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火星男孩”事件,该怎样解释才最合理?

三国时代的“火星男孩”事件,该怎样解释才最合理?

首页战争策略嬉戏三国更新时间:2024-06-30
外星人造访过古中国?

自从有了“外星人”这个概念后,无论中外总有一些人会说“外星人古代就来过地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瑞士作家厄里希·丰·丹尼肯,他一直坚信世界各地神话里的“神”就是外星人。他的代表作《众神之车——上帝是个外星人?》曾经一度风靡全球。他还制作了一套精良的纪录片《远古外星人》,如美剧般一季季播出,大肆宣讲外星人曾经造访过地球。

按照丹尼肯的理论,古时候外星人肯定也来过中国。也确实有一些国人持同样观点,说是在古籍中就有“外星人来访中国”的证据,比如“秦始皇接见过开潜艇的外星人”。

(参考本号文章:)

不过,“秦始皇和外星人”的故事毕竟出现在《拾遗记》这类志怪小说中,也就相当于古人的《故事会》吧,其说服力还远远不够。于是,外星人论者搬出了一个更强的证据——“正史记载的火星小男孩”。

《三国志注》和《晋书》中都记载“眼睛发光、会飞行的青衣童子”

在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以及《晋书》当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离奇事件:

三国时,吴国有一个政策,把将领们的孩子统一照看,表面上“集体寄宿制”,实际上是把这些孩子当人质,让将领们不敢有二心。

永安二年三月,正值孙休当皇帝期间。一天,大概有十来个孩子一起玩耍。忽然,他们发现身边多了个陌生男孩,约莫有六七岁,四尺来高,穿一身青色衣服

孩子们问:“你是谁家的,怎么没见过你?”

青衣男孩答道:“看你们玩得开心,我也想加入。”

孩子们仔细端详,才发现他真是太奇怪了:双眼居然如同闪电一般烁烁放光。大家越看越害怕,便又追问他是谁家孩子。

青衣男孩说道:“你们是不是都讨厌我?那好,告诉你们吧,我不是人,我乃荧惑星(也就是火星)是也!听好了,我有句话告诉你们:‘三公除,司马如。’”

孩子们愈发地害怕,有机灵点的跑去告诉了看管他们的官员。官员一听竟然有陌生小孩,非常诧异,赶忙过来查看,只见一个青衣男孩正对着众小孩说道:“我要离开你们了……”

说完,他纵身一跃,浑身燃起了火苗,飞上了半空。众人仰头观看,只见浑身是火的他,手中像是扯住了一条白色丝绢,越飞越高,飘飘荡荡,逐渐变小,过了一阵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这件事大为怪异,但正值吴国政局动荡,没人敢宣扬此事。这之后第五年,蜀国灭亡;第六年,魏国被司马氏政变推翻,晋国兴起;第二十一年,吴国被晋所灭,三分归一统,司马氏之晋朝拥有天下。

此时,人们才明白,当初青衣小儿所说“三公除”指的是“魏蜀吴”三国之君被除,“司马如”指的是“司马氏”一统天下。

(1)裴松之注《三国志》:

《搜神记》曰:吴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童子少年,以类相与嬉游者,日有十数。永安二年三月,有一异儿,长四尺余,年可六七岁,衣青衣,来从群儿戏,诸儿莫之识也。皆问曰:“尔谁家小儿,今日忽来?”答曰:“见尔群戏乐,故来耳。”详而视之,眼有光芒,爚爚外射。诸儿畏之,重问其故。儿乃答曰:“尔恶我乎?我非人也,乃荧惑星也。将有以告尔:三公除,司马如。”诸儿大惊,或走告大人,大人驰往观之,儿曰:“舍尔去乎!”竦身而跃,即以化矣。仰而视之,若引一匹练以登天。大人来者,犹及见焉,飘飘渐高,有顷而没。时吴政峻急,莫敢宣也。后五年而蜀亡,六年而晋兴,至是而吴灭,司马如矣。

(2)《晋书·五行志》:

孙休永安二年,将守质子群聚嬉戏,有异小儿忽来言曰:“三公锄,司马如。”又曰:“我非人,荧惑星也。”言毕上升,仰视若曳一匹练,有顷没。干宝曰:“后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废,二十一年而吴平。”于是九服归晋。魏与吴蜀并战国,“三公锄,司马如”之谓也。

“三公除,司马如”是否真的预言了司马家族将统一天下?

