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面人郎”的继承者之路

第三代“面人郎”的继承者之路

首页传奇手游八戒火龙更新时间:2024-09-21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编者按】在工业化兴起时,“手工制作”一度成为生产率低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代名词。然而,到了工业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又开始厌倦由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毫无差别和特色的产品,手工制品又恢复了活力。

“手作人”的使命是制作真正的手工制品。他们以贩售手工制品为生,以拥有卓越的手工技术为荣。

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推出“手作江湖”系列,挖掘隐秘在“手作”世界里的各色达人的故事,他们将智慧融入生活,也让手艺更加鲜活。

郎佳子彧出生在老北京的一个面人世家,是“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南方的朋友或许对这个名号有些陌生,但在上个世纪,冰心曾写下过一篇著名的文章《“面人郎”访问记》,里面拜会的面塑大师郎绍安就是郎佳子彧的爷爷,也就是第一代的“面人郎”。

而如今,不少年轻朋友认识郎佳子彧,是因为一档收视率颇高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郎佳子彧在考验记忆和思维能力的 “龟文骨迹” 关卡中,以惊人的11分51秒48的成绩脱引而出,获得第一名。

“最强大脑”、“非遗传人”、“网络红人”、“微博达人”……收获关注与喜爱的同时,郎佳子彧的身上开始出现许多的标签。但25岁的他并不迷茫,他已为自己选好了方向:用自己的方式,将“面人郎”的中国故事继续书写下去。

“面人郎”的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 郎佳子彧 图

童年里的指尖魔法

据说,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从食品演变成一种工艺品。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候的原料都是能吃的,谓之“果食”,随后到明代,被称作“面果”。清代,百业发达,面人成了观赏品,小贩还走街串巷背着柜子现捏现卖。

对于许多老北京来说,街头巷尾卖捏面人的小摊是童年里最熟悉的场景。一团团五颜六色的面团,在手艺人的手里揉着搓着,这儿捏捏,那儿捏捏,然后用小剪子剪上一刀,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或者公鸡、兔子、小狗、小猫,就像变戏法一样从指尖“蹦”出来。

不过到了郎佳子彧出生的年代,街面上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许多90后只能在庙会上或景区里“一睹为快”。得益于家族的传承,小郎佳常常能在家里看着爸爸用面团做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小时候看我爸做面人,他做的每一个步骤都让我觉得很着迷,面团在他手里迅速地变换出手和脚,特别享受。”

郎佳子彧大概 5、6岁的时,就开始跟父亲正式学做面人。

作为 “面人郎”的传承人,父亲做的作品大多与传统主题有关。但为了逗小郎佳开心,父亲也会做他喜欢的卡通人物,比如哆啦A梦、一休小和尚等等。大概5、6岁时,出于兴趣,小郎佳开始跟父亲正式学做面人。

“看我爸做,觉得他做得特别顺利,但到自己开始做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好像魔法突然不灵了一样。”

自己花了好几倍的时间,却做不出好看的作品,父亲的魔法到自己的手上就不灵验了,小郎佳的心里很失落。但这时,一向不爱夸人的父亲,表现出了难得的柔情。

“那时候年纪小,觉得做得不好看,就想把它毁了。但我爸就说做得特别好。我爸这个人在生活中真的不太夸我,但在做面人上还挺愿意表扬我。”

捏面人是指尖艺术,也是童年回忆。

父亲是个勤勤恳恳的手艺人,虽然言语不多,却常常身体力行告诉小郎佳手艺人的规矩和道理。

有一次,在庙会上看到面人摊,小郎佳便凑热闹去看别人家的手艺。

“摆摊的面人都是易捏好卖的,通常也没有时间去精雕细琢。我那会看那些面人摊,就觉得他们捏的还没我的好,于是站在旁边指指点点。这一幕被我爸看到了,他很严厉地批评我说,人家捏的时候不要插嘴,那是人家的饭碗,不能去那样评论别人。 ”

小郎佳这才明白,要做手艺人,首先要尊重别人的手艺。

三代“面人郎”

爷爷郎绍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最早扶植起来的一批民间传统手工艺人,以专捏“三百六十行”和清末民初市井人物知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冰心采访郎绍安时,他已成为享誉全国的“面人郎”,并作为代表经常去海外演出。

第一代“面人郎”郎绍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最早扶植起来的一批民间传统手工艺人。 “面人郎”公众号 图

在《“面人郎”访问记》中,郎绍安曾回忆自己以捏面为生的前半生。那时还是旧社会,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他带着爱人和孩子,走遍天涯海角,去游艺摆摊。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店也住不到,受过国名党士兵的欺凌,也受过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但幸好,他凭着一门手艺顽强地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 他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开始进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从此生活走上了正轨。

在郎佳子彧的家中,爷爷郎绍安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作品《司马光砸缸救友》至今仍完好保存着。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件作品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看上去仍然栩栩如生。

第二代“面人郎”中,年龄最小的就是郎佳子彧的父亲郎志春,出生于1960年。郎佳子彧回忆说,父亲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比较时髦的就是“样板戏”,因此这些元素常常出现在父亲的作品里。另外还有已经逐渐消失的老北京市井景象,比如卖糖葫芦的、卖小玩意的等等。

第二代“面人郎”郎志春创作的“样板戏”面人作品。《面人郎的中国故事》 视频截图

《卖小玩意的》呈现了已经消失的老北京市井景象。 《面人郎的中国故事》 视频截图

大概从13岁开始,郎佳子彧开始发现,人们会用 “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的名号称呼他。许多人也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从小背负“传承人”之名,是否会有负担?

