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汉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作为军事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用兵,多出奇谋。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成语,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与韩信有关,而这样的成语有数十个,每一个成语中都生动地体现了韩信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刘邦所建立的汉室天下,有半数以上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对于汉朝,居功甚伟。受封为“齐王”,齐王的本意为封地为齐地,有民间传言说还有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的意思。“享受着“五不死”的特权,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他的刀。”
然而,生于天地之间见君不死的韩信、身体健康的韩信、正值壮年的韩信,死了。
令人可叹、可悲、可惜的是,他没有死在战场上。
叱诧风云的一代名将是被人关进一个长乐宫的一个钟室里、装在竹笼中,被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用竹枪捅死的。
他真的是没见到天、没有见到地、没有见到君,没有用绳捆,没有用刀砍。
然而,他真的死了。
1、韩信的之死,表面上看,是由汉高祖刘邦之妻吕稚与相国萧何合谋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这段话的大意是:吕后想要召韩信进宫处置,又担心他不肯来,就和萧何商量,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处死,哥几个都来祝贺一下。萧何骗韩信说:“有病也要凑个热闹。”韩信进宫后,被吕后在长乐宫的钟室给*掉了。
2、韩信的死,真是是吕稚的主意么?
《西汉演义》第九十一回中这样记载:
帝曰:“今陈稀谋反,……朕欲领兵亲怔,又患韩信废置于此,久怀异志,……烦御妻权国,早晚有缓急,当与萧何计谋……”后曰:”陛下不必忧虑。……倘陛下有命,管教片时着韩信就擒,审有反状,*之亦下难也。陛下又何患焉?”帝甚喜。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邦对老婆说,现在陈稀(音”希“)谋反,我要领兵亲征,但韩信可能谋反。现在请老婆主持国政,如有麻烦和萧何商量。吕后回答说:这都是小事,韩信如有谋反,分分钟拿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如果刘邦无心*他,为何听到韩信之死,反会高兴?
韩信与刘邦相差20多岁,韩信死时刘邦已近60岁,刘邦必须要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要为子孙万代铺平道路。如果自己百年之后这些将领作乱,刘氏子孙恐怕没有能力降服这些战将,那么大汉江山危矣。事实证明,韩信死后的一年,刘邦也挂了。
刘邦十分忌惮韩信的军事能力,韩信也深知,“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韩信被贬后称病不为帝王所用,但毕竟威望太盛,军事能力又无人能出其右者,即使没有兵权,也不如死人让人放心。
3、韩信初被萧何举荐时,被拜上将军;而后,升为左相国;再之后,被晋封为齐王,后又迁为楚王,最后被贬为淮阴候。韩信的一生做过”王、侯、将、相“,古今少有。
但可惜的是,一代战神韩信对权力场上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了解的太少,他的死,与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韩信在政治是不够成熟,但我们换个角度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韩信身上的这些问题,难道以前就不存在么?从前述韩信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之久,并不是*死韩信之前发生的。
如,伐齐灭楚时,刘邦需要下级能帮其攻取地盘、扩充兵马。韩信行,可用;
如,被困荥阳城,刘邦性命堪忧,此时,他需要下级能帮其解围。韩信行,可用;
如,当刘邦要考虑如何巩固刘氏万代基业的时候,韩信对于刘邦,不仅是不行,更可能是祸源之一。此时,最好就是让韩信永远地消失。
职场中,虽然不会如此血腥暴力,不会有刀光剑影,但道理是相同的。
还是举个例子吧:
如某支部队被敌人围困,现在受伤的部队长官要另选一位负责人指挥,他挑选的肯定是《亮剑》中李去龙式的人物;
而如要建模范连队,则要选择赵刚式的人物;
而如果是要和敌人拼刺刀,可能张大彪式的更合式一些。
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环境,领导的需求不同,选择的人选也不相同 。
下级若想与上级相处融洽,“上有所需,下必能焉“、“投其所好”地满足上级的需求,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怎么可能做到上级要啥我会啥呢?更何况,我们老板、我的上级天天变来变去,早上一个想法、还没到中午就换思路了,无法了解他的需求是什么。是的,满足上级所有需求是不可能,但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这是我们每位职场中人常遇到的问题,这里推荐几个方法吧:
一是掌握”多一圈“定律。这是什么意思呢?管理学大师马歇尔·多普顿调查发现,德系车好于法国车的主要原因是:在拧螺丝时,德国人总是比标准多拧上一圈,而法国人往往会少拧上一圈。积少成多,产品质量的差异就会影响很大。
职场中,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多一圈“,想的深一层,做的细一点,相比与其他同事而言,你就会相对优秀,上级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你更加信任,形成正向循环。
二是要学会”向上管理“。这是著名管理学大师韦尔奇的助手,汇总了14年的职业生涯的经验归纳而出的,提出"向上管理"的概念。其本质是要与上司进行最完美的沟通。
职场中,要与上司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建立信任,形成默契,才能化解矛盾,才更有可能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及个人绩效。
三要是适度的宽容。上级也是人,也肯定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在心理学中,有个称为彼得原理的效应。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人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所以,也要对上级一相对宽容的心态,要帮台而不拆台。
当你抛开情绪,发现上级的决定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兴灾乐祸的心态,不做任何提醒地去执行,而要尽量委婉地试着说服上级。即使上级没有接受你的意见,但对你的信任程度也会增加。
韩信之死,有功高盖主的因素,也有前述他自身的问题。但是不是韩信改正了自身问题就可以得到善终了呢?历史不能假设,韩信不能复生,我们来看一下几个故事吧:
范蠡,后人尊称为“商圣”,帮助勾践复兴越国,洗刷了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辞官归隐;
张良,韩信的同事,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汉王朝建立后,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哲理,自请告退,病逝被追谥为文成侯;
汤和,朱元璋的手下功臣,在明朝建立后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屠戮殆尽,可汤和偏偏能在浩劫中能得善终的第一人,主要原因是在明朝统一之后主动交出兵权,散尽家财,回到故乡。
他们都是在人生得意顺遂的时候,见机功成身退,明智保身。
韩信之死,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如与这几位相比,他主要差在了不知进退上了。
身在职场的我们,通过工作有了高收入有了财富、房子、车子,是否就满足了呢?从人性的角度看,不会。这也就是不懂进退的原因,贪婪之心俗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懂进退,见好就收、功成名遂之时,也许就是身退之日!
参考资料:
《史记》
《资治通鉴》
《西汉演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