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演毛泽东,古月与唐国强和侯京健版,差别在哪?

同样是演毛泽东,古月与唐国强和侯京健版,差别在哪?

首页传奇手游古月爽爽爽无限刀更新时间:2024-09-26

1978年,彩色的照片摆在了桌上。

82岁高龄的叶剑英拿着放大镜,以艺术家的慧眼审视着一张又一张照片,在一张叫“胡诗学”的照片背后画了个圈——

1981年,胡诗学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一名特型演员,随后《西安事变》成功上映,

饰演者正是胡诗学,也就是后来的古月。

那一年,古月44岁了,按照正常的演员生涯轨迹看,历经了青年的沉浮和稳重,44岁应当是中年男演员最好的年纪——

是演员的演技巅峰,戏路最宽的时候。

古月站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门口的时候,恍惚了一下,作为“特招进厂”的演员,他自然欣喜,但短暂的欣喜过后,是无穷尽的压力。

他生命的前44年没演过戏,没接触过表演,他是原来是军队里边的干部,是1980年“一纸书”把他带到了北京八一制片厂成为了演员。

没做过演员,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古月自己不愿意谈及勤奋和努力,他做演员的这件事上都是后来身边的人接受的采访时透露的——

胡老说,古月在演主席的时候,搜集了近600张照片,反复看,反复模仿。那会没有摄影机调度也没用试镜录像的对比条件,条件艰苦,古月只有对着镜子自己来看。

许多的回忆录还在整理,古月只有自己写心得体会。1981《西安事变》,古月其实没多少戏份,但是他却在几个月时间写了十多万字的心得。

1989年,李前宽和夫人肖桂云开拍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国40周年献礼影片《开国大典》时,主席的角色再度交给了古月。

李前宽后来回忆说,古月一直在尝试着放弃自我,一心钻进主席心理。

「古月开始完全按照主席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生活,从生活起居到言谈举止,完全主席化。他的一条毛巾 一直用到脱毛开裂,吃饭也是顿顿不离辣椒,等到在镜头前一出现,大家都一致说,太像了」

古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1980版的《开国大典》横扫了中国电影节各大奖项,古月也拿下了了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古月迎来了自己的演艺事业高峰期。他饰演的每一个主席的形象都延续了观众们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情感。

那会的古月是中国电影票房的扛把子,现代喜欢的演员都是评论就可以了,而在那会观众对古月的喜爱写满了好几麻袋的信。

成了名之后,古月依旧保持着他的谦卑,甚至有的时候明明在吃饭,有影迷认了出来被要求合影,古月立马放下碗筷和人合影。

妻子曾跟古月说,希望他能自私点,对自己好点,能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古月却说:「主席是中国人的主席,老百姓爱的不是 我,是主席。」

古月曾说,这一辈子他想演一百次主席,然而古月先生没等到那天,因病去世了,从1981年开始,古月八十四次饰演主席——

古月去世后,唐国强正式接过了主席的大旗,从1996年开始,唐国强算是饰演了近四十次主席

1996年,唐国强在《长征》里边第一次饰演主席,当时接这个戏的时候是有压力的,因为古月版实在是太过于深入人心了...

作为一个后来者,唐国强认为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观众是不会认可的,但是相比较“神似原型”的古月前辈,他更希望能够从戏上下功夫。

在唐国强看来,此前的“主席”都是说湖南话,湘潭话,韶山话的湖南腔,但是他们的造型首先参考的是照片,但是大多数的照片是在微信,他没有发怒也没流泪。

过去的影视作品在塑造领袖的时候,大多数与观众的距离比较远,唐国强希望能够打破这个规律,他决定用艺术创造的规律去饰演“主席”,于是一开始唐国强版就说了普通话。

从“说普通话”开始,唐国强便决定走了另外一条路线的“主席”,角色不应该仅仅只是像为止,需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这对于唐国强来说很难,他不像当初的古月,是从部队里出来的,在此之前没演过别的戏,唐国强早就红了,他演过轰动影坛的《小花》,那会大家都说唐国强是奶油小生。

大家都在质疑唐国强,到底能不能饰演好主席,而且这种质疑不是在质疑唐国强的演技,而是在质疑唐国强到底能不能更进一步,避免观众对其他角色形象的先入为主。

如果仅是一部电影是不足以证明转变的,但是好在1996年电影版《长征》结束后,2001年电视剧《长征》提上了日程。

相比较电影的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表演空间,电视剧版更长细节能展现的更多,唐国强希望能够通过24集的时间去慢慢改变观众。

在这个过程中,唐国强跟摄影师说:“一集戏里面能有五处让人感到外形挺像就够了,不可能做到重现照片那样,要真这么拍就完了,这个角色肯定就毁了。”

