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纪古城遗址
广爷川位于甘肃省静宁县城南40公里处,西靠雄伟挺拨的龙凤山,南依源远而来的成纪水。是沧桑、安静、美丽、详和的一块谷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中的历史名人李广就出生在这里,由于李广的盖世功勋和影响。其死后,家乡人为了纪念他,就用“广”字代其川,后边且尊一个“爷”字,“广爷川”便世代相传至今。
成纪古城遗址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静宁西南)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禁伟骑兵将军。吴王、楚王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调李广为未央卫尉。四年后,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匈奴单于久仰李广威名,令部下务必生擒之。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几年后,匈奴*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公元前120年,李广率四千骑兵出右北平。配合张骞出征匈奴。兵进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伤过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广令士兵们引弓不发,他自己以大黄弓连续射*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纷纷被李广的神勇所镇住而不敢妄动,直到第二日,汉军主力赶到,李广军得以解出重围。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向导,终于迷了路。此时卫青与单于接战,单于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说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李广一身正直,自然不答应。卫青大为光火,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问。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来人走后,李广望着那些多年共同生死的部将,慨然叹道:“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现今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那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陨落了。但即使这样,人们还是忘不了他。
飞将军李广画像
且看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
司马迁:“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吕蒙正:“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广下马解鞍,而虏疑有伏。又曰:‘令素行,与众相得。’广法易简,而士乐为用。又曰:‘卒善而养之。’广以*降而不得封侯。又曰:‘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广军亡导而失道是也。”
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苏泂:“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叶适:“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陈元靓:“雄气旡敌,亦远斥候。能缚射雕,甞格猛兽。有勇有方,少年讷口。千载庙食,斯为不朽。”
解缙:“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若李广、田豫类此。”
李东阳:“匈奴七十战,战战不得当。一当遂失道,愤激摧肝肠。君恩念数奇,将令抑不扬。白头耻下狱,饮泣横干将。”
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黄道周:“李广为将,才气无双。世世受射,射无不当。三人与战,中责受伤:*其二人,擒一以偿。孤军击敌,解鞍其傍。敌疑为诱,转奔而亡。不击刁斗,部伍偏强。凡战可侯,侯则未尝。细推其故,祸在*降。速道自刭,天意难量。”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亦位列其中。
汉将军李广之墓(在天水市区南郊的文山山麓)
提起李广,脑海中就禁不住浮现高适《燕歌行》、王维《陇头吟》、李白《赠张相镐》、卢纶《塞下曲》、王昌龄《出塞》中的字句:
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王维《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李白《赠张相镐》
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候,当年颇惆怅。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当然,传颂千载、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诗,正如明代杨慎所称赞的:“此诗可入神品。”诗中“飞将”是指汉代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传》有:“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可证,此亦是不二之定论。另据《隋书》所载:“天水郡,统县六,”即“上邽、冀城、清水、秦岭、陇城、成纪”,成纪下注曰:“后周置有龙马城”。显然,与后周为时尚近的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以“龙马城”简称“龙城”而代指陇西成纪;飞将之前冠以“龙城”,是指代李广的出生地,其实质寓意就是“成纪‘龙马城’飞将”。王昌龄作为诗人,用“龙马城”之简称“龙城”指代飞将的爵里籍贯,其美学意蕴效应是尤为凸显的,其“龙城”之笔,既是对李广身世史实的尊重,又是诗人遣辞高超的匠心独运,既于事理畅达贯通,又使该诗意境增色不少,其如椽巨笔和非凡的诗艺悟性,将“龙”与“飞”这两个动感强烈的文字天衣无缝地予以对应,将“龙城”与“飞将”巧夺天工地组合起来,使人顿觉神韵无限,灵动之具象贲然屹立,不仅点睛了李广的乡梓所在,更是浓缩出一代名将纵横驰骋、势不可挡的英武气概,进而在读者的心灵深处,铸就了飞将李广名扬千古的不朽业绩。这句是让该诗由悲壮急剧升华的亮点所在,读到此处,令人遐想无际,豪气充怀,这也显露出了作为“诗家夫子”的王昌龄出神入化的卓绝艺术功力。唯其如此,诗人方才给后世留下了这首气势雄浑、格调高昂、韵味无穷的诗篇,也给陇原大地留下了歌颂这片热土所孕育出的“龙城飞将”的千古绝唱!
