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 08:13 | 义乌商报
石孟钰 摄
好不容易捱过“倏忽温风至”的小暑,无奈又跌进“汗蒸加烧烤”的大暑。明日(7月23日)5时00分16秒,华夏大地将正式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宋代诗人陆游的《苦热》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炎热难耐的酷暑天气。
作为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虽给世人带来酷热烦闷,但它却是所有节气中最“慷慨”的,它把最璀璨、热烈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地,使得万物繁茂,生长迅猛;它也是所有节气中最“热情”的,它为世人呈现多姿多彩的伏天,纯净迷人的蓝天,予人丰富联想,催人驰骋奋进,宛如就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日盛三伏暑气熏 蝉鸣声声唱夏苦
36℃、35℃、37℃、36℃……一个个“蜇人”的数字在手机上闪烁跳跃,仿佛滚滚热浪穿过屏幕扑面而来。还未进入大暑,义乌“烧烤”模式已经越演越烈,怎一个“热”字了得?
大暑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今年7月17日“入伏”,8月26日“出伏”,整个“三伏天”长达40天。而大暑正值“初中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为闷热的时段。义乌在此时节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
骄阳似火的盛夏,义乌城乡仿佛笼罩在烈火中燃烧,,柏油马路滚烫,树梢纹丝不动,空气闷热得令人窒息。就连路边的小狗都失去了以往的欢乐,躲在树荫下,不停地吐着舌头。知了在树上不停地聒噪。无止无休,仿佛要响彻整个夏天。那阵仗,像是在告诉人们:整个城市已经被它们所霸占。
烈日炎炎,窒息难耐的燥热萦绕在身旁,人的心情开始变得烦躁、精神变得敏感。于是,我们绞尽脑汁寻觅清凉避暑之所在。如今,在大多数人眼中,在屋里吹着空调吃冰西瓜,就是度过大暑时节的“正确姿势”。然而,整天呆在空调房里,凉快舒适自不必说,对身体实在没什么好处。
古人对待炎夏酷暑的心态比我们好多了。据记载,古时中国气温并不比现在低,1743年曾高达44.4℃。那时一般用冰块降温,官宦或富裕人家也有自制手摇式风扇及自搭凉棚降温的。但即便如此,也难消高温溽热。不过,古人深明“烦夏莫如赏夏”之意,调整好心态,用“心静自然凉”之法,来应付炎炎夏日。如白居易《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真正能调试人心情、带给人清凉的,或许应该是内心的一份静谧,一份超然……当你的心静下来,便觉得夏日里的那一帘葱茏,是沁人心脾的欢喜;便觉得蝉鸣不再那么刺耳,而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便觉得难耐的酷热自有深意。
尽管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所有人都在抱怨天气的炎热,但毋庸置疑,盛夏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蔚蓝天空和纯净空气,足以抵消一切瑕疵。
盛夏时节的义乌,瓦蓝瓦蓝的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一样,白云如棉如絮软软的铺洒在蓝天里,映衬着高楼,映衬着绿树,映衬着山野,把义乌城乡描绘得如童话般的深邃与多情。空气纯净得能品出丝丝甜味,雾霾的困扰似乎是很久远的事了。用手机朝着天空随便一拍,就是一幅清新多彩的画面。
蝉鸣声声 孙平芳 作
禾到大暑日夜黄 抢收抢种战高温
“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人们不喜欢盛夏高温天气,农作物却喜欢。在气温最高的大暑节气,农作物生长最快,万物茂盛也达到极致。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义乌及南方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序幕。农谚有云“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在廿三里华溪一带,整片稻田绿中透黄,一束束结实饱满的稻穗,沉甸甸低着脑袋,一股清新的稻香味扑鼻而来。几台收割机你追我赶,在田间来回穿梭,黄黄的谷粒倾吐而出,机器欢快的轰鸣声与嘶嘶的蝉鸣声汇成一首丰收交响曲。
在另一块山脚边的稻田里,农民李大伯和家人忙着人工收割早稻。“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烈日炙烤下,他们早已汗流浃背。“今年我家种了5亩多早稻,由于这里地势低收割机下不来。再说,自己是农民,自家人收割可以省不少费用呢。”李大伯憨厚地笑着说,随着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种粮也越来越有甜头。每年种上五六亩责任田,差不多能纯收两三千元吧。
在山野间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李大伯,说起农事头头是道:“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灾害,保证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种,争取充足的生长期。最好在7月底之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晚过立秋。”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第一候是说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可见,大暑也是雷阵雨较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夏雨隔田埂”“夏雨隔牛背”等。然而这些雷阵雨,有时还解不了庄稼的“渴”。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旱灾。
业内人士表示,盛夏时节,旱、涝、风灾乃至台风都较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另外,夏季多种作物害虫活跃,在高温下施药防治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祛病延年晒伏姜 送暑祭祀保平安
尽管大暑是一年中最酷热的一个节气,又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收获季节,但是讲究怡情健身、期盼丰收平安的人们,依旧在这个火热的节气里,尽情地“折腾”。
三伏中以大暑期间的中伏最热,大暑这一天民间有烧伏香、饮伏茶、晒伏姜等习俗。
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极为盛大。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先民为了感谢其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们,因此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据相关报道称,这一习俗在义乌已经失传,不过在磐安一些地方有炼火习俗,源于对火神祝融的崇拜,或是古代伏日祭祀流传演变而来。
炎炎盛夏喝伏茶能起到清凉祛暑的作用。伏茶名义上是“茶”,实际上是药,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野菊花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茶水。如今,义乌一些市民夏季有饮苦丁茶祛暑的习惯。
晒伏姜不像晒豆角、晒辣椒、晒咸菜等食材,晒上一两天就行,它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生姜性暖,被暑热暴晒后变成大热的食材,正好可以给着凉的人救急。一块伏姜吃下去,暖胃、发汗、防感冒,还能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晒伏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冬病夏治的一种表现。现在不少义乌人喜欢吃醋泡嫩姜,这样的姜既可当夏日小菜,又可祛除体内湿气、寒气。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赏荷花、采莲蓬、吃莲子是六月里不可错过的盛夏美事。江南的赏荷在六月下旬,以六月二十四为观莲节。每当这天,苏杭一带画舫云集,满目裙袂,挥扇如云。
据相关记载,为了应对极热天气,大江南北过大暑各有妙招,大暑习俗也大多体现在吃的方面。如鲁南地区有“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福建莆田有吃荔枝、米糟之俗,广东很多地方有“吃仙草”(即吃凉粉草)的习俗,台湾大暑则吃凤梨……真是无奇不有。
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对义乌人来说,最好的消暑良品莫过于一个冰西瓜。除了西瓜,义乌人还喜欢吃择子豆腐、凉粉、观音豆腐等,这些都是夏季义乌大街小巷中消暑的时令小吃甜品。另外还有一种历史悠久、传统工艺制作的薄荷小食——— 橘红糕,硬币大小,圆圆的,软糯Q弹,入口清凉。大暑时节,吃上冰凉的瓜果,佐以古法制作的地方小食,这样的酷暑便不会太难度过。
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原标题《大暑 日车不动汗珠融 上蒸下煮正伏天》。编辑楼菲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