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英语: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发生于1861至1865年期间。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美国内战南北战争联邦Union邦联Confederate。
据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时北方称其为叛乱战争,南方则称独立战争,其后名称则趋于中立称美国内战。

- 如果你读《飘》的第一章,有这么一段话:
比阿特里斯·塔尔顿是个忙人,她经营一大片棉花地,一百个黑奴和八个孩子,而且还有个养马场。她生性暴躁,非常容易就四个儿子经常吵架而大发雷霆。
她一方面不许任何人打她的一骑马或一个黑奴,另一方面却认为偶尔打打她的孩子们,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坏处。
- 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
1. 比·阿特里斯女士是个好的奴隶主
2. 既然她不许别人打她的黑奴,那别人是可以打自己的黑奴的
3. 黑奴可以和马地位相同。
白人对奴隶的友好顶多基于信任和情感的瓜葛,法律的保证是不存在的。相反,奴隶制却受到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对奴隶进行买卖;可以不经法庭随意处罚奴隶而不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奴隶作为形式的财产,在法律上不享有人权。美国国旗的历史变化

- 1777年6月14日最初建国十三个州时候的国旗
- 1861年7月4日–1863年7月3日堪萨斯州加入时候的国旗
- 1960年7月4日–至今夏威夷州加入,一直使用至现在
美国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蓝色长方形。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间纹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殖民地。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它在正式成为美国国旗后曾经过26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之后每州加入合众国就在国旗上加上一颗星,但是宽条的数目不变。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案》,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州后,次年国庆日,国旗上的49颗星被改为50颗——这也是美国国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
美国是如何拥有现在的版图的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个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导致1774年与1775年的一连串武装冲突。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的13个殖民地的代表们在1776年7月4日签下《美国独立宣言》,使得武装冲突转化为独立战争,代表们并于会中决议创立大陆军以对抗英军,由乔治·华盛顿领导。1781年《邦联条例》获得13个构成州的全数同意,一个永久性邦联成立。在法国和西班牙帮助下,经历艰苦的8年独立战争后,大陆集团军终于击败英军,使得英国于1783年签下《巴黎条约》,正式承认13个北美殖民地的独立。1787年的制宪会议,提出了一部使邦联转变成联邦体制的宪法,1789年6月,这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批准生效。
从1803年至1848年,美国的面积比独立时扩大了几乎三倍,胸怀新的共和国注定“扩展至整个大陆”的理想,朝广阔无际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购买路易斯安那之前便已深入内陆。这种扩展在1812年战争时遭到短暂的阻挠,但很快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继续进行。从此役之后,美国民众增强“从大洋到大洋”扩展的思潮,认为是不可抵抗的命运。1848年美国攻陷南方的墨西哥首都,赢得美墨战争。墨西哥承认德克萨斯并入美国,也割让了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其领土的一半)给美国。美国政府鼓励民众向西垦荒,还鼓励修筑铁路,与美洲原住民发生更多冲突。
19世纪起,美国国内开始出现“命运天定论”,“昭昭天命”成为美国19世纪时的政治标语,其中一层含义就是美国人是“天选之人”必须要扩张领土与势力。在美国的扩张主义思潮领导下,美国西进运动崛起,开始向西部开始扩张。19世纪后期美军与民兵发动多次剿灭美洲原住民行动,直到永远结束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为止。
具体如何扩张,可参考下面的美国疆域变更图。

1803年4月30日,美国和法国签订路易斯安娜购地,美国以1500万美元购得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今日美国国土面积的22.3%,与当时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使得美国领土大幅向西扩张;
1819年,从西班牙购得佛罗里达州;
1845年,得克萨斯共和国并入美国(得克萨斯共和国于1836年独立自墨西哥);
1848年,美墨战争后,加利福尼亚共和国从墨西哥独立并加入联邦,美国获取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全部地区,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怀俄明州部分地区;
1864年,与英国签署条约,取得俄勒冈(包括今天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爱达华州);
1867年4月9日,美国以七百二十万美元从俄罗斯帝国买到阿拉斯加,1959年升格为美国的第49个州;
1898年8月12日,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割让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予美国;同年美国吞并夏威夷,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第50个州。
美国该买的买了,该抢的抢了,到1860年代,美国就已经成为地跨两大洋的国家,以前只是大西洋沿岸,现在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基本上占了北美大陆一半。
扩张了大量领土,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大面积的土地之后就急需要有人来开发建设了,西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西进运动美东居民向美西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始于美国独立之后的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南北战争之前,大批移民到西部拓荒,客观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扩大了国内市场,破坏了自由州与蓄奴州的平衡,为北方人内战的胜利打下基础。南北战争爆发后,联邦为鼓励人民参与对抗美利坚联盟国,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签署了《宅地法》。该法是美国西部开发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土地政策,它使大批百姓获得土地,大大促进西部的开发。
西进运动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都有重大的影响。广大的西部土地并入美国,使美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西部的开拓,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筑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西进运动,就没有后来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西进运动全部都是好的吗?
