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躺平”这个词好像特别火。
虽然我听说这个词是蛮早之前的事情了,但发展到如今这样一个地步的确是没有预料到的。更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官方对于这种态度的批判。
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我都得老生常谈一次——不论是宣传者还是长辈们实在是太不懂现在的年轻人了。
嘴上说的,并不代表心里想的,更不会代表实际做的。一看到躺平,就想到偷懒,就想到自甘堕落,进而哀叹年轻人没了拼劲,社会没了未来,长辈的想象力唯有在这一层如此跃进。
更倒霉的是为了遏制这股风潮,紧张的“大人们”还采用了最糟糕的干预方式——批判和说教。
年轻人最讨厌说教了,尤其是充满爹味的说教。别说什么清华教授了,父母说教你会听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倒不如说我有这么一种感觉,正是因为批判的声音如此之强烈,才给年轻人们一种感觉:好像我们真的受骗了,躺平会让现在某些人的利益受损,所以他们才这么害怕,那我们不如真的躺平吧。
这就是年轻人身上最大的特征:你越不让我干什么我越要干什么,即逆反心理。
02
吐槽完水平低下的宣传手段之后,我也想来聊一聊“躺平”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亮态度,躺不躺平在我眼里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好或者不好的分别。只是,既然我们做了选择,那我们也要承担选择所会带来的后果。
如果你选择了躺平,选择用低*和低消费来维系自己的生活,与世间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进行对抗,那你就得接受几年十几年后会有一撮你的同龄人在职位和工资上都高过你的现实,你就得接受接下来你可能会跟稍微奢侈一些的消费说再见的现实,你就得接受你的抗风险能力极低这一现实。
你不敢生病,不敢失去手上的工作,无法接受投资失败,因为你的生活就是靠一份基础的工作所维持着的。
这是鼓吹躺平的人不会告诉你的后果。
我其实并不关心会不会有人,会有多少人真的选择躺平,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意味着世俗,意味着无法轻易抛弃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无法轻易放下自己的尊严,我们不能豁达地选择成为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也无法接受自己沦落成为“三和大神”中的一员。
即便我们在每一个难捱的夜晚,每一个痛苦的时刻不止一次地羡慕过那种生活方式,但是世俗的一切,往往真的意味着一切。
所以不要问“该不该躺平”而是问“舍不舍得躺平”。
03
前两年我们一直把“财富自由”这个词挂在嘴边,其实财富自由的实现途径有两种:要么赚得足够多,要么要求得足够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躺平”或许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捷径也说不定。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应该羡慕躺平的人呢。
说了这么多,只是在一个疲惫的晚上有感而发,也希望大家思考一下“躺平”这个词背后的意义。
其实人生的每一个决定都不轻松,即使做出了选择也会回过头来思考如果当时做了另外一个选择是不是会更好,这就是人性,是我们难以逃脱的怪圈。
因此我们真正要关注的还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未来的最终结果。
任何一种让你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都不应当被嘲笑,而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其最后结局的产生也应当由你自己来负责,祝你能够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祝我也是。
当然了,偶尔躺一躺,躺得舒服点,真的不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