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睢:远交近攻
二、(1)朝代:秦国
(2)内容:远交近攻,得寸王之寸得尺王之尺。(结交不接壤的齐燕,进攻接壤的韩赵魏楚,这样得到的土地都能慢慢消化)
(3)背景:在范睢帮助秦昭襄王夺权之后,为秦昭襄王东出灭六国之心,提出远交近攻之策。能积极蚕食消化得到的土地,同时破坏山东六国的合纵。
二、韩信:汉中对策
(1)朝代:西汉
(2)内容:
①远期策略:反其道而行之
项羽匹夫之勇(不会任用将军)-刘邦任用天下勇武;
项羽妇人之仁(心疼士兵却不封赏)-刘邦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项羽残暴多怨(滥*)-刘邦用义兵思东归之士。
②近期策略:三秦传檄(xi)可定(因为关中父兄恨死了三秦王,而刘邦约法三章关中父兄期盼汉王的归来)。
(3)背景:在刘邦被项羽分封到川蜀之后,很多士兵和将士不愿意去四川(因为很多人都是江苏人),张良也暂时离刘邦而去之时,此刻汉王刘邦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大将军刘邦在汉中给予刘邦以汉中对策,给刘邦指明了远期和近期策略。
三、张良:下邑画策
(1)朝代:西汉
(2)内容:(大封英布,彭越,韩信三人)。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谁能够同我一起建功立业呢?”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同项王有隔阂;彭越与齐王田荣在梁地反楚。这两个人可立即利用。汉王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要舍弃这些地方,就把它们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3)背景:在彭城,项羽五万对五十六万打败刘邦的多国联军,摧毁了刘邦的联盟和信心,刘邦在逃跑过程中,在下邑时,求问张良如何才能取胜。下邑画策直接左右了楚汉战争的格局,使得刘邦反败为胜,英布叛楚,在南方牵制项羽,彭越在梁地疲楚,使得项羽疲于奔命,韩信灭魏,赵,降燕,淹齐,开辟北方战场,并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最终在垓下形成合围,灭亡了项羽。
四、邓禹:图天下策
(1)朝代:东汉
(2)内容:(立足河北,以弱自处,争于绿林赤眉大战之后)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3)背景:刘秀当时虽然有昆阳之战大败新莽,辅佐刘玄建立更始政权之功,但是却有功高盖主之嫌,在河北也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当时还有大小不等的各股割据势力,刘秀属于无足轻重的一支。是邓禹给了身处低谷的刘秀指明了方向,后期刘秀也是根据这个策略,在河北站稳了脚跟(和真定王刘杨联姻),并在赤眉绿林大战后入主关中。
五、三国6大隆中对
诸葛亮:隆中对
(1)朝代:三国
(2)内容:(和东吴,跨荆益,待天下有变)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背景:备遇到诸葛亮之前的颠沛流离之路: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官渡之战前夕从袁绍处跑到荆州刘表),先后被袁术,吕布,曹操打败,真如丧家之犬。是诸葛亮给颠沛流离的刘备指明了方向,直到建立蜀汉政权,可惜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蜀汉争夺天下只能从汉中入关再东出,难度大大增加,直至拖垮了蜀汉。
鲁肃:鲁肃版榻上策
(1)朝代:三国东吴
(2)内容:(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而后竞长江之所极-当时刘备还没立足荆州,所以没有提出和刘备,竞长江所极意思是占领整个长江流域)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xin))。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 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3)背景:是在曹操官渡之战后,鲁肃在榻上给孙权提出的争取天下的策略。
周瑜版隆中对
(1)朝代:三国东吴
(2)内容:(攻刘璋,并张鲁,结马超,出襄阳以图天下)乞与奋威(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3)背景: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又攻下了南郡,占据荆州最核心的位置,在这个时候周瑜提出夺天下之策,这个时候周瑜还没把刘备放在眼里,刘备也还没有借荆州。
毛阶版隆中对
(1)朝代:三国曹魏
(2)内容:(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3)背景:是在曹操刚到兖州的时候,毛阶提出的战略,包括迎立天子和屯田,为曹操赚够了政治资本和物资。
荀彧版隆中对
(1)朝代:三国曹魏
(2)内容: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奉主上以从人望。
(3)背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是在吕布在陈宫的接应下拿下兖州大部分城池,而曹操在进攻徐州的情况下,曹操想要先拿下徐州再回击吕布荀彧提出先打造兖州根据题,再争天下;奉主上以从人望是在汉献帝刘协从长安回到洛阳后,荀彧力排众议,主张迎接,所以毛阶对的战略是荀彧实现的。
沮授版隆中对
(1)朝代:三国袁绍
(2)内容:(南灭青州黄巾,北灭并州张燕,决于公孙瓒,结于匈奴,挟天子亦令诸侯,可得天下)“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 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 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3)背景:沮授给袁绍制定了统一天下之略,袁绍执行了绝大部分,就是迎接天子这块袁绍迟疑了,被曹操捷足先登,后悔时已经迟了。
六、张宾版隆中对:
1、朝代:十六国
2、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去年诛王弥之后,不宜于此营建。天降霖雨方数百里中,示将军不应留也。邺有三台(即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伐叛怀服,河朔既定,莫有处将军之右者。晋之保寿春,惧将军之往击尔,今卒闻回军,必欣于敌去,未遑奇兵掎击也。辎重迳从北道,大军向寿春,辎重既过,大军徐回,何惧进退无地乎。
七.赵普:雪夜定策
(1)朝代:宋朝
(2)内容: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因为北方的北汉背后是辽,短时间打不下来,而且即使打下来了还需要直面辽,不如先把北汉作为辽的缓冲带,而南方政权很多,都不强大,适合先易后难)
(3)背景: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八、朱升
(1)朝代:明朝
(2)内容:“高筑墙(建立根据地),广积粮(积极扩充势力),缓称王(以弱自处不当出头鸟)”。
(3)背景:在朱元璋起事不久,朱升就给朱元璋提出了以弱自处的建议,因为当时有徐寿辉,张士诚,刘福通等强大政权,朱元璋还很弱小,需要积极发育,最主要的是元朝当时还很强大,出头鸟都会被元朝优先进攻,尤其是称帝的刘福通韩林儿的红巾军遭到重大打击。
九、刘伯温:时务十八策
(1)朝代:明朝
(2)内容:时务十八策,包括先南后北,先陈(陈友谅)后张(张士诚);耕不忘战,战不忘耕,以耕备战,以战护耕等,原文已经失传。
(3)背景:朱升给出了猥琐发育的基调,刘伯温给出了平定天下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