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迁徙之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
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毁灭,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基本上被灭绝。
美国建国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事实上仅限于白人,是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的,他们对西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驱赶屠*印第安人,所以印第安人不仅失去了土地,还失去了人身自由,印第安人无奈,只能进行反抗,他们骁勇善战,经常打得美国军队措手不及。美国白人意识到一点,他们发现印第安人主要靠吃北美野牛肉生存,于是想要从根源上限制印第安人,全国的*牛狂潮就此掀起,20年的时间北美大草原上的野牛从1300万头,减少到了几百头,这样一来野牛大面积的消亡,加速了印第安人的灭绝。美国后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今天的北美野牛属于美国珍稀的濒危保护动物,但是很多印第安人的贫穷困苦的现状,依旧无人在意,也并未得到改善和解决。
南北战争背景在美国建国之时,冲突就已然存在
作为受启蒙运动深深影响的一代,当时很多人看奴隶制已经是不顺眼的了。杰斐逊在《独立宣言》里罗列了英国的种种罪状,其中有一条就是指责英国人把奴隶制强加给了我们。但是南方奴隶主们把这条给去掉了。其实杰斐逊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也不赞成废除奴隶制。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人就拿出了废奴这一招,号召黑奴叛逃。因为长期的种植园经济造成了南方对奴隶制的过度依赖,地方政治体系也呈现出严格的等级阶层结构。如果强行取消奴隶制,不仅这些种植园主无法接受带来的经济损失,既有的政局也会被这些新近被解放的自由民带入太多的不确定性。
1815年,经历了第二次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的经济开始有了质的发展,直到1860年内战前,人均生产力年均增长1.7%,这近50年的发展是有巨大成就的,到1860年美国的人口达到了3200万人。
历史学家往往把美国短时间的成就归因于4点:美国有大量、充足的自然资源,实际上构成了无形的资本;美国的极端贫困化没有西欧那么严重,这使得劳动力价值高,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美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国移民,其中许多是优秀的熟练工人;美国的教育水平极高,尤其是新英格兰,文盲率只有5%,水平是高于全欧的,1790年以来,143个主要发明中,93%来自自由州,其中一半来自新英格兰,教育促进了之前三个优势利用的最大化。
但是,以上的一系列成就,仅仅主要体现在北部,南部受益于奴隶制度和棉花产业的优厚利润,依旧沉浸在田园牧歌式的缓慢生活中。经济上的巨大区别引发了南北双方巨大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战争原因诞生于18世纪晚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各个州自愿组合、自愿加入的,那么某个州自愿退出,该怎么办?没有相关法律!这就为建国近100年后的“内战”埋下祸根。
法律的不完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只是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市场,原材料。
- 美国当时北部工商业为主,南部种植业为主(奴隶种植园)。南方的资金来源是北方银行,以种植园收成向北方抵押获得贷款,收成之后和银行分成。利息实在太高,南方诸州对银行的盘剥深恶痛绝,在南方议员的支持下,第一第二银行先后解体。银行制度,是南北方不可调和的第一个矛盾。
- 关税是双方难以调和的第二个矛盾。南方农业其实就是英国纺织业的原料产地,奴隶主依靠种植利润享受高大上的生活。 用现在的观点,就是南方希望美国积极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大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而北方工商业则希望闭关锁国,提高关税,保护民族工商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力争转型升级。 提高关税的结果,就是南方贵族生活成本上升,引起南方极大不满。
- 废奴主义者选择了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只是努力限制其发展。他们的算盘是,因为奴隶适合耕作的不多,所以随着奴隶人口的增加,只要奴隶被地域限制住,效率必然会下降,这样奴隶制会自然消亡,大家就能和和气气的走向新时代。
但是事与愿违,不久轧棉机出现了,这样棉花种植变成了相当有利可图的行业。
- 商业用的棉花现在可以种植在南方的大部分土地上。而且,比起其它作物来,棉花生产劳动强度低,男女老少都可以做。这样,种植园里的奴隶性别比例比较均衡,死亡率很低,能够保持奴隶家庭的完整,也就可以保持稳定的人口增长。于是到南北战争前夕,南方的奴隶总数已经有四百万,而奴隶的价格则一路飙升到 1800 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三年的工资。所以,南方虽然可以蓄奴,大部分却养不起奴隶,绝大部分奴隶和随之而来的财富被掌据在少数人手里。虽然奴隶总数在增加,生产效率则增加得更快,棉花种植生产的利润反而越来越高,于是南方的种植园主,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而也由于种植园经济的巨大利润,让南方虽然越来越富,却没有想过像北方那样发展工业等其它产业。

为了爱和正义,解放黑奴? 别傻了朋友们!!
