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别署且以居士、丝鬓散人、墨鸳鴦楼主。郑午昌是民国时期海派画家的名家,也是中国绘画史的奠基人之一。
澎湃艺术获悉,在郑午昌诞辰130年之际,2月4日,“造炬成昶——纪念郑午昌诞辰130周年特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开幕。展览用百余件郑午昌绘画作品致敬先贤,并以此特展与观众一起共度龙年新春。郑午昌之子郑孝同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无论是书画创作,还是画史的著作,或者组建“甲午同庚千龄会”,“父亲做的每一件事跟他的使命感都分不开。”
白菜红美图 郑午昌
上世纪40年代郑午昌在作画
郑午昌是海上画坛集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学家、美术活动家为一身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与徐志摩、郁达夫曾为同窗。受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遂使三人日后终成中国新文化的新标杆:新国画派郑午昌、新月诗人徐志摩、新文学作家郁达夫。他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人物,不拘一格,尤其能融诗、书、画于一炉。
陈佩秋曾评价:“午昌先生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人物。山水以浅绛为主,善用墨青墨赭,时而松秀,时而苍郁,笔墨精到,神韵悠扬。晚年风格日趋浑厚,较前雄健”。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海上画坛,郑午昌因画杨柳出名而被冠以“郑杨柳”美称。郑午昌喜用线条表现杨柳,且在写生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他画柳先行干,后出枝,柳丝由最上头画起,由上而下,密密层层,前后左右,各尽其态,春夏秋冬,风雨晴雪,各具面目,柳丝除用墨线以外,再用青花色加补,增加了柳丝的质感和层次,然后再用花青色烘染,无不传神。包括他画芦苇、松树也是这样。”郑午昌之子郑孝同说,“他有一句话叫‘画不让人应有我’。我认为他有几个不让人,史不让人,理不让人,这就是他治学的精神,也是他做人的道理,都要做得最好。我对父亲从小崇拜。父亲过世后母亲给我一句话,她说你父亲虽然过世了,但是很多人还记得他,为什么,因为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母亲给我一个方向,她很注意我这方面的培养,我喜欢画画,我父亲过世了,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在谢稚柳、陈佩秋那里。我父亲去世后,陈佩秋将我母亲接到她家里住了一段时间,我寒暑假都可以去,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们的画都摊在桌子上,我随时都可以站在边上看,从陈佩秋那里,我有了第二个崇拜的人,所以我对绘画的追求没有断。”
展览现场
“造炬成昶——纪念郑午昌诞辰130周年特展”现场
作为美术史学家,郑午昌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为中国有画学以来“集大成”“图新变”之巨著。作为美术教育家,郑午昌发起创办蜜蜂画社、中国画会、九社等美术学会,并创设“鹿胎仙馆”讲堂,招集有志治艺的靑年研习画艺、赓续文脉,门下弟子皆成一时俊秀。1932年,郑午昌在上海创办汉文正楷印书局,首创整套汉字正楷活字版,打破洋行对出版业的垄断,被蔡元培誉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
溪亭纳凉 郑午昌
奇峰虬松图 郑午昌
展览开幕当天,海派作品收藏家张翎与上海海派书画院顾问、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顾问郑孝同来到现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直播导览活动,以独到的艺术眼光细致剖析了每幅作品。“郑午昌先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更在于对中国画脉络的独到解读。”张翎说。
峰峦叠翠 郑午昌
春山新霁 郑午昌
“造炬成昶——纪念郑午昌诞辰130周年特展”导览现场
“造炬成昶——纪念郑午昌诞辰130周年特展”导览现场
导览结束后,海派艺术馆邀请了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褚庆立与郑孝同先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国画学全史的奠基人郑午昌》学术讲座。闵行区政协原主席吴申耀、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田松青、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赵抗卫等,以及任伯年曾孙任克陆、王一亭曾孙王孝方、吴昌硕曾孙吴超、刘海粟之女刘蟾、陶冷月之子陶为浤等海派名家后裔出席本次讲座。
