易成为孤城。
所以朱元璋选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线,那就是过黄河后直取华北,占太行天险以望河南,而后据潼关、锁关中,一鼓作气直捣燕云,最后挟中原江南之势吞食西北,天下定矣。
明军精锐
完成了南方对北方,汉人对蒙元的复仇。
史载:得国之正者,莫过于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