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战役德国为什么战败(库尔斯克战役对德国损失有多大)

库尔斯克战役德国为什么战败(库尔斯克战役对德国损失有多大)

首页综合大全更新时间:2025-06-11

库尔斯克战役德国为什么战败,库尔斯克战役对德国损失有多大

我认为德军在库尔斯克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失去了最佳进攻时机,实际上进攻的最佳时机是在1943年3-4月份,而不是真正发动进攻的7月份。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当德军发动进攻的时候,苏军的防御已经十分完善,而且还集中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和装备,德军要实现进攻异常困难,这个时候盟军也登陆了西西里,导致了该战役的最终失利。

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胜的苏联红军乘胜追击,德军节节败退。曼施坦因主动放弃一些重要据点,诱敌深入,他抓住苏军战线过长的弱点,在哈尔科夫发起反击,重创苏军。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哈尔科夫反击战结束后,在库尔斯克地区两军阵线上形成了一个凸出部。两军陷入僵持,一场著名的坦克大战即将展开。

库尔斯克会战,一场大规模对攻战,一场坦克大战。德国天才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与苏联著名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的一场对决。

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双方共投入约280万兵力,8000辆坦克。

其中7月12日双方共有1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后被人们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成为一个传奇。战斗结果是德军进攻受挫,苏军全面反击,获得了会战的胜利。可以说此次会战是苏德战场的一个分水岭。

装备精良的德军为什么会失败?其中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战机贻误

从曼施坦因建议进攻开始,到希特勒同意进攻,这之间一共有4个月的时间。

3月10日,曼施坦因建议发起进攻,但希特勒希望等待虎式坦克、斐迪南等新型装甲到位。

4月15日,希特勒签署6号元首令,制订“堡垒”计划,准备进攻,此时距曼施坦因提出的进攻日期已经一个多月。

5月10日,苏军已经做好防御准备。进攻的最佳时期已经失去,但德军现在进攻仍有获胜可能。

6月17日,德军参谋部反对计划,认为战机已过,但希特勒一意孤行,坚持要求进攻,直到7月5日计划才得以实施。

苏军利用这段时间设立6条防线,纵深120多英里,由大量互相紧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沟壕以及雷区组成,仅第一道防线就埋下了94万枚地雷。

第二,兵力对比悬殊

德军方面:

78万名士兵、2928辆坦克、9966门火炮、2110架飞机

苏联方面:

191万名士兵、5128辆坦克、25013门火炮、2792架飞机。

军力对比上德军全面落后于苏军。德军拥有虎式、费迪南等性能优越的坦克,但数量上不成规模。苏军的T-34系列坦克虽然性能火力不及德军,但数量庞大,足以和德军抗衡。

苏方三个方面军对德国第9和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占2.4比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1.9比1的优势。此外,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西南方面军的第57集团军和第2坦克军也被部署到了库尔斯克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在军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迁到远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同时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

经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战斗素质明显提高。德军却在这两次会战中失去大量优秀官兵,实力大不如前。

第三,战争形势

蒙哥马利和巴顿将军指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抵抗。

7月13日,希特勒抽调包括党卫第二装甲师在内的进攻主力部队回国防守,曼斯坦因没有了任何的进攻资本。

从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精锐第六集团军的覆灭,再到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可以说德军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一定胜利,伤亡比也比苏军少,但是战略上德军已经失去了主动权。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几乎被打去了脊梁。东线战场苏军原本成曲线状、参差不齐的防线变成了一条坚固的直线,可以说苏军从战争初期的惨败逐渐稳住了脚跟,缓过劲的苏军开始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和装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