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丨兵圣孙武的实战水平如何?

柏举之战丨兵圣孙武的实战水平如何?

首页传奇手游沫沫185合击更新时间:2024-10-15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个称号含金量最高?

估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皇帝。

皇帝“含金”确实很高,但是皇帝头衔的含金量却不高,中国历史上400多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其他人获得皇帝称号只是运气好而已,纯属“不劳而获”。更有甚者,神经病、白痴都可以当皇帝。

柏举之战示意图

那什么称号含金量最高呢?答案是圣人!不信你掰手指头数数,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的几个圣人:

文圣孔子,武圣关羽(据说以前是姜子牙,后来被二爷抢了),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酒圣杜康,谋圣鬼谷子,兵圣孙武。

与如今中国年产五万多博士不同,圣人如此低的产出率可以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获得某圣的称号奇难,通过率几乎是亿分之一。二是获得某圣称号不仅是终生荣誉奖,而且还可以穿越时空,永垂不朽!比如孔二的后人打衍圣公的旗号满世界招摇,又比如大刀关胜老拿祖上关二说事。

既然是讲战争,在这里我们就来说一下兵圣孙武。孙武获得终生荣誉奖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从这一点来看,孙武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理论家。今天我们抛开理论,来看一看孙武的实战表现。限于史料太少,我们只能看到孙武参与指挥的唯一一场战役——柏举之战。

故事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春秋后期,楚国和晋国争霸,楚平王为了拉拢秦国对付晋国,决定让太子芈建娶秦哀公的妹妹孟嬴,实现两国联姻,恰好此时秦哀公也想联楚抗晋,于是就同意了。

很快,楚国派大臣费无极前往秦国迎亲,费无极见到孟嬴后,被孟嬴的美貌惊呆了,这是美女还是天人?就这样,春秋后期的历史轨迹就因费无极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孟嬴而彻底改变了。

孟嬴(剧照)

费无极自己当然不敢对孟嬴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是这货脑子很好使,从孟嬴身上,他发现了一个被提拔的大好机会:大王好色,如果帮大王把这个美女弄到手,大王会怎么回报我?

孟嬴到达郢都后,费无极在楚平王面前极力渲染孟嬴的美貌,力劝楚平王把美人娶了。楚平王也不是个好东西,他在看过孟嬴的美貌后,当场就把持不住,把孟嬴留在了自己身边。

太子那边如何交代呢?这个小case难不倒费无极。太子不是还没见过孟嬴吗,费无极就让一位陪嫁的齐国少女冒充孟嬴,然后,这个齐国少女就成了太子妃。

费无极的马屁拍的很到位,从此成了楚平王眼中的红人。这也不奇怪,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给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不如陪领导干一件坏事。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一年后,孟嬴给楚平王生了一个儿子芈轸(又叫熊轸),这桩宫廷丑闻终于泄密了。费无极很担心太子芈建即位后找自己算账,决定先发制人,搞掉太子。

一个臣子想搞掉太子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对于聪明人来说,只要掌握斗争技巧,也不是不可能。费无极判断,能够搞掉太子的只有大王,大王最忌讳太子干什么呢?*人防火?嫖妓贪污?当然不是。大王最忌讳的是太子谋反。

楚平王(剧照)

谋反是不是事实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平王相信太子谋反。费无极在诬告太子谋反时,也把另一位重臣伍奢捎带上了,因为伍奢是太子的老师,同时也是太子的铁杆。

估计楚平王也担心自己死后儿子对自己鞭尸,于是毫不犹豫的相信了费无极的话,派人去*太子。太子事先得到消息,逃到了宋国。伍奢被诬下狱。

费无极并没有急于*掉伍奢,他另有考虑。伍奢的两个儿子都比较生猛,如果不把他们一起除掉,将来一定是祸害。于是他建议楚平王派人招伍氏兄弟,告诉他们,他们如果自己回来,就饶他们的父亲一命,如果不回来,伍奢就死啦死啦的。