在唐国强看来,他并不追求的是古月版“主席”的神似,而是追求人物的流动状态,他希望能够找到打动观众的人物细节。

古月版的“神似”其实是过去的固化思维,大部分的场景中其实是像伟人的油画中所呈现的那样,看着一幅地图,挺着叉着腰或者掐着跟烟看地图。

对于戏剧化演员来说不能这样演,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这块,影视作品是流动起来的,它不是静止的,演员不能总是把人物给端起来。

于是在后边拍“主席”的时候,唐国强都会刻意去寻找一些场面调度,形体变化,他希望能够让人物更加的真实与立体。

就比日在拍《开国领袖》的时候,唐国强就跟导演提出,地图太大了,能不能直接给摆在地上,地图在地上整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可以拿着放大镜撅起屁股在地上看,整个人物跟场景和观众是有交流的,镜头也能够活起来。

但是唐国强版其实也有一种问题,这种问题不在于唐国强演的假,而是在于它塑造的味是不同的,唐国强的“银幕*”始终流露出一种帝王气质。

而真实中,笑是更加的真诚和自信的,但是这种真诚和自信是无法通过表演能够诠释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唐国强版的“主席”虽火,但他符合的是人们的想象,是与观众是有距离的。

69岁的唐国强虽然曾多次表示还愿意饰演“主席”,但由于年纪的差距,青年的“主席”的人选一直都是空的,总不能让69岁的唐国强去演一个35岁的人,另外能和唐国强比较的王霙也63岁了。

但没办法,还真找不出来演员出来,所以后来10年之后的大多的“主席”实际上有些偏老的,是那会60岁的唐国强在演一个40多岁的人。

这回不用了,这两年一个新人出现了,新人的名字叫侯京健,他是《觉醒年代》里边的“主席,”但要说新生代也不合适,侯京健是85后。

侯京健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科班出身,2003年出演电视剧《清官能断家务事》,正式踏进了演艺圈,此后认识了张纪中,张纪中一直帮扶着他。

演“主席”实际上是2009年的事,那会侯京健偶然看到有个《铁肩担道义》在招募青年角色就去试镜了,那会片方试镜很满意。

一个头套,一个长衫,侯京健就上了。

那会刚演出的时候没底,20多岁,毕业不久的学生,侯京健只能抓紧时间看看史料,了解时代背景就上了,但后来侯京健演过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席”。

从20多岁到56岁都尝试过,在侯京健的看来,

——「他在北大的时候,对新知识新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是非常强烈的;在革命时期,他有一种坚韧、不服输的精神;而到长征时期和苏维埃时期,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但他的这种打不倒的精神是比较足的,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

因此对于侯京健来说,虽然是在演“主席”一个人,但这个人并不是唯一不变的。

在侯京健看来,尽管在过去的银幕中的电影形象是英雄是伟岸的,但是在《觉醒年代》这部剧里边,那会他还在求学的过程中,思想没那么成熟。

侯京健在处理角色的时候便把整个人物放了下来,要把那股光环往内心里边藏,而不是不断地往外边照耀,他希望的是塑造成一个在百姓心中的伟大的亲人,而不是伟岸的人。

因此在相比较古月版的“神似银幕形象”和唐国强“帝王气质的银幕形象”,侯京健的身上其实多了一份阳光和自信。

在侯京健饰演的主席角色身上,有着更多朝气蓬勃,有着更多阳光积极,努力向上的地方。

比如,在《觉醒年代》里边我们能够看到,侯京健版的主席去北大学习看到了新文化新思想,就勇于承认自己没见过,并虚心向大家请教,但他也很睿智,不盲从,虽然是学习,但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凡事去思考到底对不对。

「这部剧的时间线从1915年开始,那时候还在湖南上学,到后来去北大当图书馆管理员,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接触马克思主义……可以说他的思想启蒙、转变全都体现在这一时期,所以尺度拿捏非常重要,需要诠释的情绪变化也非常丰富。」

「他看书而不完全信书,于是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能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培养了这种精神。」这是侯京健理解这个角色的原话。

在《觉醒年代》爆红后,侯京健也成为了古月和唐国强之后,第三位受欢迎的饰演“主席”的青年演员,也是近两年最备受瞩目的青年演员。

翻阅侯京健的履历,其实并不多,侯京健正在拍摄的一部戏是他第12次饰演,但是他与唐国强和古月两位前辈是不同的。

古月版的主席,是宽厚亲和的一面,但这种宽厚和亲和是活在油画里的,是一种神似。

唐国强版的主席,是自带一种帝王将相气息的霸气,但这种人物是距离的。

而侯京健版,没有任何标签,“型”是观众给的,他并没有把自己框在某个形象中,这也使得侯京版的主席反而更能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在他的身上能看到那种心中刨除杂念,内心充满光明,以及一往无前的勇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