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战争和氏族公社的解体!学者:炎黄大战后炎帝去向之谜解开了

部落战争和氏族公社的解体!学者:炎黄大战后炎帝去向之谜解开了

首页战争策略炎黄战争更新时间:2024-06-02

蚩尤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中华文明历史到底有多少年?这个问题民国以来争论不休。自顾颉刚等学者对上古史质疑以来,时至今日,中国上古史尚无洪钟大吕级别的定论。徐旭东先生在1943年提出的中国古代民族分为东夷,苗蛮,华夏三大集团的说法,至今依然有其市场。那么,我们熟悉的炎黄二帝,还有蚩尤,少昊这些上古时代的英雄们,他们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他们到底属于哪个集团,战争之后又去了哪里呢?深度解读史料和考古报告后,真知堂得出了答案。

炎黄之间的战争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真知堂称之为上古时代的英雄们。

因为:除了我们熟知的伏羲,神农,黄帝以外,还有少昊,蚩尤,共工,祝融,夸父等大神级人物。他们都在历史和神话中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时代的第一场战争,并非我们熟悉的阪泉大战或涿鹿之战,而是神农伐补遂之战。这件事记载在《战国策 秦策》里。

炎黄时期的涿鹿(獨麓)之战是上古史上最著名的一场大战。

炎帝神农氏后来被尊为三皇,黄帝轩辕氏则被尊为五帝之首。但他们是哪里人?史料上却没有了记载。

到了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写《国语》,则曰: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国语 晋语》

至于少典氏在哪?左丘明没有讲。那么,姬水和姜水在哪呢?左丘明也没说!反而是南北朝时期的郦道元搞清楚了这件事。

他说:“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水经注》

岐水,在陕西岐山县东面。所以,后世学者多以为炎帝的发祥地当在陕西渭水上游。

真知堂按:郦道元是北魏晚期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27年。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和孔子同时期。孔子,春秋鲁国人,祖籍宋国,据说是殷商王族的后裔,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也就是说,郦道元和左丘明大约隔了1000年!

后世学者以距左丘明千年的郦道元《水经注》,定炎帝一族在陕西渭水上游,值得商榷。

湖南炎帝陵

而比较有说服力的炎帝陵,中国一共有四个。分别是:

湖南株洲炎帝陵,陕西宝鸡炎帝陵,山西高平炎帝陵,河南商丘炎帝陵。

其中最早的是湖南炎帝陵,北宋太祖时期就已经建庙。而根据地方志《酃县志》记载,西汉时期此地已有炎帝陵。据说,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炎陵县,古称茶陵,又称荼陵。恰好和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叶的传说吻合。

另外,山西的炎帝陵有明万历三十九年的石碑,而河南商丘的则是炎帝朱襄氏的陵墓。何时所建无考。按:《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

而陕西宝鸡的炎帝陵,则找不到明代以前建陵的文献记录。

综合判断,炎帝死后葬于长沙,这应该是西汉以来约定俗成的看法。

山西高平炎帝陵

炎帝又名赤帝。

《说文解字》中赤的古文即从炎从土,写成上炎下土。

据说炎帝和黄帝大战于阪泉。

“黄帝百战。。。盖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七十二,其大略也。”《鹖冠子.下》

而战国军事家孙膑则认为黄帝不止伐了炎帝,还伐了青帝,黑帝,白帝。

“黄帝南伐赤帝,至于口口,战于反山之原。。。东伐青帝,至于襄平。。。北伐黑帝,至于武遂。。。西伐白帝,至于武刚。”《孙膑兵法》

这么看来,赤帝(炎帝)属于南方人的可能性极大。葬于长沙之茶陵,恰好和孙膑所言的南伐赤帝非常吻合。

炎帝塑像

黄帝一族在哪的问题,本文暂且略过,历史上炎黄二族长期通婚,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说炎黄二帝均为华夏族先祖也没有多大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东夷集团有哪些英雄人物。