故事中,眼睛会发光的小男孩自称是“荧惑星”,也就是火星。说完了神奇的预言,他就带着火苗飞天了。特别是那些逼真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当时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火星来客。

然而,笔者是不会就这么向“外星人说”服软的。为什么?因为一旦以历史和文化学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便会有更加合理的解读。

首先,从根上讲,这则故事最初的来源其实还是一部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只是南朝的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加以引用。(对照流传本《搜神记》,会发现与裴松之引文略有差异,但基本情节一致。)

后来,到了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中,这段情节已堂而皇之地以史料形式记录在案。

也就是说,事件的源头还是小说家言。

如果翻阅正史,会发现其中记录的带有神秘色彩的预言、谣言非常之多,这些被统称为谶语。

史书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对于那些有利于正统人物的谶语预言,往往默认是真的;对那些有利于非正统人物的谶语预言,常常无情地予以戳穿。

比如,预言刘秀当皇帝的谶语: 卯金修德为天子;预言赵匡胤当皇帝的“点检做天子”,史书都默认这些谶语的“真实”,用意无非是说帝王之命早有天意暗示。而像陈胜起义时出现的谶语“大楚兴,陈胜王”,《史记》则直接说明那是陈胜自己伪造的。由此可见,即便是正史,其对于谶语的态度是多么地暧昧,或者说是多么地势利。

所以对于这个记录于正史的谶语:“三公锄,司马如”,我们也没必要太在意其“真实性”,毕竟司马氏是建立晋国的君王。

青衣童子到底是“火星人还是火星?

为了驳斥“外星人”说,我们更要分析一下故事具体内容。

故事中的青衣男孩自称是“荧惑星”,荧惑星是古人对火星的雅称。

高诱注《吕氏春秋》:“荧惑,五星之一,火之精也。”

《淮南子·天文训》:“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

之所以称火星为“荧惑”,是因为火星经常隐现不定,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非常具有迷惑性。

此外,“荧惑”也是火神的名字。

唐张说《帝在潞州述圣颂》:“荧惑降精,是为天使。”

总之,荧惑就是火星和火的代称。想想看,其实“荧惑”就是对火苗那种闪烁不定,虚虚实实形态的描述。

这里要注意一点,原文中青衣小孩自称是“荧惑”,也就是他就相当于“火星”本身,而不是什么“火星人”。这说明,青衣小孩具有的是神格,而不是特指某个星体上来的人。

当然,外星人论者会反驳说,这是古人把来自火星的外星生物描写成了神。

好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荧惑”在古代历史文化中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荧惑之象征:汉以火德兴

自先秦起,即有五德终始一说,即国家和朝代的命运就像金木水火土五行一样,相生相克,循环往复。

通常认为,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学说。这一学说一直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延续,逐渐神秘化、复杂化。大体来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改朝换代简单来说就是五行生克的结果。

汉代,在五德中属火,所以常有“炎汉”之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则被称作“赤帝子”。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火德既微,运缠大过。”李善注:“火德,谓汉也。 班固 《汉书·高纪赞》曰:‘旗帜尚赤协于火德。’”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提到了汉属火德:

荀彧曰:“汉以火德王。”

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

既然荧惑是火和火星的代称,那么自然,荧惑星就是汉朝的本命星。

汉朝经历东西汉四百年,到三国时代终于走向衰微、灭亡。在古人看来,这就属于五德中的火运之终。其衰亡之兆,在星象上也必然有所反映。

在《三国志》中我们果然看到了这样的记载:

荧惑失色不明十有余年。

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已经想到:那个自称荧惑星的小男孩,完全可以看做是汉朝皇室和王权的化身。

确实,故事中的小男孩不但宣称自己是荧惑星,而且离开时还周身燃烧。他“竦身而跃,即以化矣”,这里的“化”字,我的理解是燃烧,而不是变化、融化。因为从后文看,人们依然能看到男孩的形象,可见他没有消失和变化。(《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

男孩不但燃烧着上升,而且手中还像是抓着一条白绢。这是什么意思?这其实就是火苗不断燃烧,直至燃烧殆尽,变成了一缕白色的烟雾。

青衣童子燃烧、上升、拉拽白练远去,其实就是“火德衰亡”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小男孩穿青衣的深意

故事中还有一个细节,小男孩穿着一身青衣。这在今天看来好像不算什么,但是,“青衣”在古时是身份的标志,是地位低下者的特定服色。 唐刘禹锡有诗:“从此脱青衣”,就是说脱离了奴婢的地位。试想,一群身份高贵的将官子弟必然服色鲜丽,忽然混入了一个青衣小童,自然是格格不入,这孩子不但看着扎眼,而且身份还低贱。

其实,“青衣”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含义,是指帝王落魄,成为阶下囚。

晋孝怀帝为前赵刘聪所俘,刘聪举行盛大宴会,就命令孝怀帝身穿青衣,给宾客斟酒。故此“青衣之谶”代表着帝王被俘、受辱。

由此可知,这个青衣童子,其实就是暗喻完全失去尊严和地位的汉朝皇室。

仔细看,青衣小童的话尤其搞笑。他说:“既然你们都讨厌我,我其实不是人,那我可就走啦。”

“尔恶我乎?我非人也……舍尔去乎!”

——这简直就是三国时代,汉朝皇室发自心底的呐喊啊。

汉朝最后一任帝王,傀儡皇帝汉献帝

青衣小童说他不是人,然而他并不是什么火星人,还能是什么,就是虚无缥缈的鬼魂呗。

青衣小童并非特指汉朝最后一任傀儡皇帝汉献帝,而是指整个汉朝皇族血脉。此时,他们已全部化作冤魂怨鬼,魂归自家的本命星荧惑而去

可见,整个“火星男孩”故事都是在说明:汉朝王室没落,火德衰微;同时也在为“三国归晋”营造神秘而强大的舆论。

“外星人”不得不靠边站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