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名将录07—赵国战神李牧

春秋战国名将录07—赵国战神李牧

首页战争策略战神录名将传更新时间:2024-05-11

战国四大名将我已经写了3位,其实若是按出场顺序的话,廉颇应该是在李牧之前的。但是,有很多人都觉得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牧才是四大名将之首。所以我也就很想将两位名将做一个对比,看看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很多人觉得哪个将军比较厉害就看他打了多少大仗,占领的多少地盘,*了多少人。因为数字代表量化的东西,毕竟让别人信服也要提供事实证据。

白起的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足以令世人胆寒。更何况还有伊阙之战,破楚之战。李牧的战绩就没有那么辉煌了。李牧也是一个常胜将军,在守护赵国边疆的时候,一战击败匈奴。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后,依旧带领赵军攻破燕国,还2次击败秦国。可以说当时赵国就是靠李牧这一个名将苦苦支撑,在李牧遭受反间计被*后,赵国旋即灭亡。

白起能带领秦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和白起的个人战争指挥能力有关系,但是和秦国强大的战争机器更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白起是带领一群猛虎在作战。凭借着商鞅变法之后的军功激励和巴蜀之地的强大经济实力,秦国想败都难。长平之战其实就是典型的战略消耗战,赵国在国力支撑不住的无奈下才换赵括主动出击。

李牧带领的赵军仿佛一群绵羊,正是这一群绵羊也把秦大将桓齮败了。

遗憾的是白起与李牧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两人并没有交过手。白起自*是在公元前257年,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公元前246年以后。

一战破匈奴

破匈奴是李牧的成名之战。从中就可以看出李牧具有大将风范。所谓的大将风范就是:我有我的原则,即使君王也改变不了。

中原王朝对抗匈奴时,一直面临的问题就是,骑兵不如匈奴,*不占优势。所以李牧就不与匈奴在野外交战,敌人进攻我就后退进入营垒。有点游击战的味道。坚壁清野,每次匈奴也捞不到好处。此间,李牧就抓紧时间练兵,养精蓄锐,然后通过诱敌深入,一战而击败匈奴。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名将就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定胜负。

连却秦军

公元前233年,桓齮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叠惨遭冤*

秦国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一代名将就这样被冤*了,而赵国也自毁长城,在李牧被*三个月后,赵国灭亡。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