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操先生抹黑 之一
现在的人对曹操先生的印象不太好,期间虽也有人一直在为曹先生正名。但除非曹操先生自己从地下爬出来到全国作巡回报告、赶通告,否则曹先生的奸、枭的恶名还将继续背下去。
当东汉末年的戏台上党锢纠纷、黄巾与董卓大乱时,曹操先生便扬着白脸儿——此白脸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式的小白脸,而不是后人喻为奸相的白脸也——甩袖登场了。
在页支山看来,斩破浮华交会之虚荣矫俗,截断清议之徒的自命清流,挥挥手便开拓清峻、洒脱建安风骨的曹操先生,最大的罪过恐怕就是悉破儒礼,大量容纳儒家之外的异端思想了。
众所周知,从晋到唐,再到北宋,均崇道尚佛,所以才有了刘寿、司马相如洋洋洒洒写就的《魏武帝颂》。
至少在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曹操先生的曹魏阵营还算是正统。然而到南宋,儒礼之风劲吹,最终得以辉煌,不共戴天的仇恨当然要翻出地面,重新呼吸空气。
把皇袍当内衣穿的曹操先生,自然要被喷上一脸的白粉,遂成了汉贼。
儒礼是什么?儒礼就是面对一个落水妇女,要求做到他娘的"宁溺毙,不失礼";要求妇女同志回家后把被陌生臭男人碰过的手坚决砍掉。
曹操先生向这种礼教发起了挑战,尽管这种挑战比唐吉柯德先生大战风车严肃多了,但千年以后,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二者的举动是同样可笑的。
与前妻丁夫人离异后,曹操先生还经常劝其改嫁,不要为自己守节,这种鄙视传统的勇气显然粗鲁地挠到了后世儒家的G点上,让儒家受了一个大大的刺激。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魏武帝的正后竟然是歌舞艺伎出身,这……这简直是"斯文扫地如此,情不自禁如彼,天厌之,天厌之"。
曹操先生的重要将领与谋士大多来自小兵、小吏、县吏之类的社会中底层。作为宦官之后,曹操先生无疑先天不足,没有正统的资格,不像刘备先生有"关中王"先辈的荫庇。
在曹操先生统治的北方,儒礼的仁治受到冷落,也是后世儒家所不甘心的。
汉末长期战乱,社会秩序殆坏无遗,社会风尚严重扭曲。曹操先生审时度势,着手"整齐风俗",尚刑名,成为当时法家的代表。
应该说,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至少在当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这好比看病一样,给患小恙的开点调理、固本的药就行了,但对身罹恶疾的,则必须用猛药来扭转局势。待病情稳定了,再行调养才是良医所为。
形成对比的是,诸葛孔明在南方同样以威猛治蜀,却并未遭到诟病,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受了刘备祖上的衍惠,另一方面,就是诸葛亮并未彻底反对儒礼,在总理蜀地时,就实行倡导和谐社会观念。
可见"治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千年之后,各种风味吃过来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烧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