伍氏兄弟得知情况后,商量要不要回去。哥哥伍尚为人仁厚,看到父亲要死了,决定回去。弟弟伍员性情刚烈,不同意回去。他对伍尚说,大王要我们回去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而是担心我们成为祸患,想斩草除根。我们回去了,一样是死,对父亲的生死没什么影响。如果我们都死了,就永远也不能报仇雪恨了。为今之计,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利用外国的力量来给父亲报仇。

伍尚不以为然,他说,我知道回去了也不能让父亲活命,可是,如果现在不回去,以后又报不了仇,到头来会被天下耻笑的。

是高贵的死去还是卑贱地活着这取决于个人的三观,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仰无愧于天,死无愧于地,死生何憾?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伍子胥

伍员,字子胥,鉴于伍子胥这个名字更响亮,我们以后就称他伍子胥。伍子胥逃亡后,他最初想去投奔楚国的敌国吴国,但是吴国太远,伍子胥就放弃了,最后投靠了流亡在宋国的太子芈建。

恰好这时宋国发生内乱,太子芈建觉得宋国没有安全感,就和伍子胥投奔到了郑国。芈建到达郑国后,并没有把自己当成郑国的客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主人。他和晋国大夫中行文子(名字就是这么酷)联合,想推翻郑定公,却不料事情泄密,反而被郑定公*了。

伍子胥不得不背着太子芈建的儿子再次踏上逃亡的道路,这次他下定决心要去吴国,哪怕是爬也要爬到吴国。

伍子胥选择吴国是基于两个考虑:第一,吴国此时是一匹黑马,国运日昌;第二,吴国和楚国是世仇,两国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了,吴国胜多败少,只有搭上吴国的顺风车才能报仇雪恨。

为了避免被追*,伍子胥白天躲藏睡觉,晚上冒险赶路。不久,伍子胥病了,身上的钱也用完了,只好沿路乞讨。自然,逃亡的过程中充满了传奇色彩,还流传了很多传说,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靠着坚强的意志,伍子胥终于一路乞讨到了吴国。

到了吴国又怎样呢?自己只是一个叫花子,吴国君臣会搭理我吗?

命运之神总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天,伍子胥照例在集市里吹箫乞食。恰好这时,吴国将军公子光出来访贤纳士,他一眼就发现了正在吹箫的伍子胥。

光子光发现此人虽然穿的破破烂烂,但是骨骼清奇,眼神犀利,气场逼人,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

经过一番类似于隆中对的对话,公子光和伍子胥都摸清了各自的底。伍子胥的首要目的是报仇,公子光的目的是开疆拓土,称霸诸侯,但他们共同的敌人都是楚国。虽然目的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致,两人一拍即合,一见如故。

公子光一直很郁闷,他认为自己不应该是公子光,而应该是吴王光。本来,按照继承顺序,他应该是上一任吴王的接班人,可是最后,王位却落到了他的堂兄弟僚手上。

不甘心俯首称臣的公子光内心一直有一个不能说的秘密——造反,为此,他很早就开始阴纳贤士,培植私人势力,这次收留伍子胥,也是为了这么目的。

伍子胥很快就知道了公子光不能说的秘密,但是他没有直接点破,而是向公子光推荐了他在逃亡途中结识的勇士专诸。意思很明显,在这件事上,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动手了,刺客专诸用鱼肠剑结果了吴王僚,公子光一跃成了吴王光,吴王光有个更响亮的名字——阖闾。

吴王阖闾(剧照)

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君臣齐心,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为了全面建设新吴国而努力奋斗。他们选贤任能,崇俭去奢,发展农耕,训练军队,吴国历史着这里翻开了新的篇章。

公元517年,一个对故国感到绝望的年轻人满怀希望的来到了吴国,他来吴国的目的与伍子胥不同,在他看来,吴国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在吴国他可以大展平生所学,建立不世之功。

年轻到吴国后结识了伍子胥,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年轻人是一个齐国贵族,从小爱看战争方面的书,长大后喜欢到处游历,考察古战场,写写战争方面的博客。

