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盆景园是海派盆景的发源地。2017年,盆景园在改建之后试开园。但相信很多游客朋友还没有系统游览过盆景园,上海植物园为大家奉上游览攻略。
路线一:精华游览路线
途径景点:《锦绣河山》、《松鹤延年》、《松掩霞石》、《百步云梯》、《苍松迎客》、《岁寒三友》、《四季园》、《铁骨铮铮》、盆景博物馆等。
适用人群: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浏览盆景园内的精华盆景游客。
《锦绣河山》
《松鹤延年》
《松掩霞石》
路线二:深度游览路线
途径景点:《锦绣河山》、《松鹤延年》、《松掩霞石》、《四季园》、《铁骨铮铮》、山石盆景馆、盆景博物馆、《枯荣相济》、《百步云梯》、《苍松迎客》、《岁寒三友》等。
适用人群:希望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了解盆景园内的盆景及文化。
《苍松迎客》
山石盆景1
山石盆景2
岁寒三友
盆景园的前世今生
早在抗日战争前,虹口区花园路上就有十二家日本侨民开设的园艺场,专门生产经营从日本进口的花卉、盆景。据已故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殷子敏回忆,当时他随父殷祥林在自家开设的祥顺农场工作,经常骑自行车去这些日本人开设的园艺场送货。1949年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批盆景,并将它们集中于龙华苗圃。
1954 年,上海在人民公园举办首届菊花展览,盛况空前。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这次展览的门票收入用于收购盆景,于是派员赴各盆景产地搜集盆景佳作。有些昔日达官贵人家遗存的盆景也被收购,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
据老职工回忆,经常整船的盆景从水路抵达张家塘上岸。通派二弯半的罗汉松、扬派云片式的黄杨、徽派的龙游梅、川派的各种式样的银杏……包罗万象,为龙华苗圃盆景收藏打下了丰富基础。
1954年始建龙华苗圃时,正赶上公私合营的热潮,上世纪知名园艺家黄德邻老先生的私家花园——黄家花园中的许多盆景也移到了龙华苗圃。后来的动荡年代,因为老领导和老同志的极力保护,盆景受损不大。
1974年龙华苗圃改建为上海植物园盆景园,1978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2016年3月,上海植物园盆景园重新改建和规划,并在一年后向公众试开放。
盆景园除了供观赏游览外,园内盆景还承担了上海重大活动的室内布置任务。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上海时,就在其下榻的套房内放置了一盆树干深裂、苍劲古拙、形态奇特的锦松盆景,尼克松误以为是一件工艺品,后得知是有生命的盆景时啧啧称奇。
道法自然
一株百年五针松,一大一小,一前一后,躯干斑驳嶙峋,苍劲古朴,枝片层叠有序,松下是几只仙鹤悠然自得。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入口处的这盆《松鹤延年》大盆景,俨然是盆景园的一张名片,不仅游客们纷纷与之合影,它也吸引了不少名人在此驻足,它还在1985年见证了时任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德拉波和上海市长汪道涵签署两市发展友好关系协议。
步入园内,一盆盆海派盆景便映入眼帘。盆景艺术大师邵海忠说,海派盆景以“师法自然、苍古入画、屈伸自如、刚柔相济”的独特艺术风格,与岭南派、扬派、苏派、川派并称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上海植物园是珍藏、研究海派盆景的基地,精品佳作荟萃,其中的松柏类盆景,是无可争议的国内之最。
“道法自然”,植物园盆景园出口处匾额上的四个大字,可谓是概括出了海派盆景的精髓。
中国的盆景,讲究一个诗情画意。邵海忠认为,“诗情画意”是盆景的最高境界。盆景园中有一盆黄山迎客松,名为《闲寻旧踪迹》,便是取自周邦彦词作《兰陵王·柳》中的“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园中还有一盆明朝传下来的古柏《枯荣相济》,躯干拙顽枯雅,而枝条皮层滋润油亮,上翠下枯,显示出古柏的老劲雄放。
盆景活了上百年,一枝一叶都承载着历史。此外,装盆景的不少盆子都是古盆,随着盆景一直传承了下来,“游客不小心打碎一个盆,可能就是打碎了一件古董。”盆景园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娟呼吁,请大家爱护盆景,文明游园。
图片:上海植物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