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的皇帝往往会根据其生前作为或在祖庙中的地位评定谥号或庙号,用以代替其姓名进行称呼,如康熙、雍正是年号,唐高祖、唐高宗是庙号,汉文帝、汉武帝是谥号。那么西方的国王和皇帝又是怎么来称呼的呢?
与中国人复杂多样的姓名不同,欧洲人的名字显得单调许多,所以我们在看好莱坞电影电视剧时经常会发现很多人都叫约翰、迈克、萨姆之类的。
而在中世纪时,欧洲人的名字更是少得可怜,所以这就给后世史学家以及喜欢欧洲历史的人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你会发现无论英国、法国还是德国,他们的君王大多都叫“亨利”、“腓力”、“查理”、“威廉”、“路易”等,这些名字源于高贵的家族或先贤,所以许多后世君主乐于让自己与先辈同名。
比如,英国有八个爱德华,八个亨利,六个乔治;神圣罗马帝国有七个亨利,七个查理;法国有十八个路易,十个查理;其他诸如波兰、拜占庭、西班牙等国也同样如此。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为了便于区分,后人往往会根据其在该国历史上出现的顺序,加上“一世”、“二世”用于区分。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意为其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叫“伊丽莎白”的英王。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不同,“某某二世”不一定是“某某一世”的儿子,两者之间可能要差了很多辈,甚至是毫无关系。
比如英国的“亨利一世”和“亨利二世”中间还隔了一个斯蒂芬国王,亨利一世是亨利二世的外公。而“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两者之间则隔了四个国王近两个世纪。
加序号的方式看上去似乎解决了国王重名的情况,但这仅限于一国之内,却避免不了不同国家出现重名重姓和重序号的情况发生。
比如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有叫“亨利一世”、“亨利二世”、“亨利三世”的,而叫“威廉一世”的国王则有七个之多。
所以如果我说“亨利二世”,不提哪个国家的国王,相信你们很难分清我到底在说谁,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每次都要在主语前加上“英王”、“法王”、“德皇”之类的,真的不是为了凑字数。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除了上面这个问题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情况,就是由于欧洲中世纪复杂的联姻和分封关系,导致一个人可能身兼数国国王和皇帝。比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查理五世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时也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同样的“伊丽莎白”女王按英格兰谱系算是二世,而按苏格兰谱系算应该称为“伊丽莎白一世”。
这还只是统计的皇帝和国王,如果算上大大小小的封爵,情况就更加复杂得多,所以单以名字加序号的方式显然无法区分欧洲大小各国多如牛毛的君主。
可能有人要说了,既然单以名字无法区分,那加上姓氏呢,抱歉,也行不通。比如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四代法国国王,都叫路易,都姓波旁,怎么区分。
因此,除了上面说的名字加序号外,人们还会用另外两种方式加以辅助来区分欧洲各国的王侯。
一是,出生地加姓名。比如英王爱德华二世因为出生在卡纳芬城堡,因此被称为“卡纳芬的爱德华”、法王亨利四世出生在纳瓦拉王国,被称为“纳瓦拉的亨利”,英王爱德华三世之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出生在刚特,被称为“刚特的约翰”。但这种命名方法多用于封爵,或国王加冕之前的称呼。
英王爱德华二世
另一种方式,就是为这些重名的君王加上各种各样、有代表性的绰号,这些绰号一般很少出现重复,所以无论是对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人来说,都能够更快速、清楚地分辨所对应的君主。这些绰号五花八门,有褒有贬,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生理特征型法国国王获得此类绰号的居多。
“矮子”丕平:据说他的身高较矮,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却很高,他是查理曼大帝的父亲,他废除了墨洛温王朝最后的国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
“秃头”查理:查理曼的孙子,他与日耳曼的路易和洛泰尔签订《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查理成为西法兰克国王,因为谢顶被戏称为“秃头”。
此后,法国又陆续出现了“口吃者”路易、“胖子”查理、“胖子”路易等国王,基本上没有一个好听的,直到卡佩王朝的“腓力四世”才获得了一个“美男子”的绰号。
