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用最先进的武器打最原始的战争,8年时间越打越糊涂

两伊战争:用最先进的武器打最原始的战争,8年时间越打越糊涂

首页战争策略战斗时间原始更新时间:2024-06-18

1948年到1982年的34年期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冲突,巴以冲突也被认为是中东形成的第一个烂疮,当第一场战争开始后,之后在中东地区爆发的冲突已经无法避免,这仿佛是一场多米诺骨牌游戏。第二个烂疮从两伊战争开始,这场兄弟阋墙之间的彻底崩塌所带来的悲剧和阴影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两伊战争中,美国对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支持,从常规武器到生化武器,从情报分析到直接干涉,两伊战争成为了美国深度介入海湾地区事务的起点

之后,美国用一场干净利落的海湾战争更进一步卷入中东地区,西方国家的介入又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恐怖主义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便是本·拉登

这样的恶性循环也让美国陷入了中东泥潭,直到奥巴马时期才开始认真考虑,决定逐渐从中东地区撤出,但中东地区已经被打破的平衡很难短时间里迅速恢复。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爱恨情仇

领土之争由来已久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有长达1200多千米的边界线,领土之争也成为了两国开战最直接的原因。

两国边界争端由来已久,尤其是围绕阿拉伯河边界线的归属问题上,双方产生了激烈的矛盾。阿拉伯河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汇聚成的,是伊拉克进入波斯湾的通道,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1958年,伊拉克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政府,伊拉克与伊朗就未定边界的纠纷多次举行双边会谈,对伊拉克来说,从波斯湾到印度洋,伊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港口,但恰恰相反,自己则缺少深水港,阿拉伯河也是它唯一的出海口,受限的地理位置让伊拉克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经济命脉石油的出口。因此,伊拉克想独占阿拉伯河的主权,不愿与伊朗共享。

但刚刚独立的伊拉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最终,在阿尔及利亚的斡旋下,伊拉克在阿拉伯河的问题上做出妥协,于1975年3月15日,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利亚协议》,共同维持着波斯湾地区的政治稳定,协议正式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宗教矛盾推动双方开战

然而,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巴列维王朝统治被推翻,什叶派领袖霍梅尼上台,这是一场反对国王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伊斯兰复兴运动,标志着世俗政权在伊朗的彻底覆灭。受到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的激励,霍梅尼开始致力于将革命输出到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伊拉克和海湾国家,这让它的邻国伊拉克感到十分担心。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兰国家,两国的伊斯兰教徒中多以什叶派教徒为主,但掌握伊拉克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而逊尼派和什叶派在历史上矛盾不断。

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是世俗政权,他主张建立一个现代化强国,再逐步实现阿拉伯世界的联合和统一,不可否认,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凭借出口石油快速改变了国内经济的落后局面,不断加强国家基础建设,建立了初步的系统的民族工业体系,为大规模建设国家经济、军事、政治等奠定了基础,两伊战争前,伊拉克已经改头换面,发展成为了一个经济实力不容小觑的国家,在阿拉伯国家中处于前列。而伊朗向伊拉克输出革命的企图遭到了伊拉克的强烈不满。

与伊拉克日渐强盛的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国内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危机同时爆发:劳动力短缺、财政赤字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等,而霍梅尼为了巩固新政权,对军队展开大规模清洗,严重破坏了整个军队的作战和指挥系统,直接导致伊朗的军事实力大幅下降。从经济到军事,伊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时,萨达姆嗅到了血腥味,开始以各种手段介入伊朗国内的社会矛盾,并不断要求修改此前签订的《阿尔及利亚协议》,当然,尽管伊朗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但霍梅尼也没焦头烂额,反而还有精力介入伊拉克,策动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开展刺*高级官员的行动。日趋紧张的宗教矛盾也为伊拉克主动挑起战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个人恩怨难解

另外,霍梅尼在遭到巴列维王朝打压流亡伊拉克期间,萨达姆曾对霍梅尼进行了严苛的监视,不准其发表任何宗教言论,就这样,在伊拉克变相被囚禁了13年的霍梅尼,最终还是被萨达姆驱逐出境,两人的梁子也就此结了下来。

民族矛盾

从两国的人口构成上看,伊朗以波斯人为主,伊拉克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中主要是由阿拉伯人组成,两族人民的历史矛盾由来已久,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都是少数民族,权益得不到保证,因此,双方都支持以各种方式包括战争来实现民族统一。

以上种种因素都在一步步将两国推向战争边缘,1980年9月16日,从苏联获得大量军事支持,同时也获得美国经济援助的伊拉克,让萨达姆自信膨胀,向伊朗宣战:

“我们一直等待着伊朗依照协议归还领土,但伊朗并未归还。现在,我们必须用士兵的鲜血,依靠武力夺回来!我们有权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只要有正当性,我们就会据理力争!”

