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①:日初出为旭②,日昕③曰晞④,日温曰煦⑤;日在午曰亭午⑥,在未⑦曰昳⑧,日晚曰旰⑨,日将落曰晡⑩。
注释:
①《广雅》:《广雅》取材的范围要比《尔雅》广泛。书取名为《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 《广雅》成书於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训诂书。三国魏时张揖撰。
张揖字稚让,魏明帝(曹叡ruì )太和中为博士。张揖在《上广雅表》里说,《尔雅》一书所集训诂还很不完备,所以把群书中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的都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其意在增广《尔雅》,因此所释仍用《尔雅》旧目,自《释诂》、《释言》、《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凡19篇。
其书依《尔雅》体例,补所未备,集百家之训诂,采八方之殊语,详录品核,以著於篇。令核其书,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淮南、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之记,仓颉、训纂、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悉萃於是。一向被认为是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广雅》
《广雅》原书分上、中、下 3卷,隋代曹宪作音释,因避隋炀帝杨广讳,改称《博雅》,自称所著为《博雅音》。曹宪所注本,《隋志》作 4卷,《唐志》则改作10卷,书名仍称《广雅》,沿用至今。 清代乾嘉年间,语言音韵训诂之学盛行,王念孙始治《广雅》,成《广雅疏证》10卷,每卷又分为上、下。
清儒誉为"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学者比诸郦道元之注《水经》,注优于经云。"疏证成书至第9卷止,第10卷是其子王引之所述。王氏疏证《广雅》,其最大特点在于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书中屡言"某之言某也",探求词源、词族意。同时郝懿行作《尔雅义疏》,钱绎作《方言笺疏》都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
②旭:
〈名〉
1. 初出的太阳,晨曦 。
如:旭光(朝阳之光);旭景(朝阳)
2. 光
玄门一掩,寒灯无旭。——唐·佚名《处士张兴墓志铭》
3. 姓
〈形〉
1. (形声。从日,九声。本义:太阳初出的样子)同本义
旭,日旦出貌。——《说文》
旭日始旦。——《诗·邶风·匏有苦叶》
方出旭旭。——《太玄经》。注:“未明之间。”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晋· 陶潜《归园田居》
又如:旭旭(日将出的样子)
旭
古籍释义:
《广韵》许玉切。《集韵》《韵会》吁玉切。
《说文》:日旦出皃(mào)。读若勗(xù)。一曰明也。
《诗·邶风》:旭日始旦。疏:旭者,明著之名。朱传:日初出貌。
《尔雅·释训》:旭旭,蹻蹻,憍也。注:皆小人得意憍蹇之貌。
《前汉·扬雄传》:嘻嘻旭旭。注:师古曰:自得之貌也。
《前汉·扬雄传》:汹汹旭旭。《文选》李善注:鼓动之声也。
《集韵》许元切,音暄。又许皓切,音好。
《韵补》叶已有切。扬子《太玄经》:方出旭旭,朋从尔丑。
③昕:
〈名〉
1. (形声。从日,斤声。本义:黎明)同本义
昕,旦明日将出也。——《说文》
明日迟昕,帝出延秋门。——《新唐书》
又如:昕旦(黎明);昕夕(朝暮)
〈形〉
1. 明亮
昕,明也。——《小尔雅》
大昕鼓徵。——《礼记·文王世子》
及大昕之朝。——《礼记·祭义》
檀车孔夏,四騵孔昕。——《初学记》引《太仆箴》
又如:昕昕(明亮的样子)
昕
古籍释义: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许斤切,音欣。
《说文》旦明,日将出也。
《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
《疏》昕卽明之始,君子举事尚早,故用朝旦也。
《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
《注》早昧爽,击鼓以召众也。
《疏》昕,犹明也。
《集韵》虚其切,音僖。义同。
《尔雅·释天疏》四曰昕天。昕读曰轩,言天北高南下,若车之轩,是吴时姚信所说。
④晞:
〈动〉
1. (形声。从日,希声。本义:晒干)
2. 同本义
晞,日干也。——《说文》
匪阳不晞。——《诗·小雅·湛露》
发晞用象栉。——《礼记·玉藻》
晞尔发兮阳之阿。——《楚辞·少司令》
白露未晞。——《诗·秦风·蒹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琼蚌晞曜以莹珠。——郭璞《江赋》
又如:晞发(把洗净的头发晒干);晞解(因日晒而消除);晞灭(受日照而消失);晞露(日晒使露水蒸发);晞土(干土);晞块(干土)
3. 通“昕”。晓,天刚明
东方未晞。——《诗·齐风·东方未明》
晞
古籍释义:
《广韵》:香衣切,平微,晓。
(1)干;干燥。(2)拂晓;天明。(3)指明亮。(4)曝;晒。(5)沐浴;沐受。参见“晞阳”、“晞露”。
(6)消失;逝去。(7)通“希”。希求;向往。参见“晞冀”、“晞避”。(8)通“睎”。仰望;远望。
(9)通“昕”。晓,天刚明
《唐韵》香衣切。《集韵》《韵会》香依切,音希。
《说文》乾也。《诗·秦风》白露未晞。《传》晞,乾也。《礼·玉藻》发晞用象栉。《注》晞,乾也。
《诗·齐风》东方未晞。《传》晞,明之始升。《疏》晞谓将旦之时,日之光气始升于上。
《扬子·方言》晞,暴也。东齐、北燕之闲谓之晞。
《玉篇》燥也。或作烯。
⑤煦:
〈名〉
1. 日出时的霞光
景光之人煦若射。——《墨子·经说下》
2. 恩惠
堂侄余庆,承煦绍宗。——唐玄宗《诫励宗室诏》
〈形〉
1. (形声。从火,昫(xū)声。本义:温暖;暖和)
2. 同本义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
煦,温也。——《广韵》
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宋· 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