其他国家的君王也不乏此类的绰号,比如电影《勇敢的心》中那个残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其中一个绰号就是“长腿”,据传他的身高挺拔,双腿十分修长。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也是此类型绰号,据传他的胡子火红如血,所以意大利人称他的胡子是由被他侵略*戮的意大利人鲜血染成的。
2.事件功绩型“征服者”威廉:英国诺曼王朝的开创者,1066年他从法国诺曼出发远征英格兰,打败了当时的英王哈罗德,便以“征服者”自居。
“失地王”约翰:金雀花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因为在位期间多次与法国交战,并损失了大部分在欧陆的领土而得名。
“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因为疯狂残害新教徒而获得此绰号。
童贞女王: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因为终身未嫁,获得“童贞女王”的美誉。
“铁锤”查理:上面提到的“矮子”丕平的父亲,虽然他当时仍是墨洛温王朝的宫相,并非国王,但大权在握,算是无冕之王,因为图尔之战大败阿拉伯军队,获得“铁锤”美誉。
捕鸟者:萨克森王朝(德国)第一位国王亨利一世,因为在被人通知当选国王时,正在封地内捕鸟,便得到了“捕鸟者”的外号。
英国女王“玛丽一世”
3.穿着服饰型英王“亨利二世”是金雀花王朝(又称“安茹王朝”)的开创者,因为他总是习惯身披短斗篷,所以人送外号“短斗篷王”。
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因为在作战时常穿一身黑色铠甲而得名。黑太子的最大成就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与他的父亲在克雷西会战中大败法军,取得百年战争中首战的胜利。
伊莎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她与堂弟及丈夫费迪南二世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将阿拉伯人逐出了伊比利亚半岛,并且在1492年资助哥伦布探索新大陆,因为她平日里喜欢身着一身白衣,被人称为“白衣女王”。
伊莎贝拉一世
4.性格特征型“疯女”胡安娜是伊莎贝拉一世的次女,在17岁时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菲利普政治联姻,胡安娜深爱他的丈夫,但菲利普风流成性且与他的岳父争夺王位导致胡安娜精神异常。据说在菲利普死后,胡安娜仍然抱着他的尸体同眠。因其一系列疯狂举动,被人称为“疯女”。
“狮心王”理查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第二任君主,他参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在回国图中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拘捕扣押,被要挟了大笔赎金。据说他在与德皇辩论时气势豪迈,声如洪钟,犹如一头雄狮,因此获得“狮心王”美誉。
俄国历史上首位沙皇伊凡四世,残暴成性,除了对臣民严厉压榨之外,还将儿媳杖打流产,儿子找其理论也被其杖打致死,因此后人称呼他为“雷帝”或者“恐怖的伊凡”。
伊凡雷帝*子油画
除了上面这些知名的君王外,还有法国的“懒惰者”路易五世、“勇敢者”腓力三世、“智者”查理五世等等。
5.宗教信仰型欧洲中世纪的人们普遍信仰基督教,列国君王也不例外,因此以宗教信仰而得绰号的君王也不在少数。
“殉道者”爱德华,诺曼征服前的英国国王,在位期间被继母所*。继母为了获得民众的原谅,修建了许多修道院用以赎罪。爱德华的死间接促进了英国基督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被人称为“殉道者”。
“虔诚者”路易,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之子,在位期间镇压了他侄子的造反,并将其折磨致死。后来路易忍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折磨,在各主教和贵族的见证下,脱下王袍,赤足跪在教堂前,接受鞭刑,进行忏悔和赎罪,因其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被称为“虔诚者”。
路易九世,法国卡佩王朝的国王,因为信仰虔诚且接连发动两次十字军东征,故在死后不久便被追封为圣徒,后世称其为“圣路易”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圣路易的黄金时代”。他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的楷模。
路易九世
“无柄之剑”上面我们提到的“捕鸟者”亨利一世还有一个绰号叫“无柄之剑”,这是因为亨利一世在加冕时拒绝举行涂油礼或诸如此类的任何宗教仪式,因而在宗教意义上,亨利不是一位合法的国王。
除了上面这五种命名方式外,还有以年龄命名的,如“孩童”路易、“长者”爱德华;以“某某大帝”、“某某王”命名的,如“阿尔弗雷德大帝”、“腓特烈大帝”、“太阳王”等等。欧洲中世纪王国、诸侯林立,交错复杂,所以大小皇帝、国王、封爵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各种绰号也是稀奇古怪,不一而足,在此就不过多罗列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