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不是建在浮萍上的广东。
30年改革开放,人们看到的是广东的高楼大厦,广货粤音,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作为坚实基石的土地。
而且,正因广东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土地方面的困难来得早,更艰巨。
一方面,经济发展、企业落户需要土地;另一方面,农用地征用被严格控制,农民赖以生存之本需要切实保障;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甚至出现“无地可用”现象。
广东的改革,本身就需要在土地上不断腾挪,在这其中,责任田转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分类处置闲置地、盘活低效用地……这些改革措施记录着广东人的脚印,也为中国土地改革的“过河者”,留下一颗颗“有价值的石头”。』
【责任田转包】
农夫、山泉,还要有多一点田
如果套用城市里的说法,兴宁市新陂镇上长岭村秀兴村民小组的李平球算是“老板”,番禺大岗庙贝村村民冯月珍算是“打工仔”。
李平球是位老拖拉机手,家里备齐了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喷灌机等农业机械,可自家只有不到三亩田,农机、农具派不上多大用场。
他在本村和叶塘镇共承包了20多亩农田,将这些原本丢荒的土地聚在一起,选用良种良方,利用农业机械,光是每年两造的高产稻谷,就大有赚头。
冯月珍把自家的5亩地租给东升农场,并成了农场的工人,“自己做工在农场做工每个月有800元,农场的租地费有1100多元,每年村里还会给1万多元的分红”。
故事的背景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一些农民进城后无暇打理老家责任田,造成部分农村地区农田丢荒、农地浪费,而留守在家的农民依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正是这种“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局面,促使上世纪末开始,粤东、粤北山区着手探索农民之间的责任田承包,通过租、换、转包等形式,把一块块丢荒的责任田集中到少数留守山区的农民手上,推进规模化农业生产。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本世纪初,广东的农用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25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93%。土地流转方式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小调整、入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其中,珠三角地区流转土地面积为179.9万亩,占该地区耕地的18.74%,占全省流转规模的70.5%。
回顾广东的农用地流转探索可以发现,流转地域遍布全省,流转对象多种多样。
惠阳岚昌公司租地2.5万亩种植南洋楹,为外商租地;曲江小坑林场向周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户租地22万亩造林,为事业单位租地;而活跃在广州、清远等地的种菜、专业种养大户则属村集体外的个人承包;而类似李平球这样的承包责任田方式则属于本地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不难发现,上述所有农地流转后,依旧用于农业用途,且成为规模化经营。
广东的农地流转实践表明,通过放活土地使用权,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
『广东不是建在浮萍上的广东。
30年改革开放,人们看到的是广东的高楼大厦,广货粤音,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作为坚实基石的土地。
而且,正因广东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土地方面的困难来得早,更艰巨。
一方面,经济发展、企业落户需要土地;另一方面,农用地征用被严格控制,农民赖以生存之本需要切实保障;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甚至出现“无地可用”现象。
广东的改革,本身就需要在土地上不断腾挪,在这其中,责任田转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分类处置闲置地、盘活低效用地……这些改革措施记录着广东人的脚印,也为中国土地改革的“过河者”,留下一颗颗“有价值的石头”。』
【责任田转包】
农夫、山泉,还要有多一点田
如果套用城市里的说法,兴宁市新陂镇上长岭村秀兴村民小组的李平球算是“老板”,番禺大岗庙贝村村民冯月珍算是“打工仔”。
李平球是位老拖拉机手,家里备齐了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喷灌机等农业机械,可自家只有不到三亩田,农机、农具派不上多大用场。
他在本村和叶塘镇共承包了20多亩农田,将这些原本丢荒的土地聚在一起,选用良种良方,利用农业机械,光是每年两造的高产稻谷,就大有赚头。
冯月珍把自家的5亩地租给东升农场,并成了农场的工人,“自己做工在农场做工每个月有800元,农场的租地费有1100多元,每年村里还会给1万多元的分红”。
故事的背景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一些农民进城后无暇打理老家责任田,造成部分农村地区农田丢荒、农地浪费,而留守在家的农民依然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正是这种“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局面,促使上世纪末开始,粤东、粤北山区着手探索农民之间的责任田承包,通过租、换、转包等形式,把一块块丢荒的责任田集中到少数留守山区的农民手上,推进规模化农业生产。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本世纪初,广东的农用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25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93%。土地流转方式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小调整、入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其中,珠三角地区流转土地面积为179.9万亩,占该地区耕地的18.74%,占全省流转规模的70.5%。
回顾广东的农用地流转探索可以发现,流转地域遍布全省,流转对象多种多样。
惠阳岚昌公司租地2.5万亩种植南洋楹,为外商租地;曲江小坑林场向周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户租地22万亩造林,为事业单位租地;而活跃在广州、清远等地的种菜、专业种养大户则属村集体外的个人承包;而类似李平球这样的承包责任田方式则属于本地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不难发现,上述所有农地流转后,依旧用于农业用途,且成为规模化经营。
广东的农地流转实践表明,通过放活土地使用权,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