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疑云]先入关、封汉王,刘邦问霸王“第一罪”存在吗?

[楚汉疑云]先入关、封汉王,刘邦问霸王“第一罪”存在吗?

首页传奇手游巴山星王合击更新时间:2024-09-22

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王赢政,以始皇帝的身份,尽情享受着把秦国变成秦朝的千秋伟业所带来的荣光。

随着几大世纪工程的陆续立项、上马、完工所带来的便利,他开启了全国巡游模式,也把自己最后交待在了巡游的路上。

始皇帝不知道,他威仪万千驰骋而过时,围观人群里有两个人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脱口而出,各自说了句载入史册的话:

一曰“彼可取而代之”,一曰“大丈夫当如此矣”。

前者年少但身材魁梧,楚人也;后者年长多了,仪表亦不凡,乃沛县人氏。两人大名我就不介绍了,反正大家都知道。

始皇的梦想是开千秋之盛世、建万世之基业。

而现实与他开了个玩笑。

不仅生前得了个暴君之名,死后其庞大的陵墓还没完全修好呢,社会矛盾就已不可调和,致使群雄毕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在这有趣的逐鹿追打游戏中,玩得风生水起、混出赫赫名望的,就有前面讲的那两位。

终于,群雄奋力合击之下,巍巍大秦帝国轰然倒下,"仅传二世而亡"。

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即汉高祖元年的颛顼历十月。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这天距秦王子婴(三世)上任仅四十六天。

大功告成!

接下来自然是“排排坐、吃果果”了。

打得尽管疯狂,分得必须绅士。

这强调封王仪式感、主持裂土分地盘的,就是那位讲过“彼可取而代之”的年轻人,名叫项羽。

先是尊楚怀王为“义帝”。至于听或不听命,到时再说;

接着,自号为西楚霸王,也就是“钦定”的诸王老大了;

再将经自己斟酌后,决定不要或不好要的土地,全部分给了功臣和六国后裔。

说实话,切蛋糕时,项羽是很用了一番心的。

为长远计,他特别注重平衡各方势力,对因战而占地为王者,大都进行了“换防"。

而那位最先入关中,并且主持过另一宗仪式(受秦降)的刘邦,则被封给了关中较为边远的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成为汉王。

看到实力悬殊、又品尝过“鸿门宴”滋味的“宽大长者”,心虽愤愤不平,但嘴上不说,默然受命。项羽与其“亚父”范增,都松了口气。随即把目光聚焦到在灭秦战事中只出工不出力的“齐王”之上了。

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汉王刘邦于当年夏四月各诸侯统一就国之时,带着自己的人郁闷地上任去了。途中,还烧了一把火,毁了连通关中的古栈道。

此举,翻译成现在的行为语言就是:早说好了的关中王,我不要了行不?我不和你们玩,我自个儿到巴山蜀水得瑟去了。

若真如此,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楚汉争霸,也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了。

这年的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奇袭雍王章邯,并迅速攻占洛阳。打了一场漂亮的闪电战。由此主动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四年之后,在项羽准备单挑刘邦的阵前。汉王高傲且鄙夷地历数霸王十条罪状,“负约"不封他为关中王位列第一!

问题是,这“第一罪”成立吗?

成书于两汉的《史记》和《汉书》两本享誉天下、地位崇高的纪传体史书,以讲故事的形式认定为“是”。

但也正是这种方法,反而让人觉得讳莫如深,是否也可以解读为因遵循“政治正确”而不得不为之?

综合起来,故事是这样讲的:

“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愿与沛公西入关。”

楚怀王熊心在综合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后,一方面,派项羽随宋义救赵,终有巨鹿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更遣“长者扶义而平定天下”,由刘邦率师西叩函谷关,终得子婴之降。

裂土分封前,各路诸侯齐聚戏上。

项羽首先征询楚怀王的意见,熊心讲“如约”。由于事关重大,项籍便与亚父私下认真商量: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汉王就国,众将不满,韩信等纷纷逃离。

为妥善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汉王刘邦审时度势,不足一月便劳师东向,击并雍翟塞等地,实有关中。