尖端武器齐上阵,中世纪战术惹笑话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间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正式打响。当天清晨,伊拉克出动战机对伊朗境内的15座重镇和空军基地发动空袭,23日夜间,1200多辆坦克开道,约7万伊拉克大军兵分三路从北、中、南向伊朗进攻,初期仓促迎战的伊朗军队节节败退,伊拉克顺利占领400多平方公里的伊朗领土。

之后,伊拉克集中主要兵力围攻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但由于该地易守难攻,加之赶上雨季,伊拉克的坦克部队深陷泥泞,成了伊朗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最终,伊拉克以牺牲5000名士兵的代价,艰难拿下边境重镇霍拉姆沙赫尔。

伊朗摇摇欲坠之际,霍梅尼在全国发布动员令,在宗教热忱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双重感召下,伊朗人民一批又一批奔赴战场,这让战争逐渐进入胶着状态。

1981年9月,伊朗在阻止了伊拉克的进攻态势后,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开始大规模反攻,10多万兵力发起阿巴丹反击战,成功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之后,伊朗乘胜追击。

1982年3月下旬,伊朗又先后打死打伤2.5万伊拉克士兵,俘虏1.5万人,伊拉克上百辆装甲车、坦克或被击毁,或落入伊朗手中。

6月10月,伊拉克主动挑起的战争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效果,单方面实施停火,并宣布继续承认双方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利亚协议》,6月29日,伊拉克军队基本撤出伊朗。

持续时间近两年的战争看似以伊拉克军队的失败而终结了,但现实是,两伊战争却进入了第二阶段,伊拉克宣布停火不到两周,伊朗就调集12万兵力,进入伊拉克境内作战,发动了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激烈交锋,于9月底,控制了伊拉克境内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10月,伊朗军队继续深入伊拉克境内,威胁巴格达安全,伊拉克开始组织反击,最终,于1984年3月,成功阻滞了伊朗的攻势。

伊拉克在进入本土作战后,显得游刃有余,设下密集的地雷阵、构筑起复杂的防御工事,伊朗一次次发动人海战术冲向伊拉克阵地,导致大量伊朗士兵在伊拉克守军的炮火下丧生,双方使用的武器虽然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但作战形态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双方反复拉扯,损失惨重。

伊朗迟迟不肯停火,伊拉克开始转变作战方式,发射导弹袭击伊朗境内的多座城市,作为报复,伊朗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段,战争也进入到了“袭城战”阶段,无数居民流离失所,建筑被夷为平地。

1986年2月,9万伊朗士兵发动代号为“曙光——8号”的作战行动,切断伊拉克的出海口,一举攻占了伊拉克南部最大的石油港——法奥。被惹怒的伊拉克随即使用生化武器进行反击,成千上万的伊朗人牺牲在了这场战斗中。与此同时,伊拉克发动的“袭船战”还在持续升级。

为了让伊朗停战,伊拉克在地面和海上主动出击,甚至还多次使用化学武器,并利用空中优势,发动了“袭船战”,无差别轰炸进出波斯湾的油轮,这一做法自然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先后向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提出护航要求,美苏相继派出军舰进入该地区,更加剧了海湾局势的危险态势。对此,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但未能及时落实。

1988年,两伊战争终于出现转折,2月到4月,双方互相在对方的城镇投下了数百枚导弹,一场前所未有的“袭城战”正式拉开,此后,伊拉克开始逐渐占了上风,4月,伊拉克军队经过两天激战,终于收复了被侵占两年之久的法奥。

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

最终,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两难下,被迫接受了联合国598号决议,1988年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标志着持续了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终于结束。

8年战争期间,双方两败俱伤,没有赢家,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而战争结束后,两国的分界线也恢复到战前一样的情况

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伤亡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