阖闾上台三年后,伍子胥就把这个年轻人引荐给了阖闾,年轻人趁此机会把他平时写的博客兵法十三篇呈给了阖闾,阖闾看后,对这个叫孙武的年轻人十分欣赏。公元前512年,阖闾拜孙武为将。

经过阖闾和伍子胥等人的大力改造,吴国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实力大增。为了检验一下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也为了给打败楚国扫清障碍,吴国向楚国的小弟徐国和钟吾国进攻,吴军势如破竹,两国很快被灭。大胜后的阖闾志得意满,想趁胜利的余威大举伐楚。

孙武表示反对,他问阖闾,大王知道吴国有多少军队吗?

阖闾回答,两三万吧。

孙武又问,大王知道楚国有多少军队吗?

阖闾说,寡人不是很清楚。

孙武说,楚国是当世第一大国,说带甲百万有点夸张,但是二三十万军队还是有的。我们已经灭了两国,人困马乏,军资消耗较大,不如暂且退兵,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给楚国致命一击。

孙武

面对两种不同的战略主张,伍子胥说话了,他一面赞同孙武的看法,表示人马疲惫,不宜远征。另一方面,为了维护阖闾的面子,他献上了“轮番出击,疲敝楚国”的计策。

伍子胥建议将吴军分成三队,轮流袭扰楚国,但是不和楚国主力正面交锋。这样,吴军不仅可以使楚军疲于奔命,而且可以麻痹楚军,认为吴军实力不济,只能小打小闹。

此时,楚国的局势很混乱,原先的楚平王已经死了,现在的楚王是楚平王和孟嬴所生的儿子熊轸,是为楚昭王。奸臣费无极也被灭族了,楚国现在管事是令尹(相当于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囊瓦。

囊瓦能当上令尹并不是因为他很有才干,而是因为他生的好——他爷爷是楚庄王的三儿子。按照楚国的惯例,楚国的令尹都是由芈姓贵族担任。至于吴起、黄歇等人做令尹,那都是特例。

囊瓦人如其名,是一个酒囊饭袋。按理说,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应该视金钱物质为粪土。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很贪婪。

吴楚争霸形势图

公元510年,小弟唐成公和蔡昭侯朝见楚王,囊瓦私下管他们索要马匹和玉佩。这两人也很倔,坚决拒绝了囊瓦。囊瓦很生气,就向楚昭王进言,说唐蔡两国勾结吴国,充当带路党袭扰楚国。就这样,唐成公和蔡昭侯被绑架了三年,直到两国派人送来赎金,囊瓦才放人。

做大哥的这样对待小弟,小弟能不寒心?唐成公和蔡昭侯一回去就反了他娘的,拜了晋国为老大,请求晋国给他们做主,教训楚国。晋国也不傻,当小弟可以,但是教训楚国就免了。

晋国不给自己出头,那就得找个敢为自己出头的,敢和楚国叫板的,非吴国莫属了!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蔡吴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之后,唐国也加入了进来,吴蔡唐三国同盟成立。

公元506年,蔡国在晋国的支持下,灭了楚国的另一个小弟沈国。楚国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大国,现在被曾经的小弟欺负到头上了,其恼怒程度可想而知。

楚国的愤怒很快就变成了行动,囊瓦率领楚军大举围攻蔡国,叫嚣要灭了蔡国。

楚国围攻蔡国的消息传到吴国,吴国上下欣喜若狂,众人明白,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现在,吴国和楚国决战的时机来了!

