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典
“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计》中的第28计,是一种诱逼计。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此计本意是说引他人登上高楼后,撤掉梯子,使其陷入困境。作为军事谋略,是指故意露出破绽,给对手提供方便,诱其深入,然后切断他增援策应的部队,令其陷入绝境。想要“抽梯”,先得“架梯”,所以,运用此计的关键在于诱敌上套,将足以吸引对手的利益巧妙置于敌人面前,才可能调动敌人,诱其“顺梯而上”。
古代战例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而希腊联军实力贫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希腊海军指挥官提米斯托克里斯提出在狭窄的沙拉米斯海峡与敌决战的方案。提米斯托克里斯将己方舰队全部集中在海峡内,海峡的两个入口也不设防,为迷惑对手,引敌上钩,他还设计使薛西斯得到一份假情报,称希腊人害怕波斯大军,很多人只想着趁夜逃跑。薛西斯轻信了情报,命令舰队加速驶向沙拉米斯海峡,争取全歼希腊军队。海峡入口处狭长的小岛,将波斯舰队分成两路,舰队出现混乱。再加上波斯战舰都装有长木桨,使得航道更为拥挤。这时海上风浪骤起,战舰难以控制,波斯舰队乱作一团。隐蔽的希腊战舰趁机*出,紧贴敌舰一侧驶过,将其一边船桨全部打断,使波斯战舰只能在海上打转,接连被击沉。8个多小时后,希腊舰队以损失40余艘战舰的代价击沉敌舰200余艘,薛西斯的旗舰在仓皇之中撞翻几艘己方战舰才侥幸逃脱。
现代战例
1966年越南战争期间,越军第272团获得情报:7月9日,美军第1步兵师的一支运输队将由安综出发,前往明盛,护送兵力很少。机会难得,越军决定打一场伏击,272团全部出动,力求速战速决。
7月9日上午11时,美运输车队驶进伏击圈,伏击战斗按预定计划打响。但出乎意料的是,美军运输队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像经过演练一样沉着应战,而且兵力越打越多,10分钟后,已经有一个步兵连和两个装甲骑兵连投入战斗。而美军的炮火也十分精确,显然在之前做过精确测定。苦战两小时,占不着便宜的越军决定撤出战斗,却发现周边道路均被敌航空和炮兵火力严密封锁,且美军迅速空运来的3个步兵营已在外围完成了反包围。越军无路可退,只得就地死守。战至次日黄昏,损失很大的越军才借助大雾侥幸逃出重围。
这次战斗,是美军精心策划的代号为“埃尔帕素”的欺骗行动,是一场有预谋的反伏击战。战前,美军发现越军272团积极活动,严重威胁己方运输线,于是制定了“上屋抽梯”的诱敌计划,故意泄露运输车队的行动时间、路线,而后在沿途选定了越军可能设伏的5个地点,部署了兵力,计算了火力,设下反伏击圈套。越军歼敌心切,贸然出动落入陷阱,损失惨重。
计谋分析
“上屋抽梯”之计,是根据《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帅与之期,入登高而去其梯”之句演绎出来的。在其著作中,孙子认为,将帅的责任,就是组织三军、激励士气、出生入死、夺取胜利。部队应该做到:受领任务就像“登高去梯”义无反顾;深入险境就像满弓发箭绝不回头;投入战斗就要破釜沉舟不胜则亡。
“上屋抽梯”之计的本意是用来鼓舞己方士气,以破釜沉舟、舍生忘死的精神夺取战斗的胜利。但后人根据战争实践,积累分析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对该计谋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绎发展,催生出新的内容和新的应用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激发己方士气,还能施用与敌人,而这也是此计后来应用较多的方向。
施用于敌,“上屋抽梯”之计具体可用于对敌方组织围歼。要上屋抽梯,先得“置梯”诱敌。诱敌之法林林总总,具体而言,贪婪之敌,可示利诱之;狂妄之敌,可示弱诱之;蠢笨之敌,可设伏诱之……总之,要根据敌情、我情和战场实际,因势利导,调动敌人就范。“置梯”诱敌,其实是创造战机,有时需要极大的耐心。
如解放战争中,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队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针对我军战法,采取了“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向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我军按照过去战法分兵一部击敌侧后,却并未达到调动、分散敌人,诱其一部“上屋”之目的。于是,华东*军遵照军委指示,保持最大的耐心,不过早惊动敌后方,主动再退一步,放开正面,诱敌大胆深入。
同时,我军主力暂不在预定战场设伏,而是先集结在隐蔽位置待机,以助长敌嚣张气焰,造成敌误判,待敌冒进。
在我军耐心的诱敌行动下,国民党军终于对我军的情况产生误判,再加上其根深蒂固的骄纵心理,国民党军各部队很快置之前“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于不顾,分兵突进,互不相顾,特别是整编74师孤军深入,为我军创造了极好的机会。我军抓住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势,果断“抽梯”,断敌退路、中央突破、打围阻援,迅速围歼整编第74师。打了一场让敌失魂落魄,干净漂亮的歼灭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