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典故,在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周瑜如果没有东风相助,恐怕最后,二乔要被喜好人妻的曹操永远的关进小黑屋了。那么,铜雀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铜雀台遗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又称铜雀三台,由铜雀、冰井、金凤三台组成,临漳县古称“邺”,又名邺城。汉朝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兼长且自带光环,打仗中总是以少胜多、无往不利,在消灭袁绍后,在此大兴土木营建邺城。
三台当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在三台当中居中而立,据说铜雀台的得名是因为曹操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台高十丈,建屋百余间,台上楼宇连阙,雕栏玉砌,金碧辉煌。虽时隔千年,被毁殆尽,但看着眼前残留的宏伟建筑遗址,仍能感受当时的繁华!
金凤台位于铜雀台的前方与之相隔60步,原名金虎台,后赵避石虎讳而改虎为金凤。据史料记载,金凤台高8丈,有屋135间。现存的金凤台夯土遗址比较完整,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金凤台也是现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在金凤台旁有一个转军洞,据传是曹操出于战争需要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长度约为6公里,现存仅八十余米。此洞不仅构思巧妙且工程浩大,我们在惊叹于古人建造工艺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老谋深算!
冰井台位于三台最北侧,建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因上有冰井而得名,高8丈,有房屋140间,台上有冰室3间,每间冰室有许多个深井,井深达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及粮食。因古代统治者缺乏对遗迹保护的意识,冰井台在明末已被漳水冲毁。
从文昌阁下方的门洞穿过,可以看到庭院内有一棵古槐,下有石碑刻写“二代大古槐”,距今大约有500多年的树龄,依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它依旧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向后人诉说着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