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吉尔伯特群岛

血战吉尔伯特群岛

首页战争策略血战海岛更新时间:2024-04-24
血光弥漫的岛屿

太平洋战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登陆作战较为集中的地区。美、日双方在太平洋战区共实施各种规模的登陆作战有263次之多,其中美国163次,日本近100次。在这些登陆作战中,以美国海军实施的登陆作战

(岛屿登陆作战)内容最为丰富,基本代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登陆作战发展的潮流。二战初期,美军登陆舰只和扫雷兵力几乎为零。为适应太平洋战场频繁的岛屿登陆作战的需要,美国海军抓紧时间建造登陆舰,凭借其国内强大的工业基础,使自己的战舰力量逐步达到均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共建造了近10万艘约20种不同型号的登陆舰。

血战吉尔伯特群岛

北非登陆战相对来说损失较小,但是并非所有的登陆战役都这般轻松。有些登陆战役,盟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说美军登陆吉尔伯特群岛时,就比它在太平洋战场上进行的任何一次战斗都要复杂,规模要大得多,也残酷得多。

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夺取了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工业潜力的全面动员,其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是依托一系列岛屿,美军最高领导层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讨论,决定以中太平洋为主要战略进攻方向,西南太平洋为次要战略进攻方向,既可以相互支援、掩护,又可以分散日军兵力,使其难以判明美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塔拉瓦岛珊瑚岛礁航拍图

在塔拉瓦岛,日军守备部队包括工程兵部队共约4600人,其中主力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塔拉瓦岛工事经过日军长达15个月的施工,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岛上守将柴崎夸口,"就是用一百万人花一百年也攻不下塔拉瓦";马金岛的防御工事相对比较薄弱,包括工程兵部队和航空基地勤务人员,总共约690人,其中受过正规战斗训练的很少,仅240余人;而阿贝马马岛由于日军刚开始设防,在美军发动进攻时,只有海军观通站,守备兵力仅25人。尽管日军地面防御工事完备,但海空力量几乎没有。

11月初,美军参战的地面部队第27步兵师和陆战2师分别在夏威夷群岛和新赫布里底进行了临战前的登陆演习。11月10日到13日,第50特混编队先后集结向吉尔伯特群岛进发。同时,第57特混编队的岸基航空兵部队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日军机场进行了连续7天的空袭。11月18日,第50特混编队陆续到达吉尔伯特群岛附近海域,负责拦截日军海空支援,并夺取该地区的制空权。11月19日,美军第50特混编队的舰载机大举出动,对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进行了全面的航空火力打击。

11月20日6时20分,美军舰载机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6时40分,舰炮火力支援大队开始实施舰炮火力准备。随后开始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轰炸一直持续到8时24分,马金岛完全被硝烟和烈火包围,日军没有任何还击。

8时13分,第一批登陆部队驶向海滩。同时舰载机对海滩上的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的低空扫射,掩护抢滩。当登陆部队接近海滩时,遭到了日军轻武器的密集射击。但美军很快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10时45分,第一拨顺利抢滩上陆,但第二拨、第三拨都因为登陆舰无法通过遍布珊瑚的浅水区,登陆士兵只好在距海滩270米处下船,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涉水上岸。登陆虽遭到了日军的抵抗,但美军伤亡并不大。

11月22日,入夜后,日军发动了最后的大规模自*冲锋,他们先点燃爆竹,以吸引美军注意,再驱赶当地的土著在前充当"挡箭牌",冲向美军的战线。在混战中,日军死50余人,美军死3人,伤25人,这是日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反击。

美国"列克星敦"号航母甲板上的飞行员正在了解气象等信息为袭击塔拉瓦岛做好准备

美军舰炮掩护

11月23日13时,27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宣布占领马金岛。在马金岛登陆战中,美军地面部队阵亡64人,伤152人,在没有遇到日军激烈抵抗的情况下,依然打了3天,加上11月24日凌晨美军在马金岛海域的"科利斯姆湾"号护航航母被日军"伊-175"号潜艇击沉,包括航空火力支援大队大队长马林尼克斯海军少将在内约650名舰员阵亡,以及"密西西比"号战列舰炮塔爆炸所导致的伤亡,美军阵亡人数高达757人,伤171人。日军守军阵亡585人,被俘105人,被俘人员中有104人是朝鲜籍的工程兵。尽管美军在登陆作战中具有绝对优势,却没有一举将日军消灭,而是足足花了3天才将日军防守薄弱的马金岛占领。

与攻占马金岛同时进行的,则是更为惨烈的夺取塔拉瓦岛的登陆作战。美军在塔拉瓦岛登陆的是海军陆战队第2师,该师曾在瓜岛战役中经受过战火考验。

11月19日15时,登陆编队到达塔拉瓦岛东南海域,登陆编队司令希尔少将召集随军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声称将要把塔拉瓦岛从地图上一举抹掉,言下之意登陆部队遭遇的抵抗将会很微弱,登陆将会十分轻松。