“造炬成昶——纪念郑午昌诞辰130周年特展”讲座现场
讲座中,褚庆立与郑孝同为观众呈现了郑午昌先生的艺术成就与独特观点,引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渊源。不少参加活动的观众表示,之前并不知道郑午昌先生在书画外有如此多的成就,通过本次讲座他们对郑午昌先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观看展览时,也有了更多感触。
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表示,通过这次在海派艺术馆举行的展览和讲座活动,我们得以系统地、大规模地向社会公众展示郑午昌先生的艺术,一定意义上也拓展了目前对郑午昌先生艺术的研究与传承,让观众们能够再一次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为郑孝同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当天,郑午昌之子、中国山水画家郑孝同还向海派艺术馆捐赠了自己的作品《柳阴图》,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为郑孝同颁发了捐赠证书。
据悉,本次展览由上海海派艺术馆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月25日。
延伸阅读|展览前言:不啻微芒
■ 李天扬
昶,日长也。
郑午昌,大名鼎鼎。他原名昶,知道的人,少很多。画展名“造炬成昶”之“昶”,即午昌也。
中国画画展的名字,不好起。既要有古意,又要有深意。这个展名,满足了这两个要求,不错。展名是从成语“造炬成阳”化来,恰巧,昶,日长也,易半字,意也顺。
造炬成阳之前,还有四个字,即小文之题:不啻微芒。
不要小看一点点光芒,汇聚起来,就会像太阳一样。午昌有知,当会心也。
郑午昌诞辰130周年之际,在上海,汇集他的130幅精品,作“造炬成昶”展,不啻艺坛盛事。郑午昌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丰赡的。有形的,是书画作品和文章著述;无形的,是精神,是品格。不妨称之为“午昌精神”。
那么,如何理解午昌精神呢?愚以为,大致有如下三条:
其一,艺术精神。郑午昌是以一颗虔敬之心来对待艺术的。他恪守传统,又不墨守陈规,他说“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他笔笔有来历,又不囿于一家。他不仅潜心习古,还汲取西画元素。他风格鲜明,又不千画一面。他以山水著称,又兼擅人物花鸟……他留在世上的作品,没有一张粗率、应酬之作。正是这样一种艺术精神,使他极早成名,卓然成家,成为一代大师。于是,他自信地说出“画不让人应有我”。
其二,学术精神。郑午昌的学术成就,在他们那一代画家里,是出类拔萃的。早在1929年,他只有35岁,就完成了《中国画学全史》。这是中国画史的开山之作、作世之作,一代又一代美术史学者,都绕不开这部著作。他能够年纪轻轻就有此成就,端赖其学术精神和学术素养。如果只知道低头画画,即使画得再好,也不可能在学术上一飞冲天。有这么高的学术水准,他成为美术教育家,就不奇怪了。也正是有这样的学术自觉,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倡导新国画,成为“新国画派”创始人。他的提出的“国画具有引领民族的精神,具有缔造世界和平感化力”观点,直到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其三,士人精神。士人,是一个旧的概念。在两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士人精神,就是维系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断、中国基层社会稳定不乱的道统。用现代社会的语言来说,士人精神就是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如果只是把郑午昌看作一位杰出的画家和美术史学家,那是不够的。他还是一位在多难的动荡年代里心系天下的大知识分子、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和同道一起成立了蜜蜂画社和中国画会,编刊物、办展览、卖画为义勇军筹款,他发起组织了誓不为日伪效力的甲午同庚千龄会,他首创整套汉字正楷活字版,他生动实践着“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古训,他的精神、他的成就将名垂青史。中国传统绘画,其精神内核,是避世的、个人化的,如此滋养出来的艺术,是迷人的,却有其局限性。郑午昌当然恪守传统,但他在知识分子精神上,超迈先贤,并为后来者作出了榜样——原来,画家不但可以凭艺术独善其身,还可以依学养、靠精神兼济天下。
所以,我们今天读郑午昌,光读画,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传承其精神。
郑午昌的贡献,在历史长河里,不啻微芒。然而,只要我们后人用心、用力去传承,微芒汇聚,必造炬成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