东夷集团的英雄们

所谓东夷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古代中原人自称为华夏,始于孔子。

在《左传定公十年》里,孔子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中原人把周边的民族称为四夷。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尚书 大禹谟》

那么什么是四夷呢?《礼记王制》记载,"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商朝的末代帝王商纣王,据说就是因为讨伐东夷而国都空虚,被周武王乘虚而入灭亡的。

“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 昭公十一年》

太昊,少昊,蚩尤等氏族都是东夷人。

东夷,又有九夷之说。

《尔雅·释地》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郭璞《尔雅注》云:"九夷在东。"

这里的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泛指中国东部夷人。

也就是说,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东部)一带,就是上古时代所称的东夷。

以今天的考古学眼光来看,炎黄时代的东夷集团指的应该是山东大汶口文化(主要地区在山东,江苏,包括安徽,河南一部分。)

而商朝时期的东夷集团,应该指的是岳石文化。

尧舜禹到夏朝初年东夷族,则多半和华夏族和平共处,即山东海岱龙山文化。

山东大汶口文化彩陶壶

本文主说的东夷,主要探讨的是炎黄时期的东夷集团。

东方有太昊(又称太皞),少昊,蚩尤等上古部族存在。

先来看看太昊。太昊,又称大皞,风姓,一般认为即伏羲氏。

据说伏羲都于陈(即今天的河南淮阳),今天淮阳还有太昊陵。

淮阳祭祀太昊

春秋时期东方有任,宿,须句,颛萸等小国,都是太昊的后裔,风姓。太昊氏属于中国东部地区的部落首领无疑。

再看看少昊。少昊即金天氏,他的身份目前是个谜。

春秋时期,郯国自称少昊是他们的祖先。郯国,据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入周后归属于商后裔宋国管辖。

“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 昭公十七年》

少昊氏的陵墓,古称云阳山,位于山东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由此可见,少昊氏应该是山东地区的部落首领。

曲阜少昊陵

那么,蚩尤应该是哪里人呢?

从史料记载和其他方面来看,蚩尤也应该是山东地区的部落首领。

“命蚩尤于宇少昊。”《逸周书 尝麦解》

详情笔者已经写过文章-黄帝战蚩尤于涿鹿,涿鹿到底在哪里?学者:蚩尤来自大汶口文化

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进入阅读,再次不再赘述。

南蛮集团的英雄们

除了太昊,少昊,蚩尤,上古时代的英雄们还有祝融和共工。

《山海经 海内经》曰,祝融出于炎帝,而共工出于祝融。

郑(河南郑州)为祝融之墟,

:"郑,祝融之墟也。" 《左传昭公十七年》

"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虚也。”《汉书·地理志》

《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融,祝融也;崇山,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崇山,就是中岳嵩山。

以此观之,祝融氏主要生活区域在河南郑州和嵩山一带,且应该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

而共工氏,则是祝融后裔中最伟大的后代。

据说,他曾经作为九州之霸主,还曾经和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战败后怒撞不周山。

“《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而按照郯子的说法,共工氏是和太昊,少昊,炎帝,黄帝并列的上古帝王。

“郯子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炎帝氏以火纪。。。共工氏以水纪。。。大皞氏以龙纪。。。少皞。。。故纪于鸟。”《左传 昭公十七年》”

共工既然是祝融的后代,其先祖也是炎帝,则也应该和炎帝同源。

共工氏

那么,是不是炎帝,祝融和共工都属于南蛮集团呢?

按照孙膑的说法,黄帝南伐赤帝到反山之原,炎帝死后又葬于湖南长沙茶陵。似乎炎帝应该是南方人无疑了。

且慢!历史上曾经有商汤灭夏后,流放夏桀于南巢的记录。

炎帝神农氏战败后,被流放于湖南长沙,死后葬于茶陵的可能性是存在且极大的。炎帝陵在长沙,并不能作为炎帝氏就是南方人的证据。

此事无解,我们暂时搁置,先来看看何谓苗蛮。

苗蛮集团,又称南蛮或三苗。

据说尧舜禹时期,尧舜就多次发动了和三苗的战争。

“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吕氏春秋君览》

古三苗的地望,按照《战国策》所言:“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那么,丹水又在何处呢?