说起广爷川就不能不说成纪古城,因为历史上显赫有名的陇西成纪古城遗址就坐落在广爷川南端,这里也是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据地方志记载,古时候凤龙山上建有羲皇庙女娲祠,香火极为旺盛。“赤光照室之夜,雄皇成纪之辰。”是说伏羲的降生开拓了人类文明纪元,而这里也因伏羲(其母*十二年始生伏羲,古时十二年为一纪,故名成纪)的降生得其名。从汉初成纪县始置,直到到唐开元二十二年因陇右大地震成纪县治才先后迁至天水秦安和秦州,历经两汉、三国、西晋、十六国、北周、中唐八百多年历史,在这期间无论是从军事还是从经济来说,成纪县的地理位置都极为重要,但是由于这段历史鲜为人知,因此很多人都误以为陇西成纪在秦州境。直到1982年全国进行地名普查时,结合当地出土的秦汉文物,核对史实资料,参考一些学者专家的考证研究进行实地调查,才使这一湮灭千年的历史事实为世人所知。
原来,享有“人类开元第一城”的成纪古城就坐落在广爷川的南端治平乡刘河村。走进古城,放眼望去就看得见经历了千年风风雨雨的城墙,昔日的辉煌早已不见,眼前全是断壁残垣,但残存的三堵汉代城墙遗址(保存最好的一堵城墙估计有六百多米长,约有十米宽),依然耸立在广爷川的大地上,大气如昔。此城址内及周围到处散布大量秦汉时的板瓦、筒瓦、回纹铺地砖、灰陶器物、彩色瓦残片和部分唐宋瓷片,应是秦汉到唐宋间的古城。北墙和东墙部分残存,主要是夯筑而成且墙体中夹杂着大量石块,红、灰陶片和纹形瓦片,说明此城是曾经塌陷后又重新筑成的。宋朝“英宗时,郭逵筑治平寨”。北墙残存长约有 400米,高3~6米,残厚10~20米,墙体中夹杂者红、灰陶片、纹形瓦片和草木灰,墙体上部平为田地且栽满苹果树。东墙残存长约200米,高约3米,墙体外侧一部分被挖平为田地。由此墙体残厚自北向南逐渐变窄(最宽处达10米,最窄处不足1米),墙体内侧可以看到墙内的石块和瓦片。城西北面有山体滑坡的痕迹,城西有一条自西流来的深沟河,流向急剧变化,这是由于地震造成走山迫使其转向(由西向南,成90度)。西墙由于河水冲刷和人们挖掘已不复存在。城南断面上残存着大量瓦片和石块,估计断面高10~20米,雨水冲刷和人类破坏严重。城西南角有一土堆,明显高于其他地方,由此看出此城破坏严重。
静宁县文物工作者对此城考察后记载:“此城为正方形,边长约450米左右,总面积20,25万平方米。北墙基压在新石器时期文化的灰坑上。在城墙夯土中,见到大量仰韶和齐家文化的粗纹陶片。从倒塌的墙体中看到多次修补的痕迹。城北、城南的断面上,发现三口枯井,井内有汉陶片。城内有大量旧瓦砾碎片堆积,层并残存大量秦汉期的板瓦、筒瓦残片和各种粗细绳纹、篮纹陶片及各种纹饰的瓦当、回纹铺地砖、鸱吻残件、唐彩陶、宋元瓷片。”在故城西南1000米处王家沟庙儿坪西汉墓区,“先后挖掘汉墓4处,车马坑1处,汉瓦结构墓1处。出土各类秦汉文物400余件,秦汉半两4000余枚,汉瓦800余页”。由此可以证实此城是秦汉古城。2006年,李店乡政府在五方河村村东鱼池附近修整道路时,推土机铲出一座汉墓,出土了一批陶器。几经辗转,一件陶壶最终被静宁县化工集团公司的王某收藏,为羲皇故里“治平成纪”说增添了文物佐证。这件陶壶为泥质灰陶。“通高13,5厘米,口径5,75厘米,底径5,8厘米,最大腹径13,5厘米;形状特征是口微敞,窄平沿,粗长颈向下微收,宽肩,最大径在肩、腹相接处,腹斜收,小平底;肩部抹光时所留旋痕如密集弦纹,腹部未抹光,留有两三道刮划弦纹;最重要的是器物肩部刻有两行小篆体的“成纪容三升”铭文。综上所述,静宁西南的古城是汉唐朝的成纪县城。从考古成果上看,在老成纪城基础之上新建的城叫治平寨,一直到今天这里人仍叫治平。
由于唐安史之乱,吐蕃占据陇右历80年之久。其奴隶社会统治方式迫使人民迁徙,城郭损坏,地名变化。因而后来史书忽略了旧治小坑川成纪这一段历史或错记了小坑川的位置。由于静宁历代所修的方志中对其均没有记载,说起古成纪一般人认为在今天的天水,不知古天水郡的范围包括除今天水外,还有其他一部分。《宋史》载:“成纪,上有渭水三阳。上蜗牛,下蜗牛堡子。”可以看出宋时,成纪在今天水市。到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属府省州治成纪,县人州”。由此可证成纪县在汉至唐时,治所在静宁的治平乡,唐朝后期在秦安显亲川,宋以后在天水市,到明时成纪县废。
成纪古城在葫芦河流域,葫芦河古称陇水或瓦亭水。因河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而得名。处在千沟万壑的陇西黄土高原区,这就决定了古成纪县与外界的交通干线不是在总山梁上,就是在河谷地带。深沟河发源于通渭陇山乡,从当今交通要道来看此河谷是当时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马营)到成纪县的通道。成纪旁边的雷大梁沿途出土了大量文物,可能是古代一交通要道,也有可能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深入古城腹地,仿佛置身于歌舞升平的汉唐,感受着城市当中未有的静谧。只是颗颗苹果散发出的香味扰乱了人的思绪。现在古城四周栽满了苹果树。春天,花满川,是花的海洋;夏天,绿满川,是绿的世界;秋天,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冬天人们忙在川里,为果树剪枝、施肥,好一派繁忙的景象!古成纪是汇集灵气之地,其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瓜果生长。这里特别要说的就是古城腹地的苹果,以个大、含糖高、果质脆嫩、营养丰富、储存期长而名扬四海,一直因质地优良而多次得到国家林业部和农业部赞誉。去广爷川做客,哪怕是去不认识的人家,广爷人都会端上最上等的苹果接待你。如今,广爷人都居于果树间,烟起云行,人在树荫下行走,如在仙镜游。苹果成熟的季节,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客云集,川原都变成苹果市场。入夜灯光如列星,车水马龙声光乱。使人难以致信黄土高原深处的广爷川竞如此神秘!