两伊战争被认为是“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最典型范例,出动的武器装备除了原子弹外,几乎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上了,但就这样打了8年,却打得双方民不聊生,经济倒退几十年,谁也奈何不得谁,最终只能选择停战。

8年战争轰然打响,西方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伊拉克当年主动挑起与伊朗的战争不是心血来潮,从当时的国情来看,伊拉克这么做是有底气的,依靠石油经济积累了巨额财富,武器库里装满了各种苏联武器,而伊拉克和美国的关系也很不错,反观伊朗,真可谓“身边无兄弟,远方无战友”,自家内部还在同室操戈,清洗自己人。

于是,1980年,一场稀里糊涂的两伊战争就这样开打了,原本打算速战速决的伊拉克没想到,尽管伊朗的综合国力不如自己,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伊朗很快便构筑起了防线,并将战役拖进了持久战中。为了战胜对方,双方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向西方国家大规模进口武器装备,“谁的武器够多够先进就能打赢战役”似乎成为了双方的共识。

一般来说,一旦爆发战争,国际社会通常会实行武器禁运,维持被禁运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或者是两大阵营各支持一方,向被支持方提供军火,但是,这次的军火贸易不仅突破了禁运限制,还突破了阵营界限,连一些小国的军火商都参与了进来,毫无政治限制,许多国家都是同时向两伊双方兜售武器

就连和伊朗向来不对付的美国、以色列,也以“政治试探”“交换俘虏”等名义,偷偷向伊朗输送武器装备、导弹等,和美以偷偷摸摸不同的是,苏联则光明正大向双方兜售武器,大发横财。

除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大国外,参与这次军火交易的还有很多小国,如巴西曾一次性出口数百辆响尾蛇装甲车,南非输送了大量G-5榴弹炮,瑞典、奥地利等国也相继出售先进的武器装备,就这样,两伊用石油积攒的巨额财富,最终又全部兑换成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而这些财富又流进了军火商的口袋中,让世界尤其是西方军火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是,从战争过程来看,与时俱进的只有花大价钱买来的武器装备,而双方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却是买不来的。以国内军工企业的技术和生产水平,根本无法供应这些先进武器的零配件,就连弹药也主要依靠国外供应,此外,士兵作战水平有限,对很多引进的先进武器如苏制“萨姆”、T-72坦克、米格-23战斗机的掌握相当困难。

这也导致双方空有武器,最终却只能采用人海战术为自己的尖端武器开辟道路,到头来,还以损耗最严重的“袭城战”“袭船战”等威慑和切断对方生命线的方式迫使对方屈服。

有意思的是,8年战争结束后,两伊双方却都各自宣布自己是胜者,但在现实里,他们都是输家,甚至输的比战前还落后,耗干了两国国力,耗尽了和平的最后期望,再次加深了两国的恩怨。而真正的赢家是以美苏为首的域外国家,他们在战争中大发横财

战后的伊拉克,面临巨大的重建压力和还债负担,尤其是国内遭受重创的石油工业,而阿拉伯河流域受旷日持久的战争影响,短时间内难以通航更让伊拉克雪上加霜,寻找一个新的出海口成为当务之急,但这时,曾在两伊战争期间向伊拉克提供140多亿美元的科威特,突然落井下石,索要借款,并在两国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石油,这让两国矛盾迅速激化,此前的盟友关系也变成了敌对关系,因此,入侵科威特成为了伊拉克的最佳出路。

刚刚结束的两伊战争也在悄然间开启了海湾战争的序幕。之后,中东地区更加变成一盘散沙,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悉数粉墨登场,这里成为了西方大国博弈的角斗场,美国为了建立起石油-美元体系的金融霸权,向世界展示了一场什么叫做速战速决的现代战争,深刻震撼全球,也改变了人们对于现代化作战的认识。

尾声:越打越糊涂

1980年9月22日到1988年8月20日,持续近8年时间的战争结束后,两伊的实际边境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战争的消耗却一点不少,从人员士兵、武器装备到国内经济基础等,两国的国力被严重削弱,伊拉克也从战前的富裕国家、军事强国沦落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

这场对两伊双方来说越打越糊涂的仗,却让世界大国的军火商们借此大卖军火,检验武器效能的同时,又赚足了外汇。

两伊战争启示我们,装备现代化武器的同时,还要武装战士的头脑,空有装备最后只能沦为别人的活靶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