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枢密院十号
5月29日晚,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简称“长七遥三火箭”)点亮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夜空,成功发送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现场,全体试验队员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发射推迟的9天,火箭院的航天人经历了一场鏖战。这是最难忘的五月天,也是最美丽的五月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院长王小军谈到,火箭连续两次推迟发射,三次准备发射,其间经历了推进剂全卸出,今天能够取得最终的发射胜利,这是研制队伍用短短7天艰苦卓绝的工作换来的。
一个异常 一场硬仗
5月19日下午1时许,长七遥三火箭进入负12小时发射流程。煤油加注、液氧加注,发射依规程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传话筒中的一句句“正常”不时传来,每一名试验队员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大家正在一步步走向最后的成功迈进。
晚上21:40,距离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陡然间,发射大厅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出问题了!这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然而,大家很快调整状态,沉着应战。型号队伍迅速组织问题排查,有序推进故障分析。火箭院型号办工作人员任京涛说:“当时没有时间想那么多,一心想着快速解决问题,不能让空间站建造任务受影响。”
偌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漏点在哪里?火箭院动力系统指挥邵业涛说:“我们的低温火箭又将经历一场严酷的考验。”为此,试验队员开始了连续80多个小时的煎熬。
绝不能带一丝隐患上天
火箭上天万万不可有半点闪失。总体设计部当即牵头,周密计划。哪个部段出了问题?阀门的问题?还是零部件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快速组织试验队员紧急进舱排故,另一方面与后端紧密配合,一心尽快查故障。
今年,海南文昌发射场与北京远程测试大厅实现了前后方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邵业涛介绍,北京的技术保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了前方故障信息,他们第一时间成立了后方保障工作组,查验过往数据、做仿真试验,展开系列推演诊断,同步配合发射场故障快速排查与定位。
后端通宵达旦地忙碌着,前方的排故紧锣密鼓。彼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带氧气面罩进舱。当时,火箭院211厂天津火箭公司工艺员国冰正在发射塔9层确认整流罩最后状态。一听说有问题,他来不及等电梯迅速跑向发射平台。确认队友们要进舱排故后,他二话没说赶紧去取抢险物资。扛着40斤的气瓶在楼梯间爬上爬下,国冰一边回顾着射前应急抢险演练的一幕幕,一边想着这一切不是现实该多好。
随即,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公分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箭体。舱内一片漆黑,气体吹除的声音震耳欲聋,密闭空间的憋闷、零下183℃的严寒,一切都无暇顾及,他们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仔细镇定地摸索着检漏点。“找到了!”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并不是元凶。5月19日23:50,距离发射预定时间还有不到2小时,型号领导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失落占据了试验队员的心情,大家感到“心凉了半截”,然而,大家更明白:这是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的结果,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这是铁的纪律,是底线,不可动摇。
当天夜里,一院人紧急部署,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排故中。5月20日,试验队员先后分4拨再次进舱排故,找到了新问题,并经过系列措施扭转局面。“又有希望了!”大家长吁一口气,精神抖擞迎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而好事多磨,负8小时液氧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中止。
冰火两重天的坚守
又是一夜无眠。
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9天,火箭燃料两加两泄,高温高湿高盐雾之中,一枚冰箭要经历怎样的磨练?这,注定是一场鏖战,史无前例。
“看日出,看日落,看星星闪烁……”火箭院211厂天津大火箭公司57车间副主任赵鸿飞在朋友圈中写道。于每一个试验队员来说,第一次终止,难免的失落,第二次终止,沉重的打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事不宜迟,发射终止后,型号队伍火速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倒排计划,开始为期4天的归零。一场鏖战,每个人都是先锋。
为了进一步摸排故障,试验队员仍然要一批批进舱。舱内低温、憋闷,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然后,没有人因此而退缩。连续48小时作业后,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舱外,箭体上的水哗哗往下流,樊宇的后背被浇了个透。他时不时探着大半个身子钻进舱体,观察队友们的状态,“一切正常,放心了!”他默念着。作为一名守舱人,这样的动作他做了不止一次。“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产品万无一失,我们就是要为胜利而战。”樊宇如是说。
长七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迟发射后,试验队员发现,箭体出现结冰现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温燃料加注后暴露这么长的时间,这在我们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赵鸿飞介绍。五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室外温度36°,湿度达到了90%以上,冰箭之中,零下183℃的低温。“冰火两重天”考验着我们的大火箭,也考验着我们每一名试验队员。箭体上,氧箱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足足有三四十厘米长,10厘米厚,10厘米宽。队员们用现有工具小心翼翼地凿冰,还专门有人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块伤到产品。