汉高祖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下河内,依言哭义帝,号召共击楚,未涉负约事”。

此后,楚汉发生直接冲突。相持数年、几番攻防,汉王渐占上风。

至汉高祖四年,两王会于广武间。汉王首次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其一即为“负约”。

又经垓下决战,项王自刎乌江,天下终归汉。

由上述引文和故事可以看出几点:

(一)约定是有的。但什么时候盟约不够明晰,可以肯定的,立约是在巨鹿之战前。最大可能是,项籍与刘邦等诸将共同拥立楚怀王后不久,作为悬赏之一,是巩固集团利益、鼓舞士气的手段。

(二)约定得比较笼统。提的是时间(最先)、行为(攻入)、结果(平定)以及地理(关中)的概念,要素多了,容易产生歧义。

(三)项、范二人不愿独担"负约"责任。在上级领导不挑担子的情况下,分析了可以变通的要素后,选择了地理上的歧义作为应对工具,且效果不错,让义帝和沛公当面都无法反驳。

(四)汉王重启战争模式,并不想也不敢直接与霸王怼。甚至尚未考虑到“名正言顺”的问题。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别人的提示下才开始举旗伐楚。刘邦市井之徒,他一到南郑自己地盘后就立即翻脸、主动开战,找的对象是雍王章邯。其所依据的“正义”逻辑就是:原来讲好了给我的东西,我只得到一丁点,其他的现在给别人了,“讲话不算数",那不行,我要抢回来!

(五)霸王贵族遗风留下了失败的隐患。关中虽为王霸之地,但项羽根本没有看上眼,不然哪有其他人的份,更不会留下“沐猴而冠”的贬义词了。他是要衣锦还乡做他的春秋大梦的。事实上,他早于刘邦入关前一个月,就封了投降的章邯为雍王。这表示即使他先攻入函谷关受秦王降,也不会当所谓的“关中王”。更何况,汉王并雍王之地后,他以诸王老大的身份去主持公道,履行霸主职责时,路途中接到汉使张良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在既成事实面前,贵族出身重言诺的西楚霸王,天真地认为汉王只要得到了整个关中就不会再挑事儿。于是,径直掉转马头平齐乱去了。

(六)“负约”第一罪的正式提出时间很晚,主要是为配合政治宣传。在胜利的曙光面前,刘汉集团得天下来源是否正义尤为重要!罗列十罪,以“负约”为首,竟然只把“*义帝”之大恶排第九,何故?只为按小至大排序,以楚王的“负的”来对抗和掩饰汉王的“负命”,毕竟,封巴蜀汉中之地为刘汉,乃义帝(尽管是假托)的决定。

“关中王”问题,之所以成为历史疑点,主要是秦朝之前没有关中的说法。

秦吞并六国定都洛阳后,始有天下一家。所以,秦人俗称函谷关之东为关外、之西为关内;而原六国之人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遍指秦国故地。

楚怀王绝不是简单的人物,更不是傀儡。他在项梁死国后的一系列操作,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楚怀王之约,明确“王”关中而不是直接讲封秦王,也有政治考量在内。

举义旗、抗暴秦、逐鹿中原,当时是以恢复战国秩序的战事。因此,六国旧主后裔是必须封王裂土的,但秦王国祚也就必绝。那么,由谁来接手呢?

不好意思,只能凭本事吃饭了!

谁先攻入函谷关关内并能安定好人心的,就可以在秦国故土为王。

另外,一起打天下咯多人,肯定也得一起坐天下、封个王玩玩呗。

于是乎,不可能是七国了!

这么一算账,“王”关中者,势必不会把老秦国的所有基业、全部疆域都占了。

这一点,刘邦和其他人一样,心知肚明。

只不过,分的地方不是差了些,简直是差太多!

说到底,这也怨不得项羽、范增。因为项梁被*,项王一定要屠咸阳城报仇的,必不王秦地;而当时章邯已投降,在项王看来是个很好的善后人选,因而立即被封为雍王。那个时候,沛公还未破函谷关呢,哪来的名份?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地属函谷关以西,六国人眼里标准的“关中”。

在裂土封王时,若不继续封秦降将为“关中”(原秦国)系列诸侯王,不仅不符合既定的方略,更是直接的背约。

所以,聪明如亚父,断不会如此做的。

(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