吴国和楚国死磕,并不是因为伍子胥煽风点火。阖闾好歹是一代雄主,他会让一个大臣牵着鼻子走?吴国处心积虑的想要击败楚国,是由吴楚两国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决定的。

吴国的东边是海,南边是越国,西边是楚国,北边是齐鲁等国。崛起之后的吴国想要称霸诸侯,必须击败周围的两个大国,然后挑战现任霸主晋国。

春秋后期形势图

吴国称霸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首先要趁机打败迷糊的楚国,因为楚国一旦清醒过来,天下无敌。同时,打败楚国也是为第二步解除威胁。

第二步,北上打败老牌强国齐国,为争霸造势,慢慢靠近终极boss晋国。

第三步,利用打败齐国的威望,逼迫晋国服软,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如果晋国不同意,就把晋国也一齐收拾掉。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吴国的计划最终竟然实现了,它完美的演绎了一场屌丝逆袭至尊的重头戏,不过那已经是夫差时代的事了。

言归正传。为和楚国大干一场,吴国上下已经准备了很久。在阖闾、伍子胥和孙武三驾马车的经营下,吴国的国力已经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了。而楚国的国力则因为朝政混乱、连连征战而愈发衰落,此前,楚国军队被吴军整整袭扰了六年,将士疲于奔命,士气十分低落。

公元506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和伍子胥为将,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之兵踏上了伐楚的征程。

倾全国之兵说起来听吓唬人的,实际上只有三万人,不过这三万人是孙武等人精心训练而成,战斗力很强大。

吴国军队并没有从陆上进军,而是选择了水路进军,他们沿邗沟,进入淮河,然后溯淮西上,与唐、蔡两军会合。

吴军进军路线

唐蔡两国军队其实是打酱油的,他们的任务不是作战,而是当带路党和后勤军,协助吴军进攻楚国。那个年代没有GPS,没有精确的地图,而吴军头一次跨国作战,人生地不熟,没有人带路那是万万不行的。

吴蔡唐三国联军继续溯淮西进,一路浩浩荡荡。楚军主帅囊瓦看到吴军来势凶猛,就放弃了围攻蔡国,带领军队回防楚国。

吴军抵达淮汭后,孙武突然命令吴军停止西进,弃船登陆,向南进军。伍子胥不解,就问孙武,吴军擅长水战,为什么要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回答,兵贵神速,应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现在逆水行舟,速度缓慢,等我们达到战场,楚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很难打败楚军了。

孙武带领3500精兵为前锋,在唐蔡两国军队的引导配合下,采取跳跃行军的方式,迅速绕过了楚国北部的三关(位于河南、湖北东边的交界处),直趋汉水东岸,插进了楚国的腹地,达到了对楚国的战略奇袭。

吴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插汉水让楚昭王坐不住了,他手忙脚乱的命令囊瓦调集全国的兵力把吴军挡在汉水岸。

孙武的战略奇袭固然大胆凌厉,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弱点,这时候,只要楚国有个清醒的人站出来,恐怕纸上谈兵的典故说的就不是赵括了,而是兵圣孙武。

一个国家之所以会衰落,不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人才,而是人才得不到重用。楚国这么大,不可能没有人才。事实上,囊瓦的副将沈尹戌就是个人才,这个人很有军事才能,他一眼就发现了吴军的致命弱点。

吴军有什么致命弱点呢?孤军深入,顾头不顾尾,如果楚国关门打狗,吴军一个也跑不掉。

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等人(剧照)

沈尹戌不赞成倾全国之兵把吴军挡在汉水东岸,他认为楚国兵虽然很多但是分布很散,很容易被吴军各个击破,根本阻止不了吴军突破汉水防线。为此,他建议主帅囊瓦率领主力在汉水西岸布防,而他本人则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轻装北上,将吴军停泊在淮河中的船只全部烧掉,断绝吴军的归路,然后直插三关,彻底把吴军封锁在楚国境内。这样,吴军势必军心大乱,此时,囊瓦率领主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他自己则率军从三关进攻,两面夹击,势必可以围歼吴军!