针对海南的高湿环境,长七火箭需要做好万全的防水。负12小时正常流程下,总装人员会按照时序拆除可能影响飞行或者分离动作的防水。历经两次发射终止,拆防水、补防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反反复复中,试验队员不眠不休。
这批天津大火箭的总装团队里,90后的年轻人占了90%以上。最难忘,队员们眼睛里夹杂着红血丝,双腿起满了痱子,嘴上却说:“我们还能行。”最难忘,危急时刻,队员们心怀大爱,说:“我们怎么都行,别把产品弄坏了。”最难忘,艰难关头,大家彼此之间没有抱怨,唯有爱戴、体恤和鼓励。为了赶时间、追进度,塔架下送来的绿豆汤,没有人一个人来得及喝一口。
这群“第一批见到火箭”、发射现场“最后一批撤岗”的火箭青年再次用实际行动续写了“后墙不倒”的铮铮誓言。危急面前,他们冲在前,担大任,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深夜的发射场,静谧清幽,椰林和着风,偶尔梭梭作响,塔架上的点点灯影下,航天人忙碌的身影熠熠闪耀,成了这个五月最美的画面。
星夜拼搏 为火箭“疗伤”
文昌发射场,试验队员紧张地奋战着,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拨拨航天人牵挂着这枚待发的火箭。每一个人都为了成功的使命而奋战。
5月20日凌晨1点,北京,火箭院211厂23车间员工宋征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产品出问题了!”放下老组长的电话,宋征悬着一颗心,跨上摩托车火速往单位赶。
车间里,工艺人员、质量人员、生产人员全都在场。短暂的会议后,每个人按照各自任务立即行动。宋征需要乘第一班飞机赶往文昌发射场更换产品。这是他第一次进发射场,也是第一次目睹火箭的真容。当看到高大帅气的长七遥三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上,一股莫名的激动在他的心底升腾。然而他知道,此时的火箭“生病”了,他一定要出份力。
与此同时,火箭院703所余小军也正在赶往海南。他的工作任务是配合拆除包覆在产品外的绝热层。该产品与火箭其他重要产品距离很近,只有包覆上绝热层才得以正常运作。因此更换产品前,绝热层必须要首先拆除。狭小的空间里,余小军生怕把箭体内的某个部件踩坏了,只把两只脚轻飘着放在两个固定的支撑点上,一坚持就是10多个小时。产品周边结构复杂,凹凸不平,余小军仔细地抠除着,连每一个螺钉上的铅封丝都不放过。由于特制工具无法运抵海南,余小军只能拿着水果刀一点点儿往下挖。为了更好地工作,他不能戴手套,因而手上密密麻麻留下了许多道划痕,用酒精布一擦,生疼。
等到余小军清理完,宋征就要“上场”了。产品的装配,宋征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上塔装配还是头一回。为了万无一失完成任务,他提前3次上箭模拟操作,在宿舍反复思考各种可能。狭小的空间里,力矩无法整圈施加、周围产品干涉复杂……他打破传统的安装方式,与团队成员制定详细的分解再装方案,最终五进五出,连续作战18个小时,完成了全部更换。舱内的他,几乎全程单脚站立,汗水一次次湿透衣背,湿、热还是凉,他全然不顾,一心焦急赶任务。5月24日早9:00,出舱的那一刻,宋征扶着扶手才得以站稳。那一刻,他紧绷的神经总算得以舒缓,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是那一刻,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火箭是如此亲近。
“只要火箭需要,我们就不离岗”
中止发射是为了确保成功,成功是唯一标准。发射中止,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火箭人不抱怨、不犹豫、不纠结,全院上下一盘棋,在誓夺成功的路上戮力同心、奋楫笃行。问题发生以来,院领导立即部署,并与型号骨干人员开展交流座谈。试验验证定位、归零计划、逆流程计划,型号办迅速反应,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基础。
针对发射场传回的数据,总体设计部后方保障人员马上追溯事件链,对现有的所有异常参数合并同类项,并提取8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单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复现试验。分析人员、试验人员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尽快完成问题定位。同时,大家也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听到中止发射的消息,心情很沉重。”火箭院12所测发控系统支晶介绍。尽管如此,大家依然调整情绪,做到守土有责,他们一边待命,一边开始逆流程工作预想和安排。收到终止发射的口令后,大家快速进入逆流程工作。面对从未有过的局面,控制系统产品如何抵抗高温高湿高盐雾的恶劣环境?燃料浸泡后的设备状态又会怎样?聚焦棘手的难题,12所控制系统特别提出24小时空调送风不间断。对环境要求苛刻的设备下箭,每天在前端检测系统各母线漏电情况,系统测试、回路阻值测试,判读海量数据,数据判读比对……让产品和设备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下一次加注发射,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火箭院15所地面设备逆流程涉及110项302台套产品,中止发射以来,他们共梳理出了1031项产品状态全面分析检查确认项目。按照常规流程,15所的供气系统设备只需要工作12个小时左右。为保证推进剂加注后的停放状态、配合紧急排故,供气系统连日持续供气不停歇。15所陈山介绍,他们除了几十个小时持续加温舱段吹除外,还配合动力系统进行活门控制、气瓶充放气、贮箱增压泄压等系列工作。“只要火箭需要,我们就不离岗。”大家如是说。
稳稳的成功来敲门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天空湛蓝,云朵无暇。发射塔架上,有的试验队员精心擦拭着火箭整流罩的“罩衣”,还有的试验队员用毛巾一丝不苟地擦拭着箭体。精益求精、细致打磨,大家为成功做了万全的准备;不分单位、不分系统,每一位试验队员都把保质量、保成功当成终极追求。塔架上的暴晒,连续的熬夜,大家的脸庞变得黢黑,却依然明媚如初,这就是最好的功勋章,这就是成功的希望。
26日,模拟发射演练;27日、28日,加注准备;29日,推进剂加注,晚8:55成功发射!
心有所期,行有所至。历时9天磨砺,长七遥三火箭顺利走完全部流程,最终实现了圆满成功!最终打赢了这场荣誉之战!火箭院长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师程堂明说:“这是空间站建造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我们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我们追求的就是‘稳稳的成功’。”
记者:老刘 小樊 刘莎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