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中最直击人心的不是江湖武林的恩怨纠葛,不是险象迭生的桩桩疑案,尽管侠肝义胆,让人热血沸腾,迷雾重重,案件扣人心弦,但是剧中最核心的,还是李莲花的处世哲学。
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这是李相夷在无了大师的禅房中所见的禅语,也是这句禅语,让他从李相夷改名为李莲花。
当时的李相夷处在人生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很戏剧性,它分为两个方面,身份的转折是消极的,心境的转折是积极的。
按身份来说,李相夷几乎是从巅峰顷刻间跌入万丈深渊。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少年李相夷意气最盛,可以为博红颜一笑红绸舞剑,夜闯禁宫赏花月,问鼎武林,创立四顾门,他是武学天纵奇才,江湖上扬名立万,还有佳人在侧,在十几岁的年纪,别人一生所求,他似乎都有了。
然而,他却被最信任的四顾门旧友下了天下至毒,为师兄单孤刀之死报仇,与金鸢盟东海一战,不料毒发,险些命丧海底。而在死里逃生后,他应该是怀着对下毒之人的仇恨,怀着对未能夺回师兄的遗骨的悔恨,回到了四顾门,却意外听到了四顾门旧友们对自己的怨言,听到了百姓对自己的怨言。
曾经的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自己的选择都是对的,所谓的对身边人的守护,对天下人的保护,竟然都成了他们的负担。
现在,他开始怀疑自己了。
少年意气在那一瞬间,磨灭得干干净净。
即便后来无了大师用梵术金针为他保住性命,如何劝他回去重振四顾门,倾全四顾门之力为他寻求解毒的方法,他都拒绝了。
这个时候,他看到无了禅房墙上的禅语。
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他说:“和尚,你这禅语好的很,了悟了。”
说出“了悟了”三个字,他眼中透露着释然,仿佛真的放下了,放下了他人人敬仰的身份,放下了他不可一世的武功,放下了他遭人陷害的仇恨。
从此这世上再无李相夷,就只有李莲花了。
自此,便开启了李莲花的后半段人生。
自神坛跌落后,他褪去光芒,成了芸芸众生的一员。
在之后的十年里,他学会了烧菜,学会了好好照顾自己,还养了一条叫狐狸精的狗,他会因为自己种出了萝卜而欣喜万分,他把那块一呼百应,号令四方的四顾门令牌当了五十两银子,只为了换口饭吃。
所有的名利,在他眼里已经不及生活的烟火重要。
家中有存银,床下有条狗。
这就是他的理想生活。
似乎,他真的放过了自己。
更多的影视作品里的主人公,都是正向成长的类型。从籍籍无名到名扬天下,从普通废柴到武功盖世,似乎都是从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
李莲花是个例外,他是逆向生长,从大人物变小人物,从年少有为到一无所有。正常人是很难接受这样的变故的。
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拥有后再失去,总比从没拥有过要痛苦得多。
但是他接受了这样的自己,并且更加关注生活,关注到了那些他在身为李相夷时所忽略的平凡的细节。
李相夷太忙了,忙着平定天下,忙着惩恶扬善,忙着当他的门主,当他的大侠。
而现在他终于慢下脚步,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活着。
尽管,因为身中剧毒,无了为他诊脉,他余下寿命的不过十年。
其实说他放过了自己,也不全对,因为他一直还有执念,这十年里,他认为是自己一意孤行害死了师兄,而后又为与金鸢盟东海一战又折损了四顾门五十八位兄弟而自责。
没有人比他更加苛责自身,甚至在真相大白之后,他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有人利用他的情感而设下的圈套,他所爱之人却无人爱他之时,他也没能原谅当年的自己。
尽管他说,人得学会放过自己。
他也只做到了一半,他所做到的放过,是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份的巨变。
但是就单单是这一半,已经是普通人所达不到的精神高度了。
曾经年少时,无了说他心无菩提树。
而今成为李莲花后,他便是如惠能的偈语一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种无我,这种放下,和剧中的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单孤刀不能放过在李相夷身边相形见绌的自己,角丽谯不能放过爱而不得的自己,肖紫衿不能放过患得患失的自己。
曾经的李相夷,是光芒万丈的太阳,在他身边的人,要么就是追他追得太累,被他的光芒灼伤了眼睛,要么就是在他的光芒下被遮蔽得太过自卑,对他因嫉妒生出了仇恨。
而现在的李莲花,是凡间的一粒尘埃,他的生命脆弱,他一无所有。
可他还是遭到了旁人的妒忌。
因为他一无所有,他也过得逍遥快活。
别人都专注于恨李莲花的快活,而忘了放过自己。
李莲花在最后的绝笔信中写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生来也自在,死去也逍遥。
这种面对生存和死亡的坦然与无畏。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