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4日本溪大洪水中的太子河铁路桥

1960年8月4日本溪大洪水中的太子河铁路桥

首页传奇手游奉天1.76更新时间:2024-09-28

来源:印象本溪,编辑:一寸丹心


1960年洪水与铁路桥

甲线桥百年旧照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于1904—1905年间强行在我国修筑安东(今丹东)奉天(今沈阳)军事窄轨铁路,嗣后,该路改建成标准轨距铁路。本溪太子河甲线桥是沈丹线较大的桥梁。由当时的安奉铁道修建队第17工区施工,于1910年开工,1912年6月竣工通车。全桥共20孔,全长552.12米。上部结构为10孔(第1孔及第12—20孔)19.08米上承钢板梁和10孔(第2—11孔)33.12米下承钢桁梁。下部结构为u形重力式桥台,圆端形桥墩,墩台均为白灰砂浆砌筑块石,扩大基础筑于砂岩上。

2015年拍摄的乙线桥,仅作示意

1939年在修建沈丹二线时,由本溪至石桥子段的线路与原线分开,形成甲、乙两单线,本溪太子河乙线桥(在甲线桥上游约250米处),就是当时在新修的乙线上修建的。该桥为20孔跨度20米上承钢板梁,u形重力式桥台,圆形混凝土桥墩,扩大基础筑于石灰岩上。全长419.52米。

【 图中行驶列车的是曾经的新建太子河特大桥(客专建设前已拆除)。该桥位于62公里675米处,采用21孔31.7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桥,墩高18米.载重为中一26级,全长702.46米。1975年10月开工,1979年9月完成墩台工程,11月架梁,12月底完成架梁工程,1980年11月开始使用。此桥下游依次为乙线桥、甲线桥】

本溪太子河甲、乙两桥,工程质量低,泄洪能力不足(甲桥安全泄洪量仅为4,000立方米每秒,乙桥安全泄洪量为11,200立方米每秒),建成通车后,曾多次发生水害,中断行车。

1924年8月,因暴雨成灾,洪水涨至轨面以上1.76米左右,中断行车。1935年,洪水上涨至轨底,行车受到影响。1946年解放战争中,部分墩台被炸毁,1946年7月,临时修复通车。1948年10月,本溪市解放,同年11月开始永久性修复,被炸毁的部分墩台用浆砌块石,顶帽用钢筋混凝土灌注,钢梁也按原样修复,直至1949年夏,全部修复完成。1949年秋,又发生洪水,洪水漫过支座,壅水高至桁梁下弦杆,支座向下游少量移位,经整修后移回原位。

1960年的本溪市区

1960年8月3日夜,本溪及太子河流域普降暴雨,至8月4日,降雨量达330毫米。太子河葠窝附近流量为15,400立方米每秒,辽阳为17,000立方米每秒,本溪站流量为14,000立方米每秒。桥址上游小型水库及塘坝即被毁坏,以致水位暴涨10余米,最高水位涨至甲线桥轨面以上2.81米,涨至乙线桥梁部四分之三处,波浪高至轨面以上0.34米,同时因上游有大量漂浮物袭来,堆积在桥孔处,形成挡水坝。

4日上午4时起,河水漫梁不能行车。上午6时左右,甲线桥先被冲毁,第5孔下承钢桁梁首先落入河中,接着第6—11孔共6孔下承桁梁、第12—20孔共9孔上承板梁,合计钢梁16孔,均被洪水冲走,最远处冲至下游2公里多的地方。毁坏桥墩10个,其中除15号18号两个桥墩在顶部损坏外,其余8个墩,墩身被冲断,折断高度自墩顶以下最大值为7.42米。桥头路基,被冲垮1,700多延米。

乙线桥随即被冲毁,冲走6孔钢板梁,4个桥墩被冲断。两岸桥头路基冲掉一万多立方米。

此外,在乙线桥上游的溪田线第一至第五号太子河桥,也同时遭受洪水袭击,造成严重破坏。如:五座桥中共有20米跨度上承钢板梁63孔,被洪水冲走57孔,冲断、冲倒桥墩48个,桥头路基冲坏达1,420延米。七座太子河桥冲走的钢梁,绝大多数为20米跨度上承钢板梁。冲坏的桥墩,均未设置钢筋,几乎全部是在施工接缝处折断的。由于桥距偏小,上游冲走的钢梁撞毁了下游的一部分桥梁,是一次比较严重的灾害。

太子河甲、乙铁路桥水害情况

太子河甲乙线桥遭受严重破坏后,铁道部派出以基建总局局长彭敏和部工务局总工程师吴钰为首的工作组,赴现地研订抢修方案,沈阳铁路局职工和沈阳军区派出的部队协同抢修。鉴于乙线桥破坏较轻,故决定先抢通乙线桥,而使甲桥有充裕时间作永久性一次修复。

乙线桥被冲坏部分采用木排架架设工字梁及扣轨梁的办法,维持正线便桥通车。在沈阳局职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5041部队的努力奋战下,仅用6个昼夜,于1960年8月16日胜利抢通。

2015年的甲线桥

有关修复甲线桥方案,考虑到此次洪水涨至甲线桥轨面以上2.81米,若按规范要求和水文检算,钢梁需抬高4.89米,因此,经铁道部工作组召集部基建总局、第三设计院和沈阳铁路局共同研究,认为支承钢桁梁的桥墩可按原墩接高,而支承钢板梁的桥墩因截面较小不能按原式接高。经第三设计院提出:将原10孔跨度为19.09米上承钢板梁更换为19.30米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以增加支点承载反力,结合两端线路拉坡,20个墩台实际抬高3.08米。墩台加高任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8509部队一支队负责施工,1960年8月9日开工,同年9月24日竣工。

上部结构,10孔跨度19.30米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由第三设计院设计,丰台桥梁厂制造,沈阳局第七工程段架设。钢桁梁的升高、打捞、整修、拼铆和架设等工作由大桥工程局和沈阳桥梁厂负责。上部结构修复工程于1960年8月21日开工至同年10月5日竣工。本桥自1960年8月4日被冲毁至同年10月17日修复通车,历时74天。工程费用189.5万元,共用水泥1,066吨,木材3,263立方米,钢材250吨。修复后桥全长562.92米。乙线桥系按原型永久修复,由沈阳局第七工程段施工,于1960年11月20日完成全部钢板梁架设,修复后桥梁全长419.52米。

今日甲线桥

1963年,对太子河流域进行水文分析,又对桥址河床断面与桥孔进行了分析和检算,得出:甲线桥最大泄洪量可达10,70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七十年一遇洪水。与修复前安全泄洪量比较,增强2.6倍。乙线桥最大泄洪量为12,04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九十七年一遇的洪水。


参考文献:沈阳铁路局志编纂委员会《沈阳铁路局志 》

中国铁路桥梁史编辑委员会《中国铁路桥梁史》

图片来源:达文老师、尔玉老师、网络、自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