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和庞统身份互换,蜀国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果诸葛亮和庞统身份互换,蜀国会发生哪些变化?

首页战争策略真三国策更新时间:2024-05-11

已经成就的历史虽然不能够再进行改变,但是却并不影响我们为之进行畅想。因为历史上那些已成定局的“成王败寇”在我们的眼中无一不有着巨大的“缺憾”。

比如说东汉末年的三国演义,每当人们读到《三国演义》一书的后期,总是会长叹一口气,不仅感慨诸葛丞相一生谋划终成空谈,也会叹息曹魏的最终结局。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总不免产生一种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把自己代入到三国时期中去,用超越了那一时期的目光去成就最终的伟业。

当然了,虽然我们做不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可以试想一下那些三国中著名的人物。如在三国早期就死在了“落风坡”的凤雏庞统,要是他和卧龙诸葛亮互换了一下身份的话,又会使得历史发生怎么样的改变呢?

卧龙与凤雏的性格差异

“卧龙凤雏”这两个被誉为“得一可安天下”的人,和记载相对较少的“凤雏”庞统来说,贯穿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卧龙”诸葛亮则要更加明显一些。

首先是庞统,这个出现在诸葛亮之前的人物,也是促使刘备取益州的重要人物。要不是当初庞统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取益州的策略,刘备可能连最初发家的机会都不见得会有。这一点,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策》都有着详细的记载。在庞统投靠了刘备之后,就曾向刘备进献取益州的三条策略。在庞统献上的三条策略中,我们就完全能够分析出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差别。

刘备和刘璋决裂的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之后,庞统就对刘备说,他这里有三条拿下益州的策略。他认为最好的,就是直接派一支轻骑直接攻进成都,拿下刘璋和他手下的一众文臣武将,然后以益州为据点,留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钉子在中原。其次就是一点一点的蚕食益州,先把刘璋手底下的军事将领一个个*掉,然后坐等刘璋投降。最下乘的则是直接放弃益州这块土地,继续回他们借来的荆州窝着。

这三条计策正好向我们展示出了庞统这个人“为达目的不顾一切”的态度,将凤雏和卧龙之间的区别完完整整地呈现了出来。从这两个人的性格上来分析的话,卧龙诸葛亮的性格更偏向于“治国”,而凤雏庞统的性格则与诸葛亮之间的性格差异较大,是更偏向于“治军”。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在性格上面的差异,才使得卧龙凤雏这两个人之间的“互换”具备了可能性。

互换之后有什么明显差距?

其实把卧龙和凤雏两个人进行转换的想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存在可行性的。读过《三国策》的都知道,凤雏庞统根本就不是死在“落风坡”下面,而是死在进攻益州的途中,也就是那场打了足足一年之久雒城之战下面。

在正史的记载之中,刘备和庞统率军围攻雒城,但经历了一年时间却依旧没有攻下,于是就让诸葛亮带领张飞和赵云出荆州,率军前来支援。在这个时候,和诸葛亮是老相识的庞统自然是开始着急了。正所谓“文人相轻”,万一诸葛亮来了之后雒城就被他攻下来了,那岂不是代表着他这个和“卧龙”齐名的“凤雏”,实际上并没有江湖上流传的那么优秀了吗?

于是乎,在诸葛亮抵达雒城之前,庞统亲自入阵,带着士兵攻城。但由于庞统此前并没有任何有关于战场的经历,虽然他在军事上面才能不输于诸葛亮,但是奈何流矢不长眼,一箭把庞统从城头上射了下来。就此,“卧龙凤雏”两者尽得的刘备痛失一臂。

如果说一开始围城一年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的话,诸葛亮也不会因为庞统带军来援就像其那样亲自下场。哪怕庞统会因此嘲笑他,诸葛亮也不会做出什么反应。

这一点,从后来诸葛亮的每一次亲征都能够看得出来。因为无论是几次北伐或者是南征,诸葛亮都是属于那种坐镇中军运筹帷幄的人所以要是想让诸葛亮像庞统那样亲自出击,除非把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的性格也做一个置换

但要是把两个人的性格也换了,那不就等于是把诸葛亮和庞统的行为方式也做出了一个置换吗?这样一来,诸葛亮就成为了擅长“治军”而不是“治国”的人,一开始给刘备进献计策的人也就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了。

三国局势不太可能发生改变

就算诸葛亮真的因为亲自出战而死在了雒城城头,庞统代替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三国之间的形势分布依旧不会得到太大的改变。不仅不会改变,诸葛亮这一“治国能臣”地离去,还会使得刘备在降服益州士族上面花费更大的精力,从而使得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变得迟缓。要是再加上后来法正的死去,刘备能够安心在益州坐稳的可能性又会大大降低

把庞统好诸葛亮进行互换也并不是全无好处的。比如说要是庞统还在的话,刘备即使在关羽死后亲征东吴,也不会像历史中记载的那样,被陆逊这个“东吴小将”在夷陵之战中搞出一个什么“火烧连营七百里”来。毕竟当年在赤壁的时候,面对孙刘联手的曹操已经吃过了这么一个大亏了。八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完的故事放在后世,也是能够让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操作

而免去了夷陵之战的大败,蜀汉的军事实力就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保留,指不定“白帝城托孤”的事件就不会发生,而刘备也就能够在多活几年。到了这个时候,依据庞统的性格来算,很大概率依旧会劝刘备再度和孙权联合一起抵抗在北面越来越强大的曹操。

虽然和东吴联合这件事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也得到了完成,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后来诸葛亮在北伐时,每一次率领的军队也就一两万人,而非夷陵之战时的“举国之力”。

说到北伐,要是把诸葛亮换成庞统的话,魏延那条“子午谷奇谋”想必也就不会被否决。因为按照庞统的想法来,只要能够取得成功,别说是一条带走几千人马的“奇谋”了,只要这个计策能够成功,哪怕是分走一半的军队庞统也会乐呵呵的干。

结语

把诸葛亮和庞统进行置换毕竟只是我们现在的臆想,虽然谁也没办法去想万一真的是这样会怎么办,但是就从这两个人性格上面的差异来看的话,想必也和文中所写的相差不大吧。“卧龙凤雏”这个名号不就正好把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但是在更大的方面,比如什么三国局势上面的改动,恐怕也不是换了这两个人就可以决定得了的了。因为决定了局势变化的从来就不是这么文臣武将,而是三国土地上生活着的普通百姓。否则的话,后来也就不会出现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名言了。

所以说,与其去计较什么“卧龙凤雏”之间的“物理反应”,还不如去关注一下“民心”这方面的“化学反应”。

如果诸葛亮和庞统身份互换,蜀国会发生哪些变化?

性格不同的诸葛亮和庞统,如果互换身份,三国局势会改变哪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钟消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