沈尹戌的计策即歹毒又高明,囊瓦很赞同,决定立即执行。如果历史按正常轨迹走,孙武等人可能要成为历史笑柄了。

沈尹戌率军北上后,囊瓦率楚军主力与吴军隔汉水对峙。这时,囊瓦的部下武城黑和史皇跳了出来。武城黑对囊瓦说,吴国的战车是木头做的,我们的战车是皮革做的,如果打持久战,对我们不利,建议立即出击。

武城黑的观点好歹还是在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相比较而言,史皇就有点小人了。他对囊瓦说,楚国人本来就看你不爽,都喜欢沈伊戌,如果按照沈伊戌的计策来,那么胜利的功劳就都是他的了,到那个时候,你的令尹位置还坐得稳吗?为今之计,应该速战速决,立即向吴军发动进攻。

囊瓦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楚国的名声很臭,如果按沈尹戌的计策来,那结果很有可能就像部下说的那样,令尹位置不保。国家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当然是个人利益。

吴军出征(剧照)

囊瓦没有等沈伊戌,他命令楚军立即渡河攻击吴军。囊瓦的决策正中阖闾的下怀,吴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如果就这耗着,吴军可能会被拖死,现在楚军送上门来,真是作死!

楚军渡河后,吴军并没有迎战,反而掉头向东北跑了,囊瓦以为吴军怯战,挥军猛追。吴军找准机会后,以逸待劳,在小别至大别间伏击楚军,三战三捷。囊瓦被打的灰头土脸,等他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到了大别山东麓的柏举(今湖北麻城)。

楚军连败三场,锐气丧尽。囊瓦感觉这次凶多吉少,想独自开溜。这时候,史皇又跳出来了,他对囊瓦说:国家太平时,你争着执政,现在战事不利,你又想逃跑,这是死罪。现在你只有和吴军拼死一战,才能弥补自己的罪过!

这个史皇很可能是人格分裂:前面进谗言时他一副奸臣嘴脸,现在赴国难是又大义凛然。不管怎么样,在史皇义正辞严的呵斥下,囊瓦停止了逃跑行为,转而硬着头皮重整部队,准备和吴军决战。

此时,历史的诡吊之处出现了,按理说,此时吴军中大出风头的应该是兵圣孙武和牛人伍子胥,没想到,这对黄金搭档在最关键时刻竟然成了打酱油的。

事情是这样的,三胜楚军后,吴军停止了后撤,与楚军在柏举列阵对峙,阖闾的弟弟夫概看到楚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建议吴军先发制人,对楚军发动猛攻。

战争场面(剧照)

按理说,夫概的建议是可行的,没想到阖闾断然否决了。阖闾现在不清楚楚军的实力,但是他确定楚军的兵力是他的好几倍,所以他的意思是吴军要稳中求胜,慢慢削弱楚军,等待决战时机。(关键时刻,伍子胥和孙武没有出场)

夫概回营后,很是忿忿不平,他认为阖闾的脑子进水了,等待时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夫概管不了那么多了,决定单干。他瞒着阖闾,亲率麾下5000精兵猛扑已成了惊弓之鸟的楚军,楚军果然毫无战力,一触即溃。阖闾看到楚军阵势大乱,率领吴军主力赶来参战,楚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史皇战死,囊瓦弃军逃往郑国。

丧失主帅的楚军完全没有了斗志,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扎堆向西逃窜。阖闾没有放过扩大战果的时机,他命令吴军撒开脚丫子狂追,终于,吴军在清发水追上了楚军。此时,楚军前有大河,后有追兵,陷入了绝境。

阖闾决定收网,他命令吴军把楚军统统干掉。夫概不同意,他对阖闾说,哥,你不会不会打仗啊,困兽犹斗,何况人?现在把楚军赶尽*绝,会激起他们拼死抵抗,那样,死的是他们还是我们就很难说了。

阖闾反问夫概,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夫概回答,半渡击之!楚军现在无心恋战,只想逃跑,我们先给他们一个求生的而希望,等他们过河过的正嗨时,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他们,他们就变待宰的羔羊。(孙武和伍子胥又不在场)

