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无论主题、叙事方式或是剧本节奏,都还带着十年前的经验和味道,基本上延续的是非常传统的好莱坞主旋律美学,全片看下来,故事流畅,场面刺激,主旨清晰,情感充沛,但又绝无一丝意外和惊喜,电影就是在按部就班地讲述一个另类战争英雄,如何通过非暴力的方式,在战争中来坚持和彰显自己的人道情怀与爱国热情。

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冲绳岛战役,改编自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戮的士兵。《血战钢锯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首推惨绝人寰的战场实景展示。为此,梅尔·吉布森选中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郊区布伦格利的一个农场,不惜花重金将其炸毁,伪装成钢锯岭顶端,成功等比还原几万平米的浴血战壕。实景拍摄下,连“火烧鬼子”的戏份,都是采用特殊火直接“喷烧”真人。

电影中多斯这个看上去文弱的军人却异常的勇敢,战争场面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惨烈,猛烈的枪炮声,坦克的轰鸣声,呼啸而过的子弹随时都可以结束一个人的命,生命在战场上如此的不堪一击,枪林弹雨中那些个训练时强壮的身体,此刻显得那么的脆弱,“呯”应声倒地,“轰”血肉模糊,一具具尸体,一个个耷拉着的脑袋,一双双睁开的再也不动的眼睛,都在猛烈诠释着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无情。多斯穿梭在其中,“来,压住这里,没事的,相信我”,“多斯,救我,救我.....”一个个鲜活强壮的身躯就这样被瞬间摧毁,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可能失去,多斯成了战场上勇敢的医疗兵, 部队撤下山去了,多斯醒来后,看着惨不忍睹的战场,一个人展开了救援,一个一个拖至或背至山边,再一个一个用绳子放下去,累至精疲力尽时,一个信念依旧在支撑着他,“再救一个”,“上帝啊,让我再救一个”,冒着敌人清扫战场的危险,机智而又勇敢的从战场上救回一个个伤员。

影片故事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任何一个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数以百计的同胞在敌人的土地上伤亡惨重,他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再救一人,75名受伤战友最终被奇迹般的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