历史上没有一场仗是因为爱和正义打起来的,所有的流血都是因为钱。
不要过度吹嘘林肯,林肯本人曾说:“我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的种族社会及政治平等;也从来没有主张黑人也有选举权......的终极目标是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 任何政治家都不敢承担分裂联邦的罪名的。
1862年8月,《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主编给林肯写了一封信,指责他在废奴问题上毫无作为,而林肯在他的回信中则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如果我能够在不释放任何一个奴隶的情况下拯救联邦,我会那么做的;如果通过解放所有的奴隶能够拯救联邦,我会那么做的;如果释放一些奴隶而对另外的努力置之不理也可以拯救联邦,我还会那么做的。无论我对奴隶制和有色人种做了什么,都是因为相信如此会有助于拯救我们的联邦。”林肯对黑人的态度取决于能否保证联邦政府获得战争的胜利,阻止美国的分裂。如果他急于解放黑人的话,那可能会得罪很多白人,所以,只有在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之后,他才有资本去推进奴隶解放事业。当时的国务卿西沃德也曾经告诫林肯,不要在战场上失利的时候解放黑人,以免让白人选民以为总统无能,以此来转移焦点。
林肯的确按照政治需要而在合适的时机宣布了解放黑奴的宣言。1862年9月22日发布的《解放宣言》中指出,从公元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反叛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作为奴隶被占有的人,都应在那时以及后来永远获得自由。在此之后,黑人大量参加到联邦军队中,虽然他们在军队中并不怎么受“待见”,但是军队中也有至少10%的兵员是黑人,如果没有黑人的支持,战争会更加困难。参与内战的黑人会有一种国家的荣誉感,当然国家也需要向他们承诺给予自由权。林肯的最后一次演说中提到:“我个人宁愿现在就把选举权给予那些很有才智的以及曾在军队中为我们的事业效命的黑人。”可悲的是,林肯没有走完第二个任期,没有落实他的重建蓝图。
导火索一个国家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必然会产生摩擦和冲突。前总统马丁·范布伦在多年前的预言:执政党如果不能获得全国范围的支持,国家就会面临分裂。
1860年,美国举行大选,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总统。其中,民主党代表的是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而共和党则代表的是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奴隶制。竞选的结果是共和党候选人——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阿伯拉罕·林肯获胜。林肯当选为总统后,由于其代表的是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自然把矛头对准了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
南方的奴隶主一直希望把奴隶制扩大到西北部去。但是,林肯的当选使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北方资产阶级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他们觉得,奴隶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因此,南方的奴隶主把林肯当选总统看成了南北分裂的信号。
基于上述原因,南方奴隶主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在林肯还未正式就职时,他们就公开发动了叛乱。有11个州相继宣布奴隶制是立国基础,并制定了宪法,宣布成立南方同盟,推举种植园奴隶主杰弗逊·戴维斯为临时总统,公开打起叛乱旗帜,拒绝与北方妥协,企图用战争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利益。
最终,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美国终于在1861年4月12日,以南方军队公然炮轰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萨姆特要塞为开端,南北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伊始1860年开战前南北战争实力情况
北方(美利坚合众国) | 南方(美利坚联盟国) | 双方比例 | |
人口 | 2200万 | 900万(300万黑奴) | 2.4:1 |
军队人数 | 1.6万正规军(初期) | 10万正规军(初期) | 1.6:10 |
220万(末期) | 100万(末期) | 2.2:1 | |
工业产量 | 91% | 9% | 10:1 |
GDP | 75% | 25% | 3:1 |
铁路里程 | 约5万千米 | 约1.4万千米 | 3.6:1 |
| 亚伯拉罕·林肯
| 杰斐逊·戴维斯
|
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80),第十六任美国总统,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机——南北战争。经由此役,他维护联邦的完整,废除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隶,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并推动经济的现代化。也因此美国学界和公众时常将林肯称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 1808年6月3日-1889年12月6日,美国陆军军官、政治人物,因于美国内战期间担任唯一一任美利坚联盟国总统而知名。 1863年八月,戴维斯驳回李将军于盖茨堡之役战败后提出的辞呈。 1865年5月10日在佐治亚州的尔文村与邮政总局长约翰·辛尼格·里根以及前得州州长佛兰西斯·路勃克一同被捕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