阖闾抚掌大笑,还是你小子毒·····(内心独白,夫概不能留啊,否则夫差能坐稳王位?)事情果然像夫概说的那样,楚军一半被俘。

残余的楚军继续向西南逃窜,吴军继续大踏步乘胜追击。

车兵战斗

沈尹戌得知楚军主力战败,急忙率军回援,与吴军先锋夫概部遭遇。夫概在沈尹戌的凌厉攻势下猝不及防,被狠狠打了一闷棍。

这时,吴军主力也赶到了,孙武迅速指挥吴军包围了沈尹戌部。沈尹戌不甘心坐以待毙,率军拼死冲*,无奈众寡悬殊,始终冲不出包围圈。沈尹戌不愿被俘受辱,命令部下*死自己,砍下首级回报楚王。

吴军继续向楚国郢都进军,一路所向披靡,五战五捷。楚昭王得知楚军打败,不顾大臣的劝阻,携带亲信仓皇逃走。楚昭王逃走后,楚军立即作鸟兽散,郢都成了不设防的城市。

公元前505年11月29日,吴军进入楚国国都郢(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吴军进入郢后的行为与日军进入南京之后的行为差不多,疯狂屠城,奸淫掳掠。

孙武(剧照)

阖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开疆拓土,扬威天下。

伍子胥的期望打折扣了,因为楚平王早就死了。

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吗?没那么便宜!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陵墓,命人打开棺材扯出尸体,鞭尸。伍子胥足足抽了300多下,抽的手抽筋了才罢手。

父债子还,伍子胥又命人寻找逃走的楚昭王,打算把它也干掉。这时候,楚灵王已经逃到随国了,阖闾命令随国交出楚昭王,遭到随国拒绝。

事情到这里,吴国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以三万之师,深入敌国腹地千里,一举击溃20万敌军,占领国都并屠城。然而,这个巨大的胜利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一样,转瞬破灭。

楚国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军队主力虽然被击溃了,但是还有残余,残余的部队依然数倍于吴军,只要有个正常的人统帅他们,吴军就睡不安稳,更何况,吴军的暴行已经激起了楚国人的强烈的反抗,借用一句话:吴军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申包胥

最关键的是,楚国大臣申包胥去秦国成功搬到了救兵,秦楚联军正向吴军*奔而来。

申包胥以前是伍子胥的朋友,伍子胥当年跑路时,曾对申包胥说:爷一定要灭了楚国!申包胥回答伍子胥:好好干!你能灭了楚国,我一定能再复兴楚国。

按照现在的标准,伍子胥就是吴三桂一样的人,为了泄一己之愤,颠覆国家,残害同胞,是一个十足的楚奸。但是在那时,伍子胥绝对可以入选感动大周十大人物。那时的人没什么国家民族意识,他们都信奉一个道理:*父之仇,不共戴天。

伍子胥掘墓鞭尸后,申包胥派人来责问伍子胥说:你报仇可以,但是鞭尸有点过分了!收手吧。

伍子胥对来人说,你告诉申包胥,我日暮途远,所以倒行逆施。

申包胥见伍子胥一意孤行,就不再废话了。既然你伍子胥实现了灭楚的夙愿,那我申包胥也该实现复楚的诺言了。

秦哀公

如何复楚呢?只能找秦国了,秦楚是盟国,秦哀公还是楚昭王的舅舅呢。申包胥历经艰辛来到秦国,请求秦哀公出兵帮助复国。秦哀公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申包胥的苦苦哀求,最后还是同意了。据说申包胥为了让秦哀公同意出兵,在城墙下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进,最后终于用忠诚和坚毅打动了秦哀公。

申包胥哭秦廷

吴军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秦楚两个大国的合击,连败两场,狼狈后撤。此时,更糟心的事来了,吴国的死敌越国趁吴国空虚,发兵进袭吴国都城,吴国内部,阖闾的弟弟夫概企图浑水摸鱼夺取王位。阖闾权衡利弊,被迫于九月从楚国撤军,引兵东归。

柏举之战结束了,然而很遗憾,因为兵圣孙武在这个舞台上没有狂刷存在感,除了进军路线外,再无只言片语,根本无法从其中看出孙武的实战指挥水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吴国从崛起到后来称霸诸侯,孙武居功甚伟。

尉缭子曰:“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