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威震逍遥津:如何做到以少胜多?

张辽威震逍遥津:如何做到以少胜多?

首页战争策略威震逍遥津更新时间:2024-04-30

张辽最出名的事迹莫过于“威震逍遥津”,他在合肥之战中以八百士兵的微弱军力成功击破孙权的十万大军,令吴军溃不成军、闻风丧胆,甚至连吴国的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会吓得不敢哭泣。在古代作战中,士兵的数量对于胜败来说至关重要,在这场战役中,十万大军却败给了区区八百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离奇的结局,这跟张辽这个人物本身又有哪些关系?

一.张辽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善于用兵。

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征伐孙权。同年十月,曹操无功而返,回到合肥。曹操在离开合肥时,带走了大批部队欲作西征之用,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张辽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认为合肥即将孤立无援,孙权必会趁机来攻,于是开凿了藏舟浦,用来隐藏舟船。张辽的这种举措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

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由于合肥只有魏军七千多人,跟吴国差距悬殊,如果一味防守只会被对方轻易攻破导致合肥失守。于是,张辽决定在吴军没有完成对合肥的包围之前率先出击进攻,挫一挫敌人的锐气。这个方案看似冒险,但在当时的形势之下,如果采取保守的套路,以七千人抵抗对方的十万大军,必败无疑。张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展现了作为一名出色将领的能力与经验。

二.张辽自身骁勇善战,势不可挡。

张辽的能力不仅在于出色的指挥和谋略,勇武方面更是万夫莫敌。战斗中,张辽披挂持戟,带头冲锋陷阵,一开始就斩*了两名东吴的将领和几十名士卒,同时高声呼喊自己的名号,使得东吴众将士闻之胆寒,一时间方寸大乱。另一方面,张辽所带的八百人均为骑兵,作战优势远高于步兵,东吴士兵大多更擅长水战,步战本来就相对吃亏,遇到来势凶猛的骑兵更是难以招架,被冲的七零八落。主帅孙权面对这种情况只能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用手中的长戟自卫,主帅尚且如此,底下的军心变得更加涣散,失败在所难免。

三.张辽善待手下,士兵齐心协力。

在这次突袭中期,张辽曾带数十人突围成功,但仍有数百人被困在东吴军队的包围中。当时数百人一起大声呼喊:“将军要舍弃我们吗?”在远处突围成功的张辽听到后,为了救援这几百名手下,重新带人冲入敌阵,与吴军展开厮*。手下被张辽的英勇气势以及关爱士兵的态度所鼓舞,越战越勇,不断挫败吴国军队的锐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对于张辽获得此战的胜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东吴一方过于轻敌,准备不完善,导致措手不及。

孙权在进攻合肥时,不仅带了十万大军,同时还带着几乎全部的吴国优秀将领,比如吕蒙、甘宁、凌统、徐盛、丁奉、潘璋、蒋钦等人。由于之前赤壁之战中东吴以少胜多打败了魏国,这次以十万军队对抗七千人,孙权自以为胜券在握,没有认真分析战局,导致东吴防线涣散,正中张辽的下怀。

在作战期间,张辽部队的突袭令东吴猝不及防,本来就较为松懈的防守很轻易被击垮。同时,由于张辽一行人来得太突然,以孙权为首的东吴将领一时间方寸大乱,只能选择败退。有句话叫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东吴在战略战术上都没有重视敌人,从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逍遥津一战,张辽有力地挫败了吴国的锐气,后来曹操得知此战的情况,对张辽大加赞赏,拜张辽为征东将军。从此,张辽也成为了历史上众将领中以少胜多的代表人物。张辽深谋远虑,当断则断,勇往直前,成为后世的榜样。另一方面,东吴的失败也给后世以警醒,做事当以谨慎为妙,一旦麻痹大意,很容易形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