美军抢滩登陆马金岛

11月20日凌晨4时,各登陆运输舰开始放下小型登陆工具。5时零5分,"马里兰"号战列舰弹射舰载机,弹射起飞的火光被日军发现,日军海岸炮随即开始射击,希尔立即下令还击,猛烈的炮火将比托岛几乎全部笼罩,但日军的海岸炮还在不断射击,而且越来越准,希尔只得指挥军舰转移阵位进行炮击,但由于美军进行舰炮射击时使用的都是爆破弹,此时比托岛上已经浓烟滚滚,飞行员根本看不清地面目标,因此舰载机的对地攻击只进行了短短7分钟就匆匆结束。在两个多小时的舰炮轰炸中,美军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小小的比托岛几乎每平方米都承受了一吨的炮弹,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下岛上似乎不可能再有生物存活,但美军大大高估了炮火准备的效果,日军大多数工事特别是火炮掩体都深埋在地下。美军缺乏对岸上点状目标射击的经验,以致炮弹爆炸的烟雾遮掩了目标,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此大规模火力的唯一成效就是将日军指挥部与各部队之间的通信线路全部炸断。美军在实施舰炮火力轰炸的同时,扫雷舰开始清扫并标示出安全进入礁湖的航道,引导登陆舰也驶入礁湖。

陆战2师于7时零7分完成换乘,先到达距出发线6400米的集合区,整顿队形后再以6分钟的间隔向5500米外代号"红一"、"红二"和"红三"的3个滩头冲击,3个营登陆部队总指挥是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原是陆战2师的作战科长,刚在一个星期前接替在演习中受伤的陆战2团原团长,由于他参与制订了塔拉瓦岛的登陆计划,因此他对该岛的地形、防御等情况都非常熟悉。但是,美军的登陆行动却进行得非常不顺利,首先是旗舰"马里兰"号战列舰的通信设备失灵;其次是地面上烟雾弥漫,飞行员无法看清目标,对地攻击效果极差;三是冲上岸的陆战队员都被日军火力压制在海滩大堤下;四是载有登陆兵、坦克和火炮的登陆艇,由于吃水比两栖车深,当时又正值退潮,无法越过珊瑚礁,所以大部分士兵还滞留在珊瑚礁上,海滩上急需支援。

所幸的是,10时30分,肖普上校终于找到了一部能用的电台,他立即命令团预备队第1营从"红一"滩上岸,并与陆战2师师长史密斯取得联系请求增援。

在等待增援的同时,肖普上校深知连接"红二"滩和"红三"滩之间栈桥的重要性,他接连组织了5次攻击,最终在32架舰载机的支援下夺取了栈桥。至日落时分,美军有5000人上岸,但伤亡也超过了1500人。登陆后的美军在海滩的西部占领了正面140米,纵深450米的登陆场,东部则控制了正面600米,纵深270米的滩头。

11月21日,经过一夜补充的美军全力向前推进,扩大登陆场。午后,潮汐高潮终于到来了,重武器和坦克在"红一"滩和"红三"滩上岸,总预备队的陆战6团的两个营则在比托岛西侧新开辟的登陆点代号为"绿滩"的海滩登陆,随即消灭了日军对美军军舰威胁最大的203毫米海岸炮,巡洋舰、驱逐舰驶入礁湖,在岸上火力控制组的指挥下,以越来越准确和猛烈的炮火掩护地面部队推进。美军开始占据上风。但日军仍在负隅抵抗,至日落前,已有美军部队推进到比托岛的南岸。日军在美军猛烈火力下死伤惨重,柴崎率指挥部成员向附近坑道转移时被美军炮火击毙。傍晚,陆战2师参谋长埃德森上校上岛,统一指挥岛上所有部队的战斗,日军由于指挥官柴崎少将阵亡,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因而当晚没有发动大规模的夜间反击。

11月22日,美军以滩头为基点,对残余日军实施夹击,并向中部的机场发动突击。黄昏,陆战2师师长史密斯少将上岛,在滩头开设了师指挥所。11月23日凌晨,被压缩在岛东部狭长地带的日军残部,连续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自*性冲锋,尽管对战局已毫无作用,却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心理恐慌。中午过后,美军突破了日军的最后阵地,全歼了守军,占领比托岛。

此役,日军守备部队的4000余人,除146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战死,被俘的人员中有129人是朝鲜籍的工程兵。美军失踪阵亡1013人,伤2072人,其中海军陆战队死984人,伤2001人。

美军攻占比托岛后,于11月24日占领了比托岛东面的埃塔岛。29日占领阿布里基岛,消灭岛上160名日军。至此,美军控制了塔拉瓦岛全部。

美军计划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的第三个环礁是阿贝马马岛。由于此岛守备力量薄弱,美军于25日仅以阵亡一人的代价便全歼岛上25名日本守军占领该岛。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是残酷而血腥的,尽管美军最终登陆成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然,由于美军在塔拉瓦岛的巨大伤亡,塔拉瓦岛之战美军所获取的经验,对美军以后的登陆作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尼米兹所说,即使不在塔拉瓦岛取得上述经验,也不免要用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代价,在其他地方去获取。因此,塔拉瓦岛战斗被美国海军战史学家莫里逊少将形象地誉为"胜利的摇篮"。

亚历山大邦尼曼中校带领突击队员正在攻击日军的一个据点,邦尼曼在阵亡后获颁荣誉勋章。

美军抓获的日军战俘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