晨烟暮霭,春煦秋阳。——颜延之《陶征士诔》
又如:煦风(暖风;和风);煦润(温暖滋润)
3. 和乐的样子
伤夷受煦。——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
又如:煦愉(温煦,和悦);煦濡(温和;惠爱)
〈动〉
1. 抚育 。
如:煦物(养育万物);煦育(抚育;养育);煦养(爱抚;抚育)
2. 受雇为人劳动
故姜牙卖煦无所售,而见师于 文武。—— 晋· 葛洪《抱朴子》
3. [眼睛] 转动
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白虎通》
煦
古籍释义:
《唐韵》香句切。《集韵》吁句切。并音姁(xū)。
《说文》:烝(zhēng)也。一曰温润也。一曰赤貌。
《礼·乐记》:天地诉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注:气曰煦,体曰嫗。疏:天以气煦之,地以气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
《玉篇》:赤色也。热也。恩也。韩愈《原道》:煦煦之谓仁。亦作昫。
《广韵》:日光也。
xǔㄒㄩˇ又《广韵》况羽切。《集韵》火羽切。并音诩。《礼乐记》:煦嫗。《释文》:煦,徐音况甫反。
xiōngㄒㄩㄥ又《集韵》诩拱切。音洶。亦与晌同。日出温也。详日部昫字注。
xūㄒㄩ又《集韵》匈于切。音吁。扬子《方言》:煦,热也。李暠《述志赋》:稟玄光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荫朝云之庵蔼,仰朗日之照煦。
xiūㄒㄧㄡ又《集韵》虚尤切。音休。本作咻,痛念声。详口部咻字注。
⑥亭午:
意思为正午、中午。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
南北朝·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亭午
宋·苏轼《上巳出游随所见作句》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王成》:待至亭午,始渐燥。
清·龚自珍《尊隐》:“日之亭午,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昙而雨,亭午乃至。”
⑦未:
未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3时至15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
日仄,又名日昳、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午后时间,正是人们小息纳凉休闲时刻。因为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一天中,最为舒适的时间。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十二时辰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点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未时就是13时至15时。
⑧昳:
昳[yì]〔昳丽〕神采焕发,容貌美丽。。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昳[dié]〈动〉 (形声。从日,失声。本义:日过午偏斜)同本义 。 如:昳晡(傍晚)
昳
古籍释义:
《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正韵》杜结切,音耋(dié)。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昊。
《传》朝至日昳。
《疏》昊亦名昳,言日蹉跌而下,谓未时也。
《前汉·游侠传》至日昳皆会。
⑨旰:
旰[gàn]
名词
1.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天晚)同本义
旰,晚也。——《说文》
日旰君勤。——《左传·昭公十二年》
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左传·襄公十四年》
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白氏长庆集·杭州刺史谢上表》
又如:旰食(因事忙而晚食。喻国事繁忙)
2. 晚上,日落的时候。
《说文解字.日部》:“旰,晚也。”
《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尹敏传》:“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闱。”
旰[hàn]
〔~~〕盛大的样子,如“皓皓~~,丹彩煌煌”。
旰
古籍释义:
《广韵》古案切《集韵》《韵会》居案切,
《史记·司马相如传》采邑澔旰。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皓皓旰旰。《注》盛貌。
《集韵》侯旰切,音旱。义同。又居寒切,音干。日行也。
《说文》旰、晏(晚)也。从日干声。古案切。
《春秋传》曰:“日旰君劳。”
⑩晡(bū):
〈名〉
(1)(形声。从日,甫声。本义: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
(2)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别称哺时、日哺。
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资治通鉴·唐纪》
贺发,晡时至定陶。――汉·班固《汉书》
(3) 傍晚。如:晡食(晚餐)。
晡
古籍释义: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奔模切,音逋。
《玉篇》申时也。
《前汉·五行志》日中时食从东北,过半,晡时复。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於悲谷,是谓晡时。
释文:《广雅》注解:太阳开始微微露出光亮叫做“旭”;太阳刚刚升起叫做“晞”;太阳阳光照得人身上感觉温暖时叫做“煦”;太阳升起到正午时叫做“亭午”;太阳在下午未时慢慢西斜时叫做“昳”;等到了傍晚时叫做“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叫做“晡”。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