“没什么负担,因为那时候还小,不觉得自己需要为任何东西负责,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额外的认知。”郎佳子彧说。

只是,有一个疑问在心中悄悄埋下:怎样才算把面人捏好?怎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传承人”?

这是个孤独的舞台

郎佳子彧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捏面人,但时常会觉得孤独。

“捏面人是一门很小众的艺术,所以小时候也没有什么共同做这个的朋友,而且也不像学乐器的,有自己的舞台可以秀给别人看。”

的确,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捏面人很难有自己专属的舞台,同时在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冲击下,人们往往难以跳脱对传统手艺人的印象刻板。

郎佳子彧说有一次,他受邀参加活动。到了现场后,工作人员看着他,问道:“郎佳子彧老师在哪?郎佳子彧老师在哪?”,误以为他是郎佳子彧的助手或跟班。

“人们通常觉得传统手艺人就应该是上了年纪的、穿着古典的。我觉得其实反了,我什么样就该是什么样,不应该用‘传承人’的刻板形象去定义我。 ”

传承人的头衔是一个使命,告诉自己要把东西做好,但郎佳子彧也知道,自己不能被它所束缚。

于是,郎佳子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创作一系列带有鲜明自我风格的作品,同时制作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面人文化的科普和教学。

郎佳子彧的工作室一角

郎佳子彧定期在微博和“面人郎”公众号中发布教学小视频。 微博截图

“《山海经之火神祝融》是我创作的最为复杂的一件作品,形象取自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从设计到制作,大概花了二十多天,当时查了很多的资料,我就想做一个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传统题材。”

《火神祝融》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它用色大胆,造型震撼。两条火龙富有动感的同时,面部表情也很细腻,同时祝融的形象也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打破了大众对传统神话人物的刻板印象。

《山海经之火神祝融》

用色大胆,造型震撼

另外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疫情期间,郎佳子彧向钟南山院士致敬所做的《百毒不侵·诸邪莫近》。

向钟南山院士致敬所做的《百毒不侵·诸邪莫近》

“左右两边是火神和雷神,代表着当时的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防疫医院,中间站着的就是钟南山院士。三个人物形成一个山字形,周围的山水都是我从《千里江山图》里挑选的配色和造型,想表达就是‘雷神、火神和钟南山守护着千里江山’的感觉。 ”

火神和雷神,代表着火神山和雷神山两个防疫医院。

山水的造型借鉴了《千里江山图》。

配色的局部细节

除了这些,郎佳子彧的作品还有向科比致敬的《科比名人堂》、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葛优瘫》、表达年轻人心理状态的《我》等等,这些作品既体现了年轻一代人对世界的关注,又反映了这一代人对自身的思考。

怀念科比的《科比名人堂》

结合当下流行文化的《葛优躺》

反映年轻人心理状态的《我》

反映热点事件“假疫苗”的作品

郎佳子彧说,他的目标是以捏面人为职业,靠这门手艺生活下去。

“刚开始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家人也建议说(捏面人)这门手艺能传下去就可以了,没必要以此为职业,因为这样可能过不上太好的生活。 ”

“但我说,我就想靠这个赚钱。因为我认为当传统手工艺变成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职业时,它的传承问题其实也就解决了。”

当传统手工艺变成一个养活自己的职业时,它的传承问题其实也就解决了。

风筝不断线

有粉丝曾经提问过郎佳子彧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穿越时光,想跟哪位已故的艺术家一起吃饭?”

郎佳子彧回答,第一位是自己的爷爷。爷爷郎绍安是在1992年去世,这位家族中最重要的人物,郎佳子彧从未有机会见过,关于爷爷的一切只存活在父母、亲戚讲述的故事里。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想我爷爷坐下聊一聊,说说话。”

郎佳子彧创作的传统主题的作品

郎佳子彧创作的传统主题的作品

另一位是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吴冠中曾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价值等于零。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

这是著名的“风筝不断线”理论。郎佳子彧说,他在2017年第一次接触到这句话时,心情格外激动,感觉冥冥中,自己一直坚持的事情、相信的事情,得到了印证和肯定。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觉得外来的东西更先进、更好,这导致我们对待自己的艺术时也是盲目的,自己的东西连自己都看不懂了。 另一方面也很难创造出能让大家共情的作品,换句话说,你把自己的观众丢掉了。这两方面的原因让传统艺术不再主流了。

把面人的手艺传承下去,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

因此,郎佳子彧明白,要把面人的手艺传承下去,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

“人们常说要延续传统血脉, 我的观点是,血脉这个东西并不是说需要我们像古人一样生活,而是希望我们尽可能地借用古人的智慧,去丰富现在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sjdl_2020@163.com)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栾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