如此遥远的历史,如果没有一通石碑,如果没有那半截城墙,如果没有静卧于静宁县博物馆的数件珍贵文物,人们肯定不会相信发生在这里的历史和故事。站在成纪古城的古墙上,你看得见房屋、羊群、还有满山的苹果树,唯独看不见飞将军李广的前世和沧桑。听着成纪水淌过《水经注》的潺潺声,看着废墟中依旧可辨的残砖断瓦,触摸着依旧傲然挺立的古城墙,看着眼前的这一地文明,心情黯然。广爷川依旧,古城依旧,古城下埋着的文明依旧,可是什么变了呢?夕阳将西边的天空渲染的格外美丽,成纪水还不时从河滩冲出几枚汉币唐钱,岸边呜咽的晚风,诉说着广爷川几千年来一直做着的汉唐梦……
静宁红富士
静宁作家陈宝全先生描写广爷川的三首散文诗形象地展示了现在广爷川的景象,现信手拈来用于结尾:
广爷川的苹果熟了
秋至尽头,这满山遍野的苹果熟了
熟到无边无际时,就有了撩人的姿色
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
鼓惑着郁郁葱葱的的苹果树,脱下了青衣
唱出了自己的无垠辽阔
现在,我不跟你说秋风,远处的山峦
不说秋雨,小野花细碎的慌乱
我就给你说这小小的苹果
红彤彤的、蜜质的、把我一饮而尽小苹果
她们还是一群孩子,被这么多人围着
她们露出了半生半熟的羞涩
你看你,只在阳光里坐了一小会
就有了苹果一样水灵灵的身姿
秋风起时,你迷离、微醉
而我将清醒到底——
一只蚂蚱陷身草丛
说是古成纪遗址,其实就是一个土疙瘩
我说不出它的前生,也说不好它的来世
我只看到这半截残墙上长满了荒草
他们说到了归隐,说到了流失
你听见成纪水流过《水经注》的水声了吗?
而我只能看到她干涸的河床
黑云提前拉下天空的帐幔
天色渐暗,鸟儿归巢,羊们回圈
下山的农人吼着秦腔,半黄半绿的草坡上
一只蚂蚱还在坚持复眼里的观望
草木枯荣,你有碑文作证
而我一如你身上的这只蚂蚱,怀抱忧戚
再练,也跳不出荒草的起伏
静宁红富士
广爷川
一个胸膛里装满秋天的人
才可以在这里走走、看看
一个老汉在在果园里摘袋
他说到了春天,那些细碎的小白花
他和老伴是青梅竹马的一对
而现在,她就埋在苹果树下
一只狗在地埂上撒欢
它粗野的叫声惊起一地的麻雀
一对青年人拍着身上的土走出了果园
他们在一朵小野花跟前,收住了脚步
当这里成为家园时,我看到了这些不离不弃的乡亲
落地,生根,发育,重新回到大地的卵巢
我看到了房屋、炊烟,羊群,还有爬山的苹果树
在广爷川,我看不清飞将李广的前世和沧桑
若是你来,看这山包上的苹果园
强过一个王朝排天巨浪的强悍——
作者简介:朱克雄,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甘肃静宁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兼中华辞赋报(网)副主编;甘肃省平凉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师;平凉市崆峒诗词学会会员。先后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农村会计辅导、经济计划管理、党委办公室文秘、地方史志编纂等实际和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家、省、地(市)刊物上发表论文、调查报告、辞赋、诗词100余篇(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