丹江口水库

丹水,是汉江的支流,发源于陕西,在湖北丹阳汇入汉江。

据说,尧把自己的儿子封于此地,名为丹朱。

汉江流域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在尧舜禹时期非常发达。他们建的石家河古城,规模宏大。并且已经形成了类似于希腊城邦制的多城市群国家。

尧战胜三苗之后数十年,和三苗的战争又起!三苗战败后部分被帝舜西迁到甘肃地区。势力大大削弱了。

“窜三苗于三危。”《尚书 舜典》

后来三苗还是不服,于是舜帝命大禹出征。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三旬,苗民逆命。。。至諴感神,矧兹有苗。。。七旬有苗格。”《尚书 大禹谟》

从考古发掘来看,河南龙山文化的王湾三期类型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全面取代了湖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

这应该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禹攻三苗,降服三苗的历史事件。

那么,三苗(石家河文化氏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还是从古籍上找一找答案。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

颛顼,又称高阳氏,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叔叔,帝尧的叔祖父。

驩头,即《尚书》中所说的欢兜:

“放欢兜于崇山。”《尚书 舜典》

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三苗就是欢兜的后代。

如此看来,所谓苗蛮集团,开始也是属于华夏集团的,不过后来南迁到湖北地区,就成了苗民

根据考古发掘显示,石家河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前2000年之间,它的出现晚于湖北屈家岭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

“可把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作为目前已知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 第七章第662页》

“可将龙山文化的绝对年代大致界定在公元前26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 第六章第602页》

如此,则石家河文化可能起源于颛顼氏族的说法当非空穴来风。极有可能是统一后的黄河流域先民在一百年后进入南阳盆地汉江流域,形成了新的石家河文化,也就是苗蛮集团。(本结论为真知堂推论,并非定论。)

石家河文化玉人像

那么,炎帝到底是哪里人呢?根据蚩尤和少昊都是炎帝卿士的说法,则炎帝也应当来自中国东部的大汶口文化。据说炎帝都于陈,也就是太昊之墟,则炎帝氏乃太昊伏羲氏一脉相传无疑。详情可见文章:坂泉之战地点找到了!考古证据结合史册,此地当为坂泉之战发生地

此事还有西周早期的《逸周书尝麦解》为证:

“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之于中冀。。。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

少昊以鸟纪官

结语

文章到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搞清楚了:

大约4600年前,蚩尤和少昊为赤帝部落联盟(炎帝)的两位大首领。蚩尤和炎帝闹掰,炎帝于是联合黄帝部落(庙底沟二期文化的一个类型)*了蚩尤。战后,炎帝部落联盟的少昊氏投降了黄帝。而炎帝被黄帝流放到南方,死于湖南。部分炎帝族(祝融氏)迁徙到了河南郑州和嵩山地区。作为炎帝族的夸父族,则往西逃到了陕西河套地区。详见笔者文章:夸父逐日并非神话!学者:隐藏在故事里的上古这场战争罕为人知

而少昊氏则留到山东本土,融合了原大汶口文化部族和河南龙山文化(黄帝氏族)发展成海岱龙山文化。

古代上下埃及的国王

如同统一上下埃及的国王美尼斯一样,黄帝轩辕氏终于戴上了象征黄河中下游流域统一的红白二色王冠黄河中下游流域统一,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其后一百年,黄帝联盟势力达到了湖北汉江流域,形成了所谓苗蛮集团,这或许就是上古时代炎黄大战后,公元前2600年-前2500年的中国格局。

再往后数百年,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华夏民族正式形成了。

本研究结论为真知堂独家首发于头条平台,欢迎转发和点评